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马克思美学的生活底蕴

现实与浪漫是马克思美学的两个重要特征,国外学界对此进行了很多研究。然而在众多研究成果中,对马克思美学始终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解读,即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这两种解读各有佐证,针锋相对。为了澄明这两种解读的内在逻辑与马克思的旨趣,本文立足于文本,从马克思真正现实和真正本体论双重维度诠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争论,力图在个体生活与类生活构成的生活底蕴之上还原马克思美学的实质。

一、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之争

国外学者把马克思美学标榜为现实主义的为数不少。米哈伊尔?利弗席兹指出,早期马克思艺术哲学完全受浪漫主义的控制,而中晚期则猛批并放弃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麦克斯?黎斯把马克思与恩格斯的理论看作现实主义小说,指出现实主义小说相当程度上是社会的文学批判。马克思主义反对唯心主义知识论,而主张现实主义知识论,意识内容是物质世界的反映,这就表明现实主义小说的知识论是物质世界的反映。克林根德把车尔尼雪夫斯基和马克思、恩格斯都归属于现实主义,三者都把艺术视为表达人民利益与渴望的工具。希恩?克雷文把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看作现实主义社会理论,而这种现实主义社会理论可以解决长期存在的唯意志论与决定论、人本主义与经济主义、机构与结构等争论。汉斯?埃巴提出马克思早在批判现实主义出现之前就是批判现实主义者。而批判现实主义能够阐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许多晦涩的论述,同时也能把马克思从黑格尔的束缚中拯救出来。从以上学者的论述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他们认为马克思美学是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是物质世界的反映,这种反映具有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二、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纠葛

马克思与现实主义联姻,有其内在原因。首先,马克思对虚假浪漫主义的批判。马克思在揭露土地买卖中的卑鄙行为时写道:浪漫主义者为此流下的感伤的眼泪,我们可没有。(马克思,第44页)在批判封建领主剥削时说道:这就是贵族对领地的关系,这种关系给领主罩上浪漫主义的灵光。(同上,第45页)在评价莱茵省议会中贵族等级的辩护人时指出:我们看到的就是当前的基督徒兼骑士的、现代兼封建的、简言之即浪漫主义原则的无数代表之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58瓦)马克思在上述几段引文中实际上是对虚假浪漫主义开火。这种虚假表现在其漠视社会现实、故弄玄虚,缺乏同情劳动群众的苦难,维护其利益的立场。

三、真正现实与真正本体论:马克思美学的生活底蕴

现实与浪漫是马克思美学的核心范畴。但是,在马克思那里,一般意义的现实并无容身之处,真正现实才是其理论指向,这彰显了马克思美学的现实维度;对马克思来说,浪漫始终都是其理论品质,但马克思激烈批驳虚假浪漫主义,他关注的是真正浪漫主义真正本体论即激情,从中可见马克思美学的浪漫维度。真正现实与真正本体论的统一终结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争论与纠葛,使马克思美学成为超越性生活美学。

至此,从真正现实和真正本体论出发,马克思美学生活底蕴就作为一个整体就显现出来了。这一整体统一于通过普遍性、创造性、无条件价值的意识与活动满足人的需求的个体生活与类生活构成的生活世界之中。在生活世界中,个人不仅看到并认识自己,而且还生成了社会、风格、革命、尺度、创造、反讽等特征,美的规律得到充实。尽管这一规律为卢卡奇和德鲁·艾格伯特所忽略,但是马克思美学生活底蕴的重要内容。这一整体既无须神秘主义的渲染也不必翘首以待空想共产主义的实现就能解决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的日常生活化之间的矛盾,因为日常生活不是审美的泛化或异化,而是审美体验的发源地。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不是表征日常生活就是美本身,而是表征审美应通达与超越日常生活。马克思美学批判与超越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而走向至今未被超越的超越性生活美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论文   哲学论文   哲学其它   马克思   底蕴   恩格斯   美学   本体论   维度   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   现实   理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