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美育课程的理念革新与实践付胜利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上应该立足于高素质的目标,其培养内容应兼具训练高超技艺与传递高层文化两个方面。我国的高职教育,经过十多年全面改革和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进入了质量与内涵的提升期,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始重视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随着《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教体艺[2014]1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5]71号)(以下简称国办《意见》)的相继出台,许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美育课程并开始进行教学改革。但是,从具体实施情况来看,效果不尽如人意,有的甚至流于形式,没有发挥作为四育之一的美育应有的功能和作用。因此有必要对高职美育课程的现状与教学环境进行总结分析,直面其中的困难和误区,对高职美育课程进行理念革新和实践探索,使美育课程真正成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

一、高职美育课程的现状与教学环境

1.学生的美育基础严重缺乏。当前,高职学生多为95后,对美都充满着向往和需求,但是他们大部分来自教育基础较差的农村,中小学审美教育长期缺失,加之受高考指挥棒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使得大多数高职学生的审美知识、审美发现、审美感知几近荒芜状态。调查显示,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将美育等同于美术,大部分学生自称喜欢音乐,但基本上都局限于流行音乐的范畴,对于民族音乐、西方古典音乐知之甚少,有些学生甚至排斥高雅音乐。部分学生审美情趣缺乏,喜好单一,审美品位不高,有的甚至低下,盲目追逐热门和时尚的现象流行于校园,对于民族传统文化普遍陌生,更谈不上与大学生身份相称的高雅的审美创造。面对学生如此薄弱的美育基础,高职美育课程面临艰巨的教学任务。

2.教学内容单纯强调美学理论学习,教学目的唯美主义倾向严重。目前高职美育教学处于探索起步阶段,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一是没有针对高职实际的高质量的专门教材,大多沿用了本科院校的教材,专业性过强,单纯强调了美学理论的完整性与学理性。二是教师为了给学生补上美育基础知识,在教学中往往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学目的唯美主义倾向严重,停留在培养审美情趣和能力的层面,认为只要学生掌握必要的美学知识、能够进行浅层次的审美鉴赏就达到教学目的了,引发了美育教学的道德缺失,使美育教学止于审美的层次,没有发挥美育应有的对人思想道德的塑造作用。

3.美育育人的社会环境复杂严峻。目前我国社会处在快速发展期和急剧变革期,使得美育育人的社会环境复杂严峻。主要表现在:一是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带来的思想多样化和文化多元化,多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频繁,西方敌对势力企图借机进行思想文化渗透,影响着心智尚不成熟的大学生。二是随着社会财富的日益丰富,西方消费主义在我国逐渐兴起,对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等传统美德构成强烈的冲击,由此影响到青年学生物欲化倾向严重,对他们人格品位、生活目标和生活情趣的培养形成很大的不良影响。三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人们沟通交流方式的根本改变,使得自媒体愈来愈多样化、普泛化,各种杂乱的思想、言论和信息会快速地传播给大学生,影响了主流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

二、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美育课程的理念革新

审美教育的真正功能绝不仅限于提高审美情趣和能力,而在于陶冶性情、荡涤心灵、改良德性、立德树人。而课程也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的载体,更是文化与精神的家园。高职美育课程同样体现了一定的教育价值,代表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文化传承价值和职业创造性发展价值也是高职美育课程不可或缺的价值体现,他们与审美价值共同存在,相互影响。高职美育课程不应该止于单纯的官能欣赏和审美体验,应该使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与精神成长、文化发展、职业素养提升同步。

1.高职美育课程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首先,美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崇高精神培育的重要载体。美是善的光辉,善是美的灵魂,我国早期的经典著作《礼记乐记》中就提出了乐者,通伦理也的观点。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①优秀的审美作品总是以迷人的美感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生活之美,蕴含着人类的思想道德火花和高尚精神。其次,立德树人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任务,也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本质要求。围绕立德树人进行课程改革和理念革新,既是高职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也是高职美育育人的关键举措之一。因此,高职美育课程必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充分发挥其在育人方面独特而不可或缺的作用。

2.高职美育课程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集中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中华民族的共同道德基础和传统美德,都是极其崇高的价值道德境界,孕育着美的本质与特性,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是真善美的有机统一,是极其高尚的美的境界。

