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美育对农村留守儿童幸福感的影响

据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留守儿童群体庞大,他们大多由非直系亲属照顾,在成长中因没有父母的及时爱护和引导,在对世界的认识上容易产生偏移甚至偏激,很多留守儿童还遭受过侵害或是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在这种情形下,给予他们正确的人文关怀,来陶冶情操尤为重要,而音乐美育就能起到这样的效果:音乐是生活中最重要的情感和道德调剂品,它能升华人格,提高生活质量,通过音乐学习可以愉悦情感、释放压力、修身养性。

一、留守儿童幸福感现状

留守儿童长期处于身心发展不利的环境中,已是城市现代化发展中必须重视的大问题。提升留守儿童的幸福感指数务必要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学三方面去协调落实,在这其中要突出音乐美育的辅导功能。家庭教育对儿童的影响非常重要,家庭是儿童成长中首先接触的环境,儿童需要父母的陪伴呵护,需要家庭成员给予情感上的沟通交流。单纯只用物质去满足孩子,孩子会匮乏精神上的素养,造成孩子心理隔阂、叛逆、偏激等不良品性的养成。

城乡经济的不均衡发展,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发展和社会教育水平。没有好的学校和社会教育环境是除了家庭环境因素外,制约留守儿童幸福感构建的又一问题。留守儿童多是老人监护,他们多数都没接受过教育,对孩子又宠爱,所以在学习上无法对孩子起到督导和辅助左右。在学校,教师对学生又没办法一对一施教,这些都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成长,造成学生厌学,滋长不良习惯。如果孩子们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呵护,以及社会教育的关怀,就会造成他们心理孤僻、不合群,他们只能依靠自己对生活和学习的不成熟理解,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发展自己的性格,于是道德素质偏低、学习差、有心理问题等就不可避免地发生在了他们身上,严重影响了他们幸福感的建构。

二、音乐美育对留守儿童幸福感指数的提升

(一)完善教学内容,实现多元化教学

音乐教育资源广泛,内容多元,它既能将古今融合、世界与民族融合,又能让音乐符号与人文关怀融合,传递着人类精神经验中最本真的真善美,它能够通过表达正确的价值追求而引起情感共鸣,所以是最好的教育方法,尤其是对于身心正处于智力和能力发展关键时期的留守儿童而言。

幸福不能单纯地依靠物质满足,它更需要人文关怀。幸福感是一种美好的生活状态,是人类对生存环境的主观反映,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体现。音乐美育对留守儿童幸福感的提升主要表现在:它通过美妙的节奏与自身蕴含的文化意义影响人的情感,从而陶冶人的情操,让留守儿童懂得去发现美,在情感上体验美,从而唤醒他们积极对待生活的态度。具体地说,音乐美育通过选择优秀的作品,使学生对音乐认识更生活化,让音乐正确地影响他们的生活,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在音乐教学方式上,教师应该采取探索、启悟、引导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参加音乐表达和音乐实践,这样还能增强学生自信,帮助留守儿童合群,走出自我孤僻。在音乐教学评价环节,也要多鼓励学生,尊重他们的感性体验,让他们得到更多学习上的关怀。音乐教师尤其要意识到,音乐对听众的感染可以帮助人们宣泄和抒发感情,减轻心理负重,这些优点对于消除留守儿童偏激、消极的心理有非常好的效果。

(二)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音乐教学上,教师不能仅仅将自己对音乐本身的认知和体验填鸭式地传授给学生。音乐美育教育应该在注重传授音乐技能的同时,更多地关注音乐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调节作用和引导效应。尤其是对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教师要有针对性地选择音乐或者设计音乐活动,让音乐成为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干预的切入点。特别是音乐活动,它是人们进行内心交流的重要渠道,通过让学生个体或群体参加实践表演,来验证自我的体验,从而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生活自信。留守儿童由于长期处于交流缺位的环境里,他们普遍存在交际困难,没有合作意识,所以通过音乐活动可以更好地加强他们与群体之间的交流,培养他们的协作能力。

三、结语

总之,音乐有多种功能,通过音乐美育可以让留守儿童抒发情感,释放内心压抑,帮助学生融入群体,提高学习兴趣,尤其是音乐蕴含的人文关怀能够及时补位父母关爱的缺席,帮助提升留守儿童的幸福感指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论文   语言论文   美育   幸福感   儿童   音乐   群体   农村   孩子   环境   教师   情感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