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课后题引起的关于学生语言组织能力的思考

在学习生物的特征的一节时,有一道课后题是资料分析,资料中介绍了珊瑚虫的特点、珊瑚的形成过程、及珊瑚虫与藻类植物的关系。提出了两道思考题:1.珊瑚虫和珊瑚都是生物么?请说出理由2、珊瑚虫为什么一般生活在温暖的浅水区?这样的两个题目学生在回答时,很多的学生都是在资料上来找到答案进行回答。尤其是对第二问的回答,照着课本把珊瑚虫与藻类植物生活在一起具有的相互关系读了一遍。这引起了我的深思:怎样才能加强学生的思维组织能力呢?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只会从课本上找答案,而是要内化为学生的一种组织能力。意识到这一点,我就引导学生进行对答案的重新组织。我对学生指导如下:1.我们本节课学习了生物的特征,请同学们结合生物的特征和这段资料中关于珊瑚虫和藻类植物的关系分析

2.这一题的重点是强调珊瑚虫生活的环境,所以要突出的关键是珊瑚虫3.比一比那个小组的答案组织的清晰又简洁。

于是同学们围绕浅水区和珊瑚虫两个关键词开始重新思考:浅水区有阳光,比较温暖,为珊瑚虫提供了生存的温度条件;浅水区有阳光就有藻类植物及浮游生物,为珊瑚虫提供了食物;藻类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能够供给珊瑚虫呼吸。于是组织的答案有:1.浅水区有藻类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珊瑚虫是动物需要呼吸,因此珊瑚虫生活在浅水区;2.珊瑚虫是生物,生存需要适宜的温度,需要食物,呼吸需要氧气,而在浅水区有阳光比较温暖,又有利于藻类植物的生存,藻类植物能够产生氧气,同时也为珊瑚虫提供了食物来源,因此,珊瑚虫一般生活在温暖的浅水区。3.浅水区温暖富含氧气且有浮游生物利于珊瑚虫的获取营养和呼吸,因此浅水区为珊瑚虫提供了很好的生活环境。4.也有用图解的形式来表达的如:浅水区-阳光-藻类植物-氧气珊瑚虫呼吸。

经过这样的引导,促进了学生的思考,也体现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促使了多样化的组织形式的产生。使学生学会利用资料,学会抓住题目的主干进行组织答案的方法技巧。也为学生今后良好的思考习惯的养成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8

标签:论文   语言论文   语言学   藻类植物   组织   学生   浅水   珊瑚虫   课后   氧气   呼吸   温暖   答案   能力   语言   生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