在目前社会价值观多元化对高职学生主导价值取向培养形成冲击的状况下,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美学内涵,运用生动的审美对象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精神感召,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政治合格和美育育人目标得以实现的基本保证。对此,国办《意见》明确提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美育全过程。因此,高职美育课程的教学思想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3.高职美育课程中应融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教学理念。文化具有立人立国的重要功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沉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③,它集中表现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代表着我国社会发展的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基本要求。

课程的起源、功能与发展始终和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就美育课程而言,一方面,文化按照我国传统理论理解就是人文化成,艺术养心、美育化人,美育课程本身就是人文化成的重要育人途径之一。另一方面,无论是中国传统美学理论,还是中国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等美学范畴中都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重要内涵。此外,目前高职学生发展后劲和创新能力不足的短板问题日益凸显,其文化素养和精神培养欠缺,尤其是中华传统文化精神欠缺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在高职美育课程中融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教学理念,既是课程本身教学的要求,也是高职质量提升工程的需要。

4.高职美育课程中应融入以创新为核心的职业素养教学理念。以创新为核心的职业素养是高职院校的标志性特色,也是影响高职毕业生就业与创业、职业技能提升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国职业教育理念无论在知识至上时期还是在技能至上时期,都缺少了对职业素养的重视。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科学定位各级各类学校美育课程目标④,在高职美育课程中融入职业素养教学理念,既是高职美育课程应有的教学特色,也是改进学校美育工作和顺应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阶段的教学改革要求。

首先,美育蕴含着丰富的创新教育内容,它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欲望,而且由于创造性思维是想象力的产物,审美对象尤其是艺术审美对象有助于右脑形象脑的发展,因而它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其次,美育是培养以创新为核心的职业素养的最好路径之一。美育的主动性、形象性与悄然无声性等特点,使得审美对象中所富含的职业素养教育内容会自然而然地潜入学生心灵,化为学生综合素养的一部分。

三、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美育课程的实践探索

1.挖掘自然美的德育内涵,通过自然美提升学生的思想精神境界。当前高职美育课程自然美的教学以自然美的类型、特征以及怎样从感官上欣赏自然美为重点,立德树人视域下的自然美教学则是在以上教学任务的基础上,着重于挖掘自然美的德育内涵,通过自然美的欣赏有意识地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

一是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怀。我国地域广阔,自然景观种类繁多、美不胜收,祖国大江南北令人如醉如痴的大自然,是培养爱国情怀的最好课堂。从祖国北方独具丰韵的雾凇、冰挂奇观到南方绚丽多姿的海底世界,从泰山华山的雄伟奇险到长江黄河的壮美蜿蜒,无论是草原雪山带给人的清新震撼还是沙漠戈壁带给人的广阔魔幻,都会激起人们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二是通过培养学生感受自然人文意蕴的美的欣赏习惯,使他们能够自觉地感悟大自然中蕴含的人生、文化、精神寓意,从而陶冶情操并获得思想精神上的激励。如自然生长的野草小花不仅首先给人以美的视觉享受,更重要的是它们能给人带来某种精神的鼓励和心灵的感动。三是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广袤无垠而瑰丽多姿的大自然,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培养天人合一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和人生境界。

2.以人之美与职业美为核心,在社会美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品质和职业素养。社会美是人类社会生活中形态各样的各种事物美的总称,它来源于人类的创造性社会实践。一方面,人作为社会生活的主体,在创造社会美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尤为重要的职业美渗透在职业劳动生产过程的方方面面。人之美和职业美中蕴含着丰富的育人元素,因此,立德树人视域下的社会美教学应以人之美与职业美为核心,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品质和职业素养。

