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现代公民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现代公民

学校文化应该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的特殊文化,是由全体师生共同创造、积淀和秉承的,并为其成员共同遵循的理念、精神、价值观;也是规章制度、行为方式、物质设施等的整合和结晶。它是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凝聚人心的精神引领,起着“以文化人”的功效。其本质意义在于影响和制约学校内人的发展,其最www.Lwlm.com高的价值在于促进学校内人的发展。

2008年10月,我校“开发校本资源,弘扬民族文化——南汇一中培育现代公民实践研究”的研究项目被上海市教委教科研处批准立项为上海市规划课题。多年来,我校通过一系列的“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总结提升”的探索,不断强化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引领学校师生发展,滋养师生人文素养,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学校拥有独特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

上海市南汇第一中学是一所有32个初中班、18个高中班的较大规模的完全中学,地处浦东惠南镇。在校内,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较强,学业水平较高,但由于受社会各方面的影响,有些学生缺乏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较多学生缺少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与涵养,人文素养不高,这与我校提出的“德能兼备,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有差距。

鉴于上述情况,我们一直在思索,如何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把准脉搏,摆脱传统的重说教、重形式,脱离学生实际的做法,利用学校现在的资源,开展一系列的实践、探索教育活动,使学校教育活动更切实、有效,以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学校文化的高地。 1985年由原南汇县政府拨款对大成殿进修整修,四周围以花墙,开月洞门于东南一则。至2004年孔庙纳入南汇一中之前,该古建筑一直闲置。2006年,南汇一中集财力对大成殿进行了一期工程的开发,内置介绍孔子生平、儒学经典、孔子教育思想等展区,并在内特设儒学课堂,在初中、高中的起始年级开设《论语》选读和《孟子》选读;组织新进我校学生和临毕业学生参观大成殿,感受儒家文化。至此,大成殿成为南汇一中师生接受传统道德礼仪、诚信仁义的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的重要场所。

利用传统优秀文化打造育人的良好氛围

一所学校物化了的校园环境构成的育人氛围形成它的环境文化,这是校园规划布局、校舍建筑、人文景观和校园绿化美化等综合而成的物化的静态文化。

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环境文化是人文精神、学校特点和意志的象征。我们在关注师生生命发展的过程中,首先把目光投向用环境文化育人上。我们将被岁月磨砺得斑驳的大成殿设计成为集聚教育功能的文化创意区。在孔庙圣殿内展示孔子生平介绍、孔子教育思想、儒家经典选萃、孔子及弟子道德小故事等,内设孔子学堂,让学生走近孔子、了解孔子。如今,雄伟的大成殿在白墙、黛瓦、红花、绿树的交相辉映下,显得格外古典肃穆,既让人感觉到孔庙历史的悠久,又烘托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典雅与庄重。

在学校的宣传画廊、墙壁上,在楼道、走廊里,随处可见孔子《论语》中的经典格言警句,这无不昭

示着中国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礼之用,和为贵”“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等经典名言呈现在师生的举手投足间。教学楼每一个楼层,都有特色鲜明的主体文化,图文并茂,多姿多彩。学生课间驻足浏览、欣赏,既对五千年的文明与优秀传统文化有初步了解,其中涉及的修身、做人、求学、创造等知识,又给了他们生命成长中潜移默化的影响,真可谓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让学生在触摸历史、感受文化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教育和道德内化,完成精神的自主升华和道德的自然发展,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我校还注重开发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凸显办学特色。每一所学校都有其独特的资源状况和文化品质,为了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打造具有传统文化特点的校园文化,我校围绕大成殿及孔子的教育思想,积极开发特色校本教材。学校编撰了探究型校本教材《大成殿》《风骚百首详析》《古文笔法详析》《<大学><中庸><论语>译注》《<孟子>笔法赏析》以及分别适合初中、高中学生阅读的《儒家名言录》(上下册)和适合教师阅读的《儒家师说》。学校从预初到高三各年级段分别形成以“求知”“交友”“守信”“做人”“崇德”“修身”“兴国”为主题的系列校本教材。为了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体会民族精神的内涵,我们还在初高中起始年级开设了“古诗文阅读”兴趣班,并聘请了古汉语专家、优秀的教师执教,让学生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增加自身的文化底蕴,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为充分发挥学科教学特点,加大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作用,让学生在赏心悦目中体验、感悟传统文化之精髓,我们还注重学科教育的渗透,让学生在语文课上诵读《论语》片段。教师在校本研训中探究孔子教育思想与理念,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融合儒家的求知、交友、守信等经典之说。这样,通过优秀传统文化及儒学思想与相关课程的融合,既强化了师生生命血液中优秀传统文化的分子含量,更凸显了学校独特的文化和学科教学特色,成为上海二期课改中一大亮点。

