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朝鲜族传统民居的儒道文化阐释

建筑是一个民族文化精神的集中表现,它不仅反映着建筑者本人对实用及功能目的的表达,而且还体现着该民族的宇宙观、宗法观与社会道德伦理观。朝鲜族传统民居是朝鲜族民族文化、民族心理、生产方式以及经济发展状况的集中体现,无论在建筑的选址、平面布局、形态构成、空间组织、立面造型、室内装饰,还是艺术处理以及设计手法的运用方面都具有丰富的建筑语汇和独特完美的意境表达,彰显出独特的建筑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民族文化内涵。通过放宽历史和文化的视野,追溯和阐释儒释道和风水思想对朝鲜族民居建筑文化的影响,可进一步深化对其内涵的认知和理解,对延续朝鲜族民居建筑风格,建设新农村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一、朝鲜族文化的背景和渊源

就朝鲜族的概念而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朝鲜族通常被称为高丽族或韩族,是东亚地区的主流民族之一。狭义上的朝鲜族仅指从朝鲜半岛越境迁入中国境内的一个跨境民族。朝鲜人迁移中国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 17 世纪初叶,到 19 世纪后半期开始大量迁移,一直持续到 1945 年抗日战争结束时为止,有约 100 万以上的朝鲜人移居到中国东北地区,新中国建立后取得了朝鲜族的名称,成为中国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之一。从文化的延续性上来说,中国朝鲜族文化发展的历史应当追溯到该民族的发祥地朝鲜半岛, 其文化源头应当从属于朝鲜半岛文化。但任何民族的文化的形成都要经历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过程,既会受到该民族所处地域自然和人文因素的影响,也不可否认会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和浸润而得到整合与提升,朝鲜半岛文化的形成自然也不能例外。地处东北亚地区的中国、朝鲜半岛和日本在文化上同属于东北亚文化圈。在东北亚地区文化发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中国文化长期居于优势地位,其他文化则持续不断地受到了中国文化的绝对、深刻的影响。

二、朝鲜族传统民居的儒道文化表达

朝鲜族通过民居形态、体量等外在表现和空间布局以及居住环境设计,来表达其对传统伦理观念和社会价值的坚持和维守。下面就从朝鲜族民居建筑的选址布局、平面立面的设计、内部空间构成及建筑装饰等方面对儒道思想和风水文化的表达作一粗浅的诠释。

1.道法自然民居的建筑选址

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道家自然观和世界观的真谛。朝鲜族民居除城镇住宅有简单的院墙外,农村通常不建院墙,此种建筑的布局方式不仅有利于邻里之间的交往与和睦相处,同时还能营造民居建筑与所处自然环境之间关系和谐,往往依托地形地貌、溪水河流,将住宅或独立布置、或自由随意、不拘章法地加以组织,体现了庄子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境界,反映了朝鲜族受道家思想影响而形成的崇尚自然、融入自然,天人合一的自然观。这种对自然的尊崇表现在顺应自然,并不刻意追求技巧和尺度,而是在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上均讲求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的思维与习惯。

2.趋吉避凶民居的平面布局

受风水思想影响,朝鲜族自古以来就喜欢选择在背风朝阳、依山傍水、环境优雅的地方建房居住。《旧唐书东夷传》中记载:其所居必依山谷,皆以茅草茸舍。《新唐书东夷传》中也说:居依山谷,以草茨屋。说明朝鲜族民族建房时对选址十分地重视和讲究。尤其是在住宅外环境的选择上,非常强调风水中有关四象俱备的说教,认为凡住宅东有流水谓之青龙,西有长途谓之白虎,南有污池谓之朱雀,北有丘陵谓之玄武,为最贵地,可见,四象俱备与否是衡量一个房址风水好坏的重要标准。

3.礼仪秩序民居的空间构成

朝鲜族民居的建筑原型来自于朝鲜半岛传统士大夫院落空间模式。该院落是由男性空间,女性空间,行廊空间,祠堂空间等构成。分内院和外院,是一种递进式院落空间模式。而贫穷的庶民阶层由于受自身经济条件和封建礼制的制约而将这种院落空间模式加以变通,使朝鲜传统士大夫院落的发散形多功能空间形式聚合成一体,即组合为一栋房屋内变成复合型的收敛性生活空间形式,成为朝鲜半岛极具代表性的民居建筑形式。

三、结 语

通过朝鲜族传统民居在建筑选址、平面布局、空间构成、立面造型、以及室内装饰等方面对传统儒道思想和风水文化的表达,深刻地揭示出朝鲜族传统民居具有十分丰富而深刻地文化内涵,这是一笔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今天的人们去珍惜和守护。作为建筑文化研究的工作者和建筑师,要不断提升自身建筑文化素养,积极投身于民族建筑文化的研究和探索。深入挖掘朝鲜族传统民居建筑文化内涵,这对进一步弘扬朝鲜族传统文化,延续朝鲜族传统民居建筑风格,建设富有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和文化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论文   哲学论文   哲学其它   朝鲜族   民居   朝鲜半岛   传统   儒道   文化   院落   民族   自然   建筑   空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