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原始儒家理论体系的建构

一、问题的提出

孔子的原始儒家有没有理论体系?它是如何构建的?这是儒学研究中一直有待解决的重大课题。迄今为止,学界探讨孔子的儒家理论,所依据的文本主要还是《论语》这本孔子的弟子们收录的语录汇编,从而认为孔子只是道德家,他的思想理论不成体系。这种偏见极大地妨碍了对孔子儒家思想的正确理解,甚至还被当做维护专制皇权的理论依据。

二、孔子作《春秋》:原始儒家理论体系的初创

为什么我们要把孔子的思想理论与其所作的《春秋》联系在一起,二者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联系?这要从孔子的生平经历及其思想的发展变化说起。

众所周知,孔子前期是个教育家、道德家,政治上是个理想主义者。他说过: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论语*阳货》)五十岁后,他终于有了从政的机会,并且做了鲁国大司寇。然而从政的实践,完全粉碎了他的梦想。史料记载: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周道衰废,孔子为鲁司寇,诸侯害之,大夫壅之。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矣。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万物之散聚皆在《春秋》。《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 (《史记?太史公自序》)这里把孔子作《春秋》的历史背景、目的以及《春秋》的特点、性质内容、地位作用、文字规模等都作了明确具体的阐述。

三、孔子传《易》:原始儒家道德本体论的建立

子贡曾说: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论语?公冶长》),此语只是反映了孔子前期的思想状况。自从孔子下决心作《春秋》并为之而开始学《易》以后,情况便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孔子读《易》:韦编三绝,曰:加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论语》对此亦有记载: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论语?述而》)司马迁还说孔子传《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史记?孔子世家》)对此,历代保守的经学家都取怀疑与否定态度。然而,近年的考古史料却证明了它的信实。帛书《要》记载:夫子老而好《易》,居则在席,行则在橐。(参见郭沂)

孔子为什么会晚而喜《易》?对此众说不一,均难令人信服。笔者认为,这是出于作《春秋》的需要。古代巫史相通,史中多有占卜之记,并且,春秋时期中原各国都已普遍引用《周易》,考今之《左传》记载引用《周易》就有一百余次。不难想见,孔子若非精通《易》,如何能读懂史料而作《春秋》?孔子下决心作《春秋》并为之而研究《易》,是在五十六岁从鲁司寇任上退位以后,故说天加我数年,五十而学《易》的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论文   哲学论文   哲学其它   儒家   周易   史记   数年   论语   孔子   夫子   史料   春秋   原始   思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