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音乐教学中的美育

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实现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道德水准,陶冶高尚的情操,促进智力和身心健康发展的有力手段。同时在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培养坚韧的意志,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协作精神,提高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力和创新精神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在竞争激烈的当今世界,这些素质无疑都是十分重要的。

在这之前受升学指挥捧的影响,应试教育成为较片面的素质教育,任何教育模式和环境都会影响人的整体素质,它往往作用于人的整个学习和工作过程,不得不说长期的应试教育给人才素质的培养带来许多的遗憾,现在,国家教委把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正好可以补上以往教育上缺憾,艺术教育对人的作用是非常深刻的。

音乐,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以音乐自身的独特功能优美的旋律,美丽的语言等陶冶着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所以作为音乐教师可以充分发挥音乐教学中美的作用让学生在学习中认识美,孕育美,体验美和创造美。

例如:初中音乐教材第六册《光荣啊!中国共青团》就非常有教育意义,这首歌曲词的内涵情感非常丰富,充满了年青一代火一般的热情又富于哲理。作者创作这首歌的基调是用火一样的炽热,体现青春的活力,以严肃庄重为格调去体现历史的厚度。来形象地描绘青年一代宏伟的抱负、理想,为祖国人民、为四化而献身的精神,在教学中,就要求着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信心,培养高尚情操。再如:初中音乐教材第二册的《妈妈、太阳、月亮》这是一首表现母爱、亲情的歌曲,那么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歌曲里出现的不同的节奏对比,引导学生表现少年儿童对母爱深深依恋和赞颂达到教学的目的。既活泼又富深情的演唱好我爱妈妈,妈妈爱我的感情。

同时,音乐教材中有许多丰富的歌曲和多彩的乐曲都蕴藏着美和善,从中就要求着教师要引导学生感知美,认识美,并在学习美的过程中,懂得一些真理也了解做正直人的真谛。

作为美的教育,音乐教育主要是以教材系列形式出现的、古今中外优秀的音乐作品作为学生的审美对象。而音乐课程是通过学生的听觉感知为主要途径,教师有必要通过努力来提高和丰富它们的审美蕴含,使它们名副其实地成为学生的听觉审美对象。

而音乐课的美育过程是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过程。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感性直觉作用,并引导学生充分体验,使之与教材内容尽可能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这一点,可以说是艺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特征。另一方面,培养并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使学生有可能更完整更深刻地感知审美对象。首先是认识乐谱符号,掌握必要的视唱能力,这是理解音乐语言的基础条件,同时也培养学生掌握良好的音乐学习中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对于音乐行为的自觉认识,从而形成正确的站、坐、歌唱、吹奏、律动等姿势,在此基础上,通过适量,重复练习,并加以纠正。让学生掌握一定式基本技能,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铺垫学生情感的起伏,并形成相对的高潮,与教材提供的审美对象,能产生强烈,而深沉的共鸣,这也就是潜移默化的过程,让学生在接受美育的过程,同时也领悟思想情感的升华。

当然,我们音乐教师还要善于挖掘运用教材中的德育素质及各方面好的因素对学生进行教育,要善于启发诱导,以美导行,让学生在于乐活动中,自己去创造美,在这里我有个很好的音乐活动建议,这就是开展班级音乐会,班级音乐会能充分体现民主性,营造和谐、团结的评价气氛,达到相互交流和激励的目的,同时也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音乐课质量的好手段,上学期本人就尝试性的开展了两次:

首先设定了主题唱出心中的歌,要求学生自己找资料,找自己最喜爱的内容健康向上的歌曲,然后通过自学或通过磁带、VCD片的帮助学习并进行创作编排,形式可以多样化,如独唱、二重唱、表演唱、小组唱或以音乐小品的形式都可行。

其次,在音乐会的活动中,学生通过自身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去表现,去表演,从这一活动中,可以全面地看到学生各方面的索质包括其基础知识、技能技巧及情感方面。在这样一个音乐实践活动中也培养学生良好的氛围习惯和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不仅如此,由于实践活动课的开展,引起学生对以后每一堂音乐课的重视和兴趣,他们开始了解到音乐理论、视唱与节奏、表演与创作及音乐欣赏等等都是非常的重要,对他们的活动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连课余时间学生们都时常会带着有关音乐方面的话题去讨论。这就是从音乐活动中被挖掘出来的很好的创造活动,让学生能从中去创造美,去理解音乐的意义及其在人类艺术活动中的价值。

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更应该提高自身的文化基础知识及专业技能,提高自身的素养,更好地贯彻素质教育的方针,培养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论文   语言论文   美育   音乐课   浅淡   音乐   素质教育   作用   教材   过程   教师   艺术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