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论析理论创新的几个问题

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本文试图以中共十六大、十八大报告的思想内容为指导,以辩证法、辩证逻辑为工具,从几个方面对理论创新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等进行初步的探索。是否有当,敬请学术界同志们指正。

一、什么是理论创新

所谓理论创新就是对人类原有理论(概念、规律、理论体系)的突破与新的理论(概念、规律、理论体系)的创立。例如,牛顿力学在物理学发展史上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因为,它突破了当时已有的开普勒、笛卡尔、伽利略等的物理学理论,创立了自己的新的力学理论。如:它突破了伽利略关于潮汐运动的老的观念(即认为月球对海洋的潮汐运动不可能有任何影响),指出潮汐是太阳和月亮的引力对海洋的吸引作用导致的。它对物理学的两个重要概念惯性和质量提出了科学的解释,指出惯性是质量的一种特性,质量是物体阻比被加速或阻比使其运动状态或静比状态发生变化的一种量度,这就是它的惯性。最重要的,它提出了牛顿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

为了进一步了解理论创新的本质,我们试对之作如下两方面的辩证解析:

(一)理论创新是破与立的对立统一,亦即破旧与立新的对立统一

任何理论创新都必须对原有理论有所突破、破除。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源于黑格尔的辩证法,但是,两者却存在着根本的差异。试看马克思下面的话:我的辩证方法,从根本上来说,不仅和黑格尔的辩证方法不同,而且和它截然相反。在黑格尔看来,思维过程,即他称为观念而甚至把它转化为独立主体的思维过程,是现实事物的创造主,而现实事物只是思维过程的外部表现。我的看法则相反,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也正是由于任何理论创新,都必须对原有理论有所突破,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于文革时期广为流传的句句是真理和文革刚刚结束曾被人提出的两个凡是才予以坚决抵制。因为,按照这两种说法,任何理论上的突破都是不被允许的,因而,任何理论创新(包括邓小平理论的创新)也是无法出现的。

新理论对原有理论的破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原有理论是错误的,或基本上是错误的,新理论对原有理论的破是破除,是用新理论取代原有理论。如:天文学领域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取代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说,化学领域有关燃烧现象的氧化说取代燃素说等。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对唯心主义哲学的破除,从根本上说,也属于这一类。另一种情况则是原有理论是正确的或基本上是正确的,但是,由于时代条件的限制,它具有局限性,新理论对原有理论的破则是突破,是突破它的局限性,亦即新理论能够适用于新的或更广阔的领域。新理论对原有理论的关系不是取代,而是发展。地质学领域的大陆板块说、海底扩张说对大陆漂移说的关系,物理学领域的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力学对牛顿力学的关系就是这样。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领域的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列宁主义之间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毛泽东思想之间的关系,与此种关系相类似,但又独具特点,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要对原有理论有所突破或破除,就要敢于对已有理论大胆怀疑,在学习已有理论时就要善于运用批判性思维的逻辑思维方法。所谓批判性思维的逻辑思维方法乃是一种不同于一般的以某一已有观点、理论为根据(前提),进行演绎推理,从而得出新的结论的逻辑思维方法,而是从某种新的角度对已有观点、理论提出质疑,从而发现该观点、理论中的漏洞、矛盾的一种逻辑思维方法。简言之,批判性思维的逻辑方法,乃是一种善于发现某种观点、理论中的问题的逻辑方法。

理论创新决不能仅仅限于破,还必须进行所谓立,亦即提出有别于原有理论的新的理论。小者提出某个(些)新的概念,大者提出某个(些)新的规律甚至新的科学理论系统。当然,仅仅对原有理论提出某种质疑,或者发现其中的某个(些)漏洞也是必要的,但是,这只能说是理论创新的萌芽或基础,如果仅限于此,并不就是理论创新。

(二)理论创新是继承与创造的对立统一

理论创新一方面是对原有理论的突破,另一方面也是对原有理论的继承。任何新理论都不是丝毫不以原有的理论为基础凭空产生的。许多人都熟知这样的故事:有人说,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是受苹果落地的启发形成的。人们对此提出质疑:苹果落地本来是大家司空见惯的事,何以唯有牛顿能因此总结出万有引力定律呢?答案只能是:因为只有牛顿在此之前已熟知当时已有的力学理论。牛顿的万有引力理论其实是在继承当时已有的力学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如上所引,马克思曾经把自己的辩证法和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严加区别,但是,他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却也进行了充分的肯定。恩格斯就说过:在黑格尔的辩证法中,正像在他的体系的所有其他分支中一样,一切真实的联系都是颠倒着的。但是,正如马克思所说的,辩证法在黑格尔手中神秘化了,但这决不妨碍他第一个全而地有意识地叙述了辩证法的一般运动形式。在他那里,辩证法是倒立着的。必须把它倒过来,以便发现神秘外壳中的合理内核。列宁在《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中就明确告诉我们,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乃是马克思主义形成的三个主要来源。

