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英美文化意识,促进英语语言教学

从某个角度来讲,文学作品是历史文化的沉淀物,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可以了解深层次的文化。阅读英美文化作品能够加深学生对于西方文化的了解,其是一条重要且有效的途径。英美文化作品是英美人民创造性使用英语语言的产物,但是目前大部分大学生都不愿意阅读英美文学作品,甚至觉得阅读英美文学作品就是浪费时间。因此,作为当代一线的英语语言文学教师,我们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促使学生形成英美文化意识,在阅读过程中增强英美文化意识,从而使英语语言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得到提高。

一、英美文学课的现状分析

目前,不少高校将英美文学课作为选修课。课堂上,教师往往会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将文学史的知识逐一罗列出来,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记忆。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不到丝毫体现,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而学生成为欣赏者,不利于学生视野与思维的拓宽,更不能够真正理解文学作品,产生自己的见解。另外,部分教师为了弥补文学史的不足,将一些代表性的文学作品选段节选出来,这样一来,破坏了作品的完整性,不利于学生感悟作品。教师在对作品选段进行讲解时,都较注重词句的讲解,导致学生只能够浅显地明白字面意思,而不能够真正地理解内涵,更不能与作品作者产生精神交流,指导自己的思想和生活。长久以来,学生虽然学习了不少文学作品,却没有一个完成文学作品或者剧本,更没有掌握欣赏和分析文学作品的方式方法,导致学生产生厌学心理。

二、英美文学课的教学改革策略

1.鼓励学生阅读完整作品,培养学生的英美文化意识。

选段一般都是每部文化作品的精华,非常精彩,但是由于它只是整部作品的一角,不利于学生把握作品作者的创作心情,学生的理解较容易出现偏差,同时破坏了文学作品的完整性,往往给学生带来支离破碎的感觉。只有认认真真阅读一部完整的作品,才能够真正理解作品作者创作时的心情,理解作品创作时的文化背景。对于英语语言教学来讲,通过阅读完整的英美文化作品,能够使学生了解作品的创作文化背景,培养学生的英美文化意识,加深学生对英美文学作品语句的理解,使英语语言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2.讲解欣赏英美文化作品的方式,强化学生的英美文化意识。

美文化意识培养是一个长期、循序渐进的过程,换言之,单纯依靠课堂的宝贵时间,不仅不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甚至会影响课堂教学质量。俗话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课堂上教师要认真讲解欣赏英美文化作品的方式方法,使学生自主欣赏英美文化作品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另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好的英美文化作品,定期举行交流会,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以及自己总结的欣赏方式,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养成阅读英美文化作品的好习惯。这就要求教师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使学生走出去,自己根据心理需求选择作品欣赏,促使学生的英美文化意识得到强化。例如在阅读英美小说时,教师不要直接进行讲解,而是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阅读,对小说塑造人物形象采用的手法、小说的主体表现,以及小说的基本情节等方面进行分析,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使学生的英美文化意识得到强化,还能够锻炼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

3.要求学生撰写作品欣赏的心得,增强学生的英美文化意识。

阅读文学作品并不是目的,其真实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了解英国和美国的文化,使学生的英美文化意识得到增强,从而使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得到全方位提高。读书贵于阅读者有自己的心得体会,能够为阅读者提供好的写作题材和内容,而写作能够加深学生对于所读文学作品的理解,使学生的英美文化意识得到增强。概括来讲,阅读与写作之间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因此为了增强学生的英美文化意识,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英美文化作品后写出心得,且定期举办交流活动,让学生的想法能够及时得到交流,更能够使学生的英语语言得到提高。

结语

大学英语语言教学的任务较繁重,因此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善于整理教学资源,能够将英美文学作品用于丰富教学资源,活跃课堂的氛围,使学生的英美文化意识得到培养和增强,促进英语语言教学的顺利开展、良好发展。开展英语语言文学课程,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完成英语语言学习任务,还能够为学生提供了解和掌握英美文化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英美文化意识。英美文学与英语语言教学,两者相辅相成,并不矛盾,实践证明,加强英语文学教学有助于英语语言教学的开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8

标签:论文   语言论文   语言文化   英语   意识   语言   选段   文化   文学作品   方式   教师   作品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