高校科技查新工作的协同创新发展研究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查新机构;科技查新;协同创新

摘要:高校科技查新工作正面临从狭义科技查新向广义科技查新的转型。协同创新是高校查新工作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科技查新服务能力的拓展、广义科技查新服务的实施都要求高校查新工作协同创新发展。组建科技查新团队、建立科技查新联盟、参与建设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开展嵌入式查新服务,是高校查新工作协同创新的组织模式。

中图分类号:G25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6)02-0110-03

1前言

截至2014年底,高校系统已有教育部部级查新站102所,分布在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成为全国科技查新工作的重要力量。近年来,高校科技查新在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的同时也积极为社会上的企业、科研机构提供服务,服务内容从单一新颖性查证向定题跟踪、竞争情报、专利分析、学科评价等多样化、多层次信息咨询服务转变,服务模式从静态的被动查新向以用户需求为目标,主动融入科研全过程的整合式、动态式服务转变[1]。这种转变体现了高校科技查新工作从狭义科技查新向广义科技查新的创新发展。

狭义科技查新仅仅是对科研项目查新点“新颖性”进行查证并出具查新报告的服务形式,适用于用户在科研立项、结项以及科研成果鉴定、评奖等方面的需求;广义科技查新贯穿用户科研全过程,从项目选题、立项到项目跟踪、项目结题、成果鉴定报奖转化等,提供科技查新、定题跟踪、竞争情报、科研绩效评价、专利分析、知识产权管理等一系列的信息服务。高校查新工作的创新发展是适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社会科技创新的必然选择,也是高校图书馆充分利用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和优越的信息设备,发挥图书情报职能和科技信息咨询服务优势,为科学研究提供更深层次、个性化知识服务的客观要求。高校查新工作的创新发展必须注重查新机构、查新人员、查新用户、科技管理部门、信息供应商等相关主体的协同创新。笔者拟就高校科技查新工作协同创新的必要性和组织模式进行探索,为高校查新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2 高校科技查新工作协同创新的必要性

2.1科技查新服务能力的拓展要求协同创新

高校科技查新工作从狭义向广义的转型首先要求查新机构具备科技查新、信息咨询、情报分析、专利分析、知识产权管理等各种服务能力的查新队伍。就目前高校查新机构的人员队伍来说,一般是由具有理、工、农、医、文、图书情报等专业背景的馆员接受教育部、科技部的查新员培训后从事科技查新工作,其中部分查新人员具有学科服务、信息咨询服务的经验,但是绝大多数的查新人员不具备信息咨询、情报分析、专利分析、知识产权管理等服务能力,而且综合服务能力的拓展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因此,高校查新机构需要充分整合各方面的优势力量,通过协同创新来实现查新队伍综合服务能力的提升。

2.2广义科技查新服务的实施要求协同创新

广义科技查新服务的实施要求查新机构与用户建立更加密切的联系,融入一线,嵌入过程主动深入用户单位、实验室、科研团队,调查用户科研全过程中的信息需求,采用不同服务形式来满足用户需求。因此,广义的查新服务更需要查新机构、查新人员与用户、科技管理部门等的协同创新。

在狭义的科技查新过程中,一般是查新人员坐等用户上门办理查新业务,双方的联系主要是为了完成查新报告,双方的沟通也仅限于查新内容,查新服务是单一的、被动的、静态的服务。而广义的查新服务是多元的、主动的、动态的服务,是泛在化的、嵌入式的服务。查新人员主动上门联系用户,了解校内外不同类型用户在科技创新不同阶段的各种查新需求,从物理空间、虚拟空间等不同场所融入用户的环境中,在科研项目选题时通过文献检索提供国内外研究状况分析、定题情报分析,申请立项时通过科技查新保证项目的新颖性,立项后跟踪课题提供相关研究资料、最新研究成果推送、论文投稿指导、专利信息服务等,项目结题时提供成果鉴定、报奖、转化等的科技查新、科研绩效评价、知识产权管理等服务。在整个服务过程中,查新人员和用户需要建立良好的互动机制和平台,通过协同创新来提升科技创新的水平和效率。此外,查新机构还需要与科技管理部门建立协同创新的工作机制。科技管理部门制定科技发展规划、科技政策、科技项目管理办法,负责各级各类科技项目的申报、立项、项目管理、科技成果管理与转化等工作。一方面,查新机构在为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服务时需要科技管理部门在政策、资金、信息等方面提供支持;另一方面,科技管理部门也需要查新机构为科技管理决策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双方的协同工作能为社会科技创新提供更科学、高效的服务。

