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地名的语言学分析

《说文解字》:地名者,万物之所陈列也。地名是一定的社会群体为特定的地域所约定的专有名称。各类别、各层次的地名形成一定的系统,这些系统与地域的自然环境有关,反映了现实和历史的社会生活的特点。[1]地名属于词汇系统中的专用名词。尽管地名在性质上有许多不同于一般词汇的语言特征,但是,作为一类在使用中被当做固定整体的词汇现象,地名仍然有语言词汇中用词特征、结构方式、修辞方法最基本的特征属性。基于此,本文意从语言学的视角对重庆地名进行剖析。

一、重庆地名的用词

在讨论地名时,我们惯常提到的两个概念是:专名与通名。它们是地名词的主要和基本的组成部分。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从专名与通名的角度,将重庆地名的用语分成两块分别讨论。

(一)专名用词

1.与山、岗、石有关的专名

重庆素称山城,是一个建在山坡上的城市,开窗见山,出门爬坡。爬坡上坎是重庆生活的真实写照。因而,山,以及那些与山有关的事物就深刻地印在了反映这种特殊地理风貌的重庆地名之中。如歌乐山、中梁山、涂山、蔡家岗、偏岩、青山、跳石镇、石坪镇、红石路、松石大道、双石镇、石门镇、石蟆镇、四面山镇、羊石镇、高石坎、大石镇、尖山镇、盖石镇、石脚镇。事实上,更有大量的地名词的专名来自当地的山名、石名、岗名。如江北区的猫儿石街道办事处,得名就是来自当地一块如猫捕鼠的猫儿石。沙坪坝的歌乐山、覃家岗后来就成了当地的乡名。在我们所统计的876个城镇地名和主要街道地名中,与山石有关的地名总共有137个,占地名总数的15.64%。[2]

2.与水有关的专名

重庆古称江城。母亲河长江从西到东穿城而过,西面有嘉陵江与长江交汇而来,东面有巫峡、瞿塘峡、西陵峡共筑长江三峡美景,周边的山脉与山岭又孕育了大量的小溪、小河,这些山中水、山外水同样萦绕在重庆百姓的生活中,山水相映,构成了一幅真实的山水画卷。这些江,这些河,这些溪,甚至于那些江边的桥、河边的岸、溪外的井都被爱水的江城百姓录入了地名之中。

重庆地名中包含了大量的与水有关的名词。例如大溪沟街、嘉陵江、石马河街、寸滩街、五江路、江北区、南岸区、虎溪镇、北温泉镇、澄江镇、龙溪镇、仁沱镇、几江镇、油溪镇。

这些只是专名中含有与水有关的字眼的部分地名,还有许多是以江名河名桥名为专名的,如化龙桥街、观音桥街、嘉陵路、张桥镇、龙井镇、井口镇、八桥镇等。在我们所统计的876个城镇地名与重要街道地名中,与水有关的地名多达186个,占地名总数的21.23%。

3.与动植物有关的专名

有山有水的地方不仅人喜爱,就是动植物也乐于生长、欢于繁衍。物产丰富的重庆在地名中记录了它们的名字。

以动物命名的有:鹿鸣乡、花鹿坪、珊瑚湾、蚂蝗梁、鹿滚池、燕窝乡。

以植物命名的有:香树村、麻柳沱、莲花乡、柏柳乡、枇杷山、海棠溪、斑竹乡、黄葛乡、荔枝街。

以我们所统计到的876个城镇地名与重要街道地名为例,与动植物(不包括龙凤等动物图腾)有关的有71个,所占比例为8.1%。

4.独特的半边街

半边街在重庆地名中所占的比重可能并不是很大,不如前三类那样引人注目,但是很有地域特色。这是因为重庆的特殊地貌形成的,在山体坡度较大时,沿山开凿的街只有一边可以盖房子,于是,当地人就形象地称之为半边街。这在平原地区是无法想象的。比如重庆市荣昌县有半边街镇,重庆境内以半边街命名的,还有如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重庆市合川区钓鱼城大道、重庆市綦江区、重庆市九龙坡区白市驿镇,等等。

(二)通名用词

重庆地名的通名十分丰富,据王连勇先生的统计,在重庆的2337个都市地名中,共使用通名尾字115个,比与之文化相似、地域相近的成都市的相关数据(23个)高出整整3倍[3]。这一方面体现了重庆地名的随意性和不规范性,另一方面表现出了其鲜明的地域特色与丰富的多样性。比如:坝、沟、湾、基、岭、楼、梯、垭。其中最有特色的也是比较常用的通名有坝字和场字。

坝是川渝地名中广泛使用的一个通名。宋黄庭坚《豫章集谢杨履道送银茄》诗:君家水茄白银色,殊胜坝里紫彭亨。清阮元《西台》诗:登台万丈列仓岩,远见层坡近平坝。周文德先生在《重庆市政区地名的用字考察》一文中也指出:重庆1048个乡镇及以上地名,总用2220字次,使用了595个不同汉字,超过一半的汉字用在地名末尾。山、溪、石、坪、坝等地名用字反映了重庆的地形地貌特点。[4]《广韵坝下》云:蜀人谓平川为坝。今重庆有沙坪坝、菜园坝、大石坝、回龙坝、大田坝、关坝,等等。