在人之美的教学中,应重点培养学生将提升内在美作为人生追求目标的人生观,通过形象的理论教学结合典型的人物实例着重培养学生正直、善良、谦虚、诚实的品质,无私、无畏、执著、向上的精神以及高雅得体的谈吐、优雅的举止礼仪等风度。如通过学习爱因斯坦、贝多芬等科学家、艺术家,他们虽然体貌并不出众,却因其所做贡献令世人由衷赞美和敬仰的故事,引导学生将人的内在美作为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通过学习周恩来总理在外交场合机智儒雅的言谈举止培养学生的领袖风度,通过学习季羡林先生谦逊朴实的读书学习事例培养学生的学者风度等。在职业美的教学中,一是要培养学生在劳动过程中体验劳动创造之美的意识,感受职业的人文价值,通过生动的劳动创造案例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创新冲动。二是密切结合学生未来职业岗位特点重点培养诚信、敬业、遵纪守法等职业道德和爱岗、钻研、奉献等职业精神。

3.艺术美教学以培养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为重点,注重学生创新品质培养。艺术源于现实生活,又高于现实生活,它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感受艺术魅力、体味艺术精髓不但能启迪心智、养心化人,而且能凝心聚人、扬善贬恶,从而提升国家的向心力。由于艺术美是自然美和社会美的结晶,其内涵更为广泛和丰富,因此,立德树人视域下的艺术美教学,应该有所侧重。

一是在高校多元文化共存碰撞、庸俗化网络流行艺术对大学生侵蚀日甚的背景下,高职艺术美的教学内容要以我国的民族性优秀艺术作品为主,并注重在学生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传承升华民族文化、培育弘扬民族精神。如可以用优秀的音乐作品尤其是抗战歌曲等红色经典音乐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使他们在音乐的感染中看到中国人民为之奋斗的崇高理想正在一步步实现。二是由于艺术的魅力在于创新,每一部经典的艺术作品无不是艺术家创新才华和创新精神的结晶,又加之艺术美在发展学生个性和形象思维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因此,在艺术美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品质。三是在审美过程中要充分运用艺术的形象性、趣味性和潜隐性特点,形成具有感染力的审美德育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思想道德的熏陶和教育。

4.审美实践围绕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内涵开展活动。审美艺术实践活动是大学生赏美、创美的重要教学环节,是以美育德的生动有效方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样是实践的产物,它是中国人民在不懈追求的实践中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结晶。在审美实践活动中让学生感知、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内涵,有助于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真正内化为他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他们的自觉行动。

一是要充分利用重大历史事件和英雄模范人物的典型事例,讲好中国故事,通过审美精神的融入,坚定理想信念,使中国梦和中国精神生动深入地渗入学生的心灵。例如通过各种形式缅怀学习革命先烈、英雄人物的事迹,唱响英雄赞歌,激发正能量,教育激励学生拥有崇高的人生境界,将自己的前途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书写自己的精彩人生。二是要利用各种重大节日有针对性地开展主题鲜明的审美育人活动。如利用政治性节日、重大纪念日进行民族精神和革命传统教育,民族传统节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国际性节日开展崇尚劳动、关爱老人教育等。三是要重视发挥大学生审美艺术社团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学生审美艺术社团是审美艺术实践活动的有力抓手和重要载体,是开展高品位审美艺术实践活动的风向标和主阵地,通过大学生审美艺术社团打造校园气息浓郁、学生喜闻乐见且富有时代特征和高度思想内涵的审美艺术精品,能够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象生动、润物无声。

5.实践探索中应该加以重视的几个问题。一是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美育课程的改革不能失去审美教育审美的本质,没有学生对审美对象的深刻感受,就谈不上对审美对象思想内涵的深层次感悟。二是育德内容要发之于审美对象,不可牵强生搬,审美对象的选择要有典型性,要能够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三是要充分发挥美育以情动人、感染力强的特点,运用美育润物细无声的独特方式,聚焦和贴近微时代,祛除宏大叙事,避免简单说教。四是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元主导原则的基础上,要积极汲取世界其他社会思想文化的精华,以取长补短,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五是要加强美育师资队伍建设。美育课程改革取得成效的关键是教师,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美育课程改革首先要求教师树立提高审美素养和培养良好思想道德并重的教育教学理念。此外还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审美素养,并熟悉高职学生的德育现状、掌握基本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和目标。只有建设一支德美兼备的高素质美育教师队伍,才可以使学生在感受审美文化、提高审美能力的同时得到思想道德的滋养和升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8

标签:论文   语言论文   美育   视域   艺术美   课程   自然美   素养   理念   精神   职业   艺术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