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文化产业视角下四川传统文化资源开发的研究

创意文化产业视角下四川传统文化资源开发的研究

摘要:创意文化产业立足创意、植根文化,被看作21世纪最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同时为民间传统文化的振兴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本文以四川省为例,探讨了创意文化视角下传统文化资源开发的问题。

关键词:创意文化产业;传统文化资源;开发;策略

当今世界,创意产业已不再仅仅是一个理念wWw.LWlm.com,而是有着巨大经济效益的直接现实,现在,全球创意经济每天创造约220亿美元。密切关注和深入研究创意文化产业与传统文化资源开发的问题,对于保护传统文化资源和加速经济增长均具有重要意义。

1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 综合以上观点,本文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可理解为:将创意融合于文化元素,通过科技和智力创造生产的高附加值产品,进而形成满足市场需求的产业[1]。这是一种以科技手段为支撑,以网络传播方式为主导,以创意为特征的跨行业、跨领域重组的产业形态。也可以说是一种文化、科技与经济互相渗透、融合发展的经济模式,是文化产业化和产业文化化、科技产业化和产业科技化交互发展的结果[2]。

2创意文化产业视角下四川传统文化资源开发的研究意义

2.1有利于推进四川创意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

在创意文化产业发展的宏观背景下,探索四川传统文化资源开发战略,发展文化产业,可以推动第三产业的综合发展,进而实现文化资源在四川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的“保值增值”和可持续发展。至2010年,四川省三次产业结构为15.8%、47.4%、36.8%,三次产业结构逐年优化,但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都低于西部整体水平。所以说,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符合四川省产业结构调整趋势的要求,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挖掘文化优势资源、加快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手段。

2.2有利于有效地开发和保护四川传统文化资源,探索四川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模式

文化资源是具有文化特征和人类进步活动痕迹的,具有人文和传统价值的资源,科学评估和开发这些文化资源,深度发掘传统文化资源的多维价值,探索四川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模式,进而构建独特的文化产业体系。

2.3有利于四川传统文化与世界其他文化的博弈、对话和交流,共同发展

四川传统文化资源丰富多彩,异彩纷呈,民风、民俗纯厚古朴,而且人文和自然景观很多,现有世界遗产5处,列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计划”的自然保护区4处。可以充分发挥四川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培育自己的有世界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参与国际文化产业竞争,在竞争中达到双赢。

3创意文化产业视角下四川传统文化资源开发的条件

3.1有利条件 3.1.2 有较好的发展基础。据省统计局历年跟踪统计,从2006年到2009年,四川省文化部门属文化产业资产总值从219.41亿增加到399.43亿元,从业人员由24.5万人增加到33.38万人,营业收入由192.11亿元增加到380.82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从54.90亿元增加到102.63亿元。全省拥有2.5万余家文化市场经营单位,2009年经营收入达167.5亿元。

3.1.3 有较好的政策环境。早在“十一五”规划时,就已经确定了“以传承民族文化为使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现新跨越”、“以文化‘走出去’为突破,不断增强文化软实力”的方针政策;“十二五”时期又制定了“壮大文化产业实力建设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重要任务。

3.1.4 外国及近年来国内各省市掀起的“创意浪潮”为四川省发展创意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大环境。在当今世界,创意产业已不再仅仅是一个理念,而是有着巨大经济效益的现实实践。全世界创意经济近年来

3.2不利条件

3.2.1 行业管理体制和市场服务机制wWw.LWlm.com有待进一步理顺。创意产业发展的市场体系和市场服务机制不够健全,中介服务机制有待进一步培育和扶持,针对创意产业的法律保障体系还不完善。

3.2.2 人才资源缺乏,人才的储备不够,而且结构也不尽合理,尤其是缺少高级创意人才,缺少能够将创意产品产业化的经营人才。

3.2.3 四川省地处西南部区域,经济相对落后,文化创意产业属于起步阶段,差距明显,任务艰巨。

4创意文化产业视角下四川传统文化资源开发的策略

4.1解放思想,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文化,形成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知识经济时代最本质的特征是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中心力量,经济发展直接地、强烈地依赖于知识的生产、创新、积累、转播和消费。只有大力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文化,构建起创意产业发展的内在的质的要素,才能为发展创意产业奠定良好的基础[4]。

4.2立足本省特色,全面规划利于传统文化资源开发的创意文化产业模式

在先进理论支持下,立足本省特色的基础上,四川省文化创意产业迫切需要通过文化体制改革,建立一个总体规划,确定未来若干年发展的政策导向,完善和优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内部与外部的环境,从而规划出利于四川省传统文化资源开发的文化创意产业模式。

4.3加强对创意文化产业专业人才的培养,为创意文化产业储备人才资源

针对人才资源缺乏的现状,今后应调整人才教育结构,创造新的培育机制,把四川传统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的思想渗透到教学中,培养大批量创意人才,推动我国创意产业的健康高速的发展[5]。

4.4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为创意文化产业提供政策、法律保障

知识产权保护是创意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创意产业是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产业,它的易复制性使创意产业相对于传统产业来说风险更大、成本更高。只有实施比传统产业更为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 才能为创意产业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2] 张晓明,胡惠林,章建刚.战略性调整中起步的中国文化产业[A].张晓明,胡惠林,章建刚.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21-37.

[3] 杭州创意网.英国创意产业发展概况[EB/OL].2007-07-16.

[4] 郑斌.基于“一站式体验”的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区研究[J].旅游学刊,2008,23(9) 49-53.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论文   文化论文   传统文化   创意   文化产业   视角   模式   产业   人才   文化   经济   资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