3高校科技查新工作协同创新的组织模式

协同创新是企业、政府、知识生产机构(大学、研究机构)、中介机构和用户等为了实现重大科技创新而开展的大跨度整合的创新组织模式[2]。高校科技查新工作的协同创新是图书馆查新机构、查新人员、图书馆其他服务人员、查新用户、科技管理部门、信息供应商、其他查新机构等为了全面提升科技查新服务能力,促进校内外科技创新而开展的跨界整合的创新组织模式。高校查新工作的创新发展要求建立协同创新的组织模式,以便顺利、持续地开展工作。结合当前查新工作实践中的先进经验,高校科技查新工作协同创新的组织模式主要有组建科技查新团队、建立科技查新联盟、参与建设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开展嵌入式科技查新服务等。

3.1组建科技查新团队

当前,团队管理正成为图书馆适应变化的环境需求而采用的新型组织形式。科技查新工作的创新发展要求查新队伍的学科背景、知识结构、工作模式更加多元,查新人员之间以及查新人员与图书馆其他服务人员、用户、科技管理部门、信息供应商等的联系更加密切、灵活,更加注重协同创新,因此查新团队的建设是查新机构的必然选择。

  面向协同创新的科技查新团队是由一定数量的、专业互补的、愿意为共同目标而相互协作的科技查新及其相关人员组成的虚实结合、动态变化的群体。科技查新团队的实体成员主要由查新机构内部的查新人员组成,是团队的核心。虚拟成员由查新机构外部的图书馆其他服务人员、信息供应商、科研管理人员等查新相关主体组成,是团队的外围支撑。团队的实体和虚拟成员可以根据不同的目标任务灵活组配,并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管理。

实体成员要注意引进和培养专业背景涉及查新各个学科领域,同时具备科技查新、信息咨询、情报分析、专利分析、知识产权管理等各种服务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例如: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的江苏大学查新站,引进查新各个学科领域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加强科技信息服务能力培训,除了拥有教育部、科技部科技查新员,还有专利代理人、律师、国家信息产业部信息分析师、全国中级专利分析师、江苏省知识产权工程师等[3]。虚拟成员作为查新团队的外围支撑人员,平时不参与查新服务工作,只是在需要的时候协同查新人员工作。例如:广义查新服务在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方式上与学科服务、参考咨询服务有交叉重复时,学科馆员、咨询馆员与查新人员合作,共同完成查新任务;查新人员利用信息供应商提供的数据库、查新服务平台、科研绩效评价工具、专利分析软件等为用户服务,信息供应商和查新人员需要在资源建设、业务培训、软件开发、服务拓展等方面合作,使查新服务更高效便捷;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的科研管理人员熟悉各自单位的科研情况,他们与查新人员的协作能使查新服务更顺畅。科技查新团队实体成员和虚拟成员相互支持、团结协作,在团队商定的共同目标引领下协同创新,共促发展。

3.2 建立科技查新联盟

20世纪90年代以来,作为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互惠的组织形式,各种类型的图书馆联盟在国内蓬勃发展。科技查新联盟是指某一系统或区域内的不同查新机构通过多方合作,共享信息、人才、技术等资源以提升科技查新综合服务能力的联合体。科技查新联盟是不同系统、类型、层次的查新机构实现资源共享、互利互惠的协同创新平台。

目前国内已经建立的查新联盟主要有:中科院图书馆系统的查新联合服务体系[4]、福建省科技信息系统的区域科技查新联合体[5]、BALIS联合信息咨询中心[6]、华东地区科技查新咨询联盟[7]等。这些查新联盟已经在查新服务平台建设、管理机制、人员培训、业务开展和交流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在共享查新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提升查新服务能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对于高校查新工作的协同创新发展颇有借鉴价值。但是,这些查新联盟的局限性也很明显,如:联盟成员主要是本系统(高校系统或情报系统)的查新机构,联合开展的查新业务以狭义的科技查新为主,联盟的协同效应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面向协同创新的科技查新联盟要在现有的查新联盟基础上扩大联盟成员,拓展服务内容,增强查新联盟的协同效应。首先是加强高校查新机构与情报系统查新机构的联合以及与社会上的科技信息咨询机构的合作;其次是查新服务在科技查新的基础上向信息咨询、情报服务、专利信息服务、知识产权管理等方向延伸。二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因为高校、情报系统查新机构和科技信息咨询机构在信息资源、人才储备、信息咨询、情报服务、市场调研、专利分析、知识产权管理等方面各有所长,只有三者在协同创新的战略目标下联合起来,实现人才、信息、技术、市场等创新因素的优势互补,才能真正有效地发挥科技信息服务助推科技创新的力量。