场是川渝乡民对买卖货物、从事商品交易的集市或集镇的通称。川渝农村在50年代以前一般没有村、庄的概念和地名,汉族地区或是单家独户,或同族聚居多则几户、几十户住在一起。场对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格外重要,重庆有清溪场、南坪场、文星场、三圣场、新市场、同兴场、万盛场、陶家场、福寿场、石板场、虎溪场、曾家场等,许多场名后来移用做了当地辖区的地名。

二、重庆地名词结构方式

它们都是标准地名在构词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古代汉语地名中,曾出现过只有专名而

无通名的现象,如以河指称黄河,江指称长江,但在现代汉语中这种现象已十分少见,取而代之的是另一种更成熟的结构,即专名+通名格式。这一结构的优势就在于它能够较大限度地发挥地名的指位、指类功能,便于区别和识别不同位置、不同性质的地理事物。重庆地名亦以这种结构为主,但也存在其他结构方式。

(一)专名+通名型

1.词作专名

(1)单音词专名

比如:大码头、寸滩、土湾、新桥、小坝、新街、河街、梅溪。其中比较特殊的一类是以数词充当专名的,比如万州、二马路、三马路,等等。

(2)复音词专名

a.单纯词专名

这类专名往往以缠绵词为主,如:珊瑚湾、蚂蝗梁、凤凰镇、玛瑙溪、皂角树、枇杷山、海棠溪、黄葛乡、荔枝街道办事处。

b.合成词专名

名词专名:菜园坝、陕西路、邹容路、观音桥、黄桷坪、花园路、海棠镇、大佛段、冬笋坝、清平乡、民族路、人民路、黄金桥、天文乡、界石镇。

动词专名:解放碑、前进路、打铁街、打铜街、创造路。

形容词专名:和平路、兴隆桥、团结路、敦厚街、丰裕市场、天王桥、胜利街、公平乡、安稳乡、长寿县。

2.词组专名

词组专名有六种结构类型,其中以偏正结构的数量最多,比例最大。

(1)偏正结构:王家坡、南区路、新华路、北区路、大石坝、石马河、郭家沱、鱼嘴沱、石井坡、童家桥、天星桥、石桥镇、鼓楼街、丛林乡、青山乡、金桥乡、铜罐驿、七星岗、九龙坡、玄坛庙、群慧路、北碚区、双路区、丁山乡、新民乡。

(2)动宾结构:走马镇、渡舟乡、燎原街道办事处、朝天门、望龙门、化龙桥、迎龙镇、崇文路、卫国路、歇马街、惠民乡、登瀛乡、临溪镇。

(3)主谓结构:江北城、龙吟镇、云集乡、人和区、鹿鸣乡、文昌街、鹤兴路、郭扶桥、关兴乡、文华街。

(4)并列结构:烟雨路、龙凤桥、八一路、竹木街、渝碚路、汉渝路、回兴镇、广黔路、新富路、关坝乡、马王街、通桥乡、华中乡。

(5)数量结构:五里店、九宫庙、半边街、五层坎、三会乡、七间镇、两路镇、三级街、四面乡。

(6)后补关系:石角区、石鞋乡、柳荫区、石牛乡、石鼓乡。

(二)专名+通名+通名型

在地名发展的过程中,因自然地理实体命名聚落名和行政区划名,或由于行政区划的变动,出现某些通名转化成专名的现象,即原来的专名+通名型地名在使用过程中转化为专名。重庆地名中此类地名也不少,例如:嘉陵桥路、回龙坝镇、洗布塘街、石桥铺、沙坪坝、桥坝河、邮政局巷、长江滨江路、嘉陵江滨江路、南湖渔村。需要注意的是,原地名作为一个整体转化为另一个地名的专名部分后,其原地名的指类功能随之丧失。

(三)专名型

此类地名只有专名,没有通名。在古代汉语地名中,此类曾占据大多数,由于行政区划规范化的需要,在乡镇以上的地名中,这类地名已经销声匿迹,只能在某些街道路名中尚有余存。这类地名保存了命名之初的原始状态,所以尽管不比专名+通名型那么完整,但是仍然弥足珍贵。比如:山洞、马桑溪(街名)、龙摊子、一碗水、两口占、五尊塘、三层房子、漂子冲、庄子、猫儿头,等等。

(四)附加型

此种类型可以说是专名+通名型的辐射型,它比专名+通名结构指代性更强,在现代汉语地名中运用十分广泛。通常的情况是,表示方位或数字的语素或词附加在通名或某一项专名前后。其中比较能产的附加成分是,表示方位的东、南、西、北、中、上、下、前、后,以及表示性质的大、小。其他附加成分可有:头、口等,相对来说派生能力就相对较弱一些。