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感悟,是教育工作的主要方式之一。在活动中感悟优秀的学校文化、在活动中体验优秀的学校文化是我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手段。我们以师生活动为载体,以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培育现代公民。自学校提出了以“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支撑现代学校持续发展,滋养师生生命,打造具有传统文化特点的校园文化”为科研实验项目后,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我们开展了各项主题活动,积极探索德育特色,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去影响、滋养、培育现代公民。

我们围绕孔庙举行了“走近孔子”“大成殿www.Lwlm.com前的沉思”“在圣贤的光芒下成长”等的征文、演讲系列活动。我们发动师生收集资料,整理编撰了对《论语》《孟子》等名言、名句的理解和感悟的文章,举行了“大成殿前的沉思”主题征文,“风骚古韵集孔庙,莘莘学子齐吟诵”演讲比赛,在学生中开展在优秀传统文化中找“乐学”之途径的征文比赛,在教师中开设了“学生乐学我乐教”论坛,出版了《走近孔子》《大成殿前的沉思》《在圣贤的光芒下成长》《读(儒家师说>札记》等一系列师生学孔文集。

传承优秀文化形成学校文化核心价值

学校文化必定成为全体成员共享、共守的核心价值观。通过环境文化的创设、课程文化的开发传授、活动载体的感化体验,学校使师生不断清晰自己学校所追求的价值观,从而逐渐形成具有一定特点或特色的学校文化。这样的学校文化的价

值观必定不断内化为每一个成员的行事态度与方式,并不断渗透到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我们在全校师生中进行南汇一中核心价值观的征集活动,通过师生共同参与遴选,形成了“致远、博学、仁爱、和谐”“励志、乐学、感恩、诚信”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在厘清了南汇一中师生核心价值观之后,我们将精选出与学校核心价值观相关的儒学名言名篇,编撰成册,供师生学习感悟。我们通过语文课课前演讲;《于丹(论语)心得》中小故事、小品、情景剧的表演;学生辩论赛;组织师生进行社会调查,追寻“儒学文化之源”,积淀“儒学文化之根”;设立“传统文化节”、名家讲学、教师微型讲座等手段;将传统文化与孔子的教育思想落实到新课改之中。

为了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我校“德能兼备,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儒家文化精髓更好地融合于现代道德规范中,培养学生感恩、励志、诚信、力行等美好的道德情操,我校开展了广泛的课题研究与探索,旨在以学校现有的文化遗产作载体,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方法和态度,认真提炼儒家文化之精华,提升我校师生的儒学涵养,构建具有传统文化特点的南汇一中师生的核心价值观和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凝练起学校精神,学校精神绵延着学校文化血脉。通过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和长期精心的培育,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我们学校文化中体现出“包容、和谐、向上”。我们让学生感受现代社会中传统文化之精义,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地培育富有传统特点和现代元素相结合的品德修养和人文精神,努力使每一个学生始终保持有活力、有朝气、有理想。

在教师群体中,我们着力培育教师在优秀传统文化中符合时代特征的教育思想、育人目标、教育信念、职业情操、文化素质、品格修养及教师角色认同等精神追求,使学校始终活跃着一支善教乐学、思想敏锐、“学者味十足”的教师队伍,在他们身上体现的是高尚宽容、淡泊明志、追求发展、摒弃低俗。简言之,通过学校文化的构建,我们不断唤醒教师内在的创造激情及对自身职业的尊严与欢乐,并由他们赋予每个孩子希望与力量,让孩子们追求“文明、儒雅、感恩、乐学”。

南汇一中将以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为新的起点,不断践行、内化优秀传统文化之精髓,激发教职员工的工作热情,激活他们的创造力,分享经验、分享成功和快乐,使学校真正成为教师精神的栖居地;不断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现代公民,在继承中发展,在践行中前行,锤炼学生品格,“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让南汇一中的学生全面拥有较好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论文   文化论文   传统文化   南汇   论语   孔子   优秀   我校   师生   公民   学校   文化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