3.3参与建设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

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高校、科研机构、企业、政府等的协同创新成为科技创新的发展方向。产学研的协同创新离不开科技信息服务的强力支撑,而科技查新是科技信息服务的主要内容。因此,参与建设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成为高校查新工作协同创新发展的新模式。

江苏大学查新站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打破体制桎梏,积极搭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立了镇江市公共科技信息服务平台、镇江地区文献资源共享联合体等信息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专利检索分析、科技查新、成果转化项目代理、信息情报分析咨询、数字资源应用系统等科技信息服务,促进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8]。惠州学院图书馆以科技查新为突破口,与地方政府协同共建惠州科技创新情报信息服务平台,开展科技信息资源保障、科技情报分析与咨询、科技查新、科技策划与研究等多方面的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科技创新[9]。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科技查新工作由于其与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和政府科技管理部门长期以来建立的业务联系,成为高校图书馆参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突破口;反过来,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需求又进一步激发了科技查新工作的创新发展。高校查新机构要勇于走出去,与政、产、学、研、用各方协同创新,在科技创新的社会大潮中锻炼成长。

3.4 开展嵌入式科技查新服务

近年来,嵌入式学科服务模式在高校图书馆盛行。嵌入式学科服务模式强调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以用户为中心,有机融入用户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嵌入用户的教学、科研和学习活动过程中,为用户构建一个适应其多元化多层次信息需求的信息保障环境[10]。狭义的科技查新是一些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的内容之一。而对于高校查新工作自身的创新发展来说,开展嵌入式科技查新服务是查新机构加强与校内外用户协同创新的必然选择。

嵌入式科技查新服务就是查新机构从用户科技创新的信息需求出发,主动融入用户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嵌入用户科技创新全过程,为用户提供包括科技查新、定题跟踪、竞争情报、科研绩效评价、专利分析、知识产权管理等一系列的信息服务。

江苏大学查新站已经在嵌入用户科技创新全过程,提供一系列的科技信息服务方面开展了探索。一些高校查新站直接嵌入大学科技园、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创新载体的物理空间,更好地为高校、企业科技创新服务。例如:南京工业大学将查新站设在大学科技园科技创新大楼,以科技查新服务为切入点,集成一系列深层次的情报服务,针对学校科技园的生物医药、新材料、化工新技术等产业集群进行相关信息资源的整合,开展针对重大科技创新方向的情报研究,撰写相应领域/行业的国内外竞争态势分析报告以及行业全景分析或发展态势报告[11]。南开大学查新站与泰达图书馆合作,面向滨海新区提供科技查新服务,填补了全国国家级开发区科技查新服务的空白,为科技企业大大降低了查新成本,提高了查新效率[12]。高校查新机构还要把查新服务嵌入用户的虚拟空间,为用户提供泛在化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朱玉奴,马景娣,缪家鼎.高校科技查新工作的创新发展路径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8):60-64.

[2]陈劲,阳银娟.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与内涵[J].科学学研究,2012(2):161-164.

[3]卢章平.强化科学管理提升服务能力:教育部江苏大学查新工作站(G06)建设汇报[EB/OL].[2015-03-16].http://lib.njtu.edu.cn/cxpx/index.htm.

[4]郑菲,陈朝晖,王学勤,等.中国科学院查新检索联合服务体系建设与服务模式探索[J].图书情报工作,2010(7):96-100.

[5]郑瑞珍,洪凡.构建与拓展区域科技查新联合体[J].情报探索,2010(4):30-32.

[6]杨守文,季淑娟,王婷.BALIS学科化联合信息服务的创新模式探索与展望[J].图书馆学研究,2011(3):78-81.

[7]2011年浙江省科技查新咨询协会全体会员大会在金华召开[EB/OL].[2015-03-16].http://www.istiz.org.cn/dynamic/news/2725-2011.

[8]王建专,王有志,梅伟.江苏大学图书馆:走出深闺开创蓝海[EB/OL].[2015-03-16].http://www.jskjb.com/html/dv_453183998.aspx.

[9]周红炜.通过校地协同创新构建区域性科技创新情报信息服务平台之实践:以惠州学院图书馆为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17):112-116.

[10]刘颖,黄传惠.嵌入用户环境:图书馆学科服务新方向[J].图书情报知识,2010(1):52-59.

[11]冯君.高校图书馆开展科技查新服务新思路[J].江苏科技信息,2009(12):9-10,20.

[12]马爱华.公共图书馆服务区域科技创新的思考:以天津泰达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6):86-89.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论文   语言论文   历史   高校   工作   科技   广义   情报   图书馆   人员   机构   用户   信息   查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