根据附加成分所在的位置,附加型地名可分为前附式、后附式。

1.前附式

比如:解放东/西路、中山一/二/三/四路、长江一/二路、上/下豫丰、上/中/下街、上/下坝、上/下茅坪、上/中/下街、邹容支路、华一新街、建新东/西/南/北路、南坪东/西/南/北路、上新街、双龙东/西路、松石北/南路、红石支路、松石大道。

2.后附式

比如:两路口、较场口、峡口、下街子、凉亭子、新街子、横街子、正街上、坳上、尖山子、楼子。

三、重庆地名中的修辞现象

恰当的修辞不仅能使语言的表达更准确,而且能令文字生动活泼,充满情趣。修辞格在地名中的运用,一方面增强了地名的易识读性,另一方面使得地名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在考察中我们发现重庆地名使用的修辞方法十分丰富,我们臆测,这当与重庆人耿直而又不失幽默有着莫大关系。

(一)借代

重庆许多地名都源于当地的自然景观,生动活泼,别具特色。按照借代的主体的不同,可以分成六类,其中以地理实体的形貌命名的最多。

以地理实体的色彩命名的地名:赤水乡、黄土乡、朱杨乡、黄泥乡、白水溪、黑沟、黄金榜、金子山、红石支路。

以地理实体的形貌命名的地名:羊叉乡、扇沱乡、称沱乡、石鞋乡、两岔河乡、偏岩乡、永川乡、高滩乡、曲水乡、巴川河、石鼓乡、狮滩乡、璧山县。

以地理实体的声响命名的地名:响水村。

以植物命名的地名:香树村、麻柳沱、茯苓乡、莲花乡、柏柳乡、斑竹乡、珊瑚湾、蚂蝗梁、枇杷山、海棠溪。

以动物命名的地名:燕窝乡、鹿鸣乡、花鹿坪、鹿滚池、白鹿区、鱼洞镇、鹿角镇、鱼嘴镇、鱼轻路、猫儿坪、螃蟹寺。

以商业活动命名的地名:草花街、药市街、饼子街、鱼市街、工业街、码头镇、二码头。

(二)比喻

多姿多彩的地态物象时时牵引人们的思绪、激发人们的想象。人们带着喜爱的心情用能够想象的美好事物比喻身边的地物,命名所在方域。比如,长寿县的飞龙乡,命名之由是当地人认为当地地形似龙欲飞。江北区有个鸳鸯场,场口有条小溪,溪上有棵黄葛树,树儿倒伏,在溪心分成两枝,枝条蔓伸,直连到岸,恰如一对鸳鸯匍匐入水,人们称此鸳鸯桥,鸳鸯场因而得名。在潼南县有个青云乡,取名来源于境内的一座五拱桥,人们想象这五个拱洞就似五朵彩云挂在青空之上,于是将此桥取名为青云桥。同类的地名还有木耳乡、双凤乡、骑龙乡等。

(三)拟人

在地名的命名之初,人们把自然外物和自身的特征相连,生发想象,于是产生了以拟人的修辞格造词的地名词。重庆市合川县有个渭溪区,区以场名,场以溪名,场旁有条小溪,河水回旋,有如内胃,习称渭溪。江北县的高嘴乡,当地有块高大巨石,石头形状正如巨人之嘴。

(四)夸张

夸张是地名命名的又一方式,它通过对事物的合理夸张或缩小,使地理景观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使人们从中能够窥见自然生活的变化多彩,体会自然形象的意趣。重庆江北区的仙桃乡,就是因为当地特产蜜桃,味美香甜,当地人喜爱得夸之为仙桃。该乡因此得名。大足县有个天宝乡,乡中有一小溪,溪中泉水滚滚涌出,长年不断,乡人称之为天然宝贝,后来就用天宝命名了溪水所在的乡。同样命名的还有登云乡、天星乡、歇马场等。

(五)反语

反语就是说反话。历尽严寒的人最懂得春天的可爱,受过洪灾的人更希望江河安宁,反语反映了人们的美好的愿望,但实际情况却往往相距甚远。重庆潼南县有个乡村,新中国成立前,匪盗特多,1952年建乡时,人民渴望长久的平安,故命名为永安乡。合川县的清平乡,永川县的吉安乡都属于此类。

(六)用典

展开跨越时空的想象力、借古代著名诗文辞赋、神话传说或历史故事所创造的意境来命名,这就是用典。江北的悦来乡就是取名自远者来,近者悦的古语。江北的来苏区,取名来自《诗经》中的后来其苏。来仪乡,乡因场名,该场正与凤凰山遥遥相对,取有凤来仪之意命名为来仪。合川县城有条四维街,则取自管仲礼义廉耻,国之四维之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论文   语言论文   语言学   重庆   地名   嘉陵江   合川   江北区   专名   通名   重庆市   半边   结构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