我们还可以看一看,爱因斯坦在谈到物理学中新的场论和旧的电流体理论的关系时是怎么说的:

如果认为新的场论已使科学从旧的电流体理论的错误中解脱出来,或者说,新理论毁灭了旧理论的成就,那是不公正的。新理论既指出了旧理论的优点也指出了它的局限性,而使我们能把自己的旧概念重新提高到更高的理论水平。不仅电流体及场的理论如此,任何物理学说 的变化,无论看起来具有怎样的革命性,都是如此。我们还可以应用旧的理论,只要我们考察的论据是在这个理论的有效范围之内。但是我们也可以应用新理论,因为一切已知的论据都已经包含在新理论的有效范围之内了。

若用一个比喻,我们可以说建立一种新理论不是像毁掉一个旧的仓库,在那里建起一个摩天大楼。它倒是像在爬山一样,愈是往上爬愈能得到新的更宽广的视野,并且愈能显示出我们的出发点与其周围广大地域之间的出乎意外的联系。但是我们出发的地点还在那里,还是可 以看得见,不过显得更小了,只成为我们克服种种阻碍后爬上山巅所得到的广大视野中的一个极小的部分而已。

爱因斯坦的话讲得多么形象生动啊!新理论的创立对于原有理论来说决不是像毁掉一个旧的仓库,然后在那里重新再建立一个摩天大楼,而是像爬山一样,从山的低处愈爬愈高愈能得到新的更广阔的视野。这不正是告诉我们,新理论对原有理论都应该有所继承吗?!

有人会问:你不是说新理论对原来错误的理论是要破除、要取代吗?这样,对原有错误的理论,还能谈得上新理论对原有理论的继承性吗?回答是: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理论,由于科学发展水平或者阶级利益的限制,可以从整体上或者从基本方面上看是错误的。但是,任何理论只要不是纯粹捏造的(严格说来,纯粹捏造的所谓理论,根本就不配称作理论),总是以一定的实践经验为基础的,因此,也不可能百分之百是错误的。因此,新理论在取代旧理论时,绝不能不加分析地一笔抹杀。如上所说,燃素说是一种根本错误的化学理论,它后来也被氧化说所取代。但是,让我们看一看恩格斯是怎样评价燃素说的:在化学中,燃素说经过上百年的实验工作才提供了一些材料,而拉瓦锡利用这种材料才在普利斯特列提取出来的氧气中发现了想象中的燃素的实在对立物,从而推翻了全部燃素说。但是燃素说者的实验成果决不因此就被抛弃。正好相反。这些成果依然存在,只不过其表述被颠倒过来,从燃素说的语言翻译成了现今通行的化学语言,因此仍然保持着自己的有效性。恩格斯说得十分清楚,燃素说者的实验结果并不因此而被排除,从燃素说的语言翻译成了现今通用的化学的语言,因此它们还保持着自己的有效性,这不正是讲的氧化说对燃素说的继承性吗?

下面让我们再来看一看,恩格斯对于在理论创新的继承性问题上犯有原则性错误的费尔巴哈是怎样进行严厉批评的吧:费尔巴哈打破了黑格尔的体系,简单地把它抛在一旁。但是简单地宣布一种哲学是错误的,还制服不了这种哲学必须从它的本来意义上扬弃它,就是说,要批判地消灭它的形式,但是要救出通过这个形式获得的新内容。恩格斯说得很明白,突破某一个理论体系,决不是干脆把它抛在一旁,或者仅仅宣布它是错误的,而是要对它进行扬弃。所谓扬弃,也就是既有扬,也有弃。而所谓扬,也就是要发扬、继承原有理论中仍然有用的部分。因此,新理论对原有理论总是要有所继承的。

既然新理论对原有理论要有所继承,要进行理论创新就必须首先对原有理论认真学习,确切把握。要反对否定一切,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对原有理论仅仅一知半解就妄言理论创新,无非是授人以无知的笑柄而已!

创新中有继承,当然更要有创造。单纯的继承而无创造,那只能是墨守成规又何谈创新?!由上可知,科学理论的创新是沿着继承*创造一再继承*再创造一再再继承*再再创造(*代表对立统一关系)的规律(模式)发展的,这是人类理论创新发展的规律,也是人类认识真理的发展的规律。随着认识真理的发展,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越来越深刻,越来越全面。实践发展永无比境,认识真理永无比境,理论创新永无比境。除非地球上人类彻底毁灭,理论创新的发展绝不会终止!

二、理论创新与问题的发现

理论创新都是以问题的发现为开端的,理论创新的实现过程也就是问题被解决的过程。因此,要进行理论创新必须善于发现问题。

什么是问题?毛泽东说过: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匡在人们的各种实践活动中,会不断发现种种事实,这些事实运用现有的理论无法解释或解决,这也就是这些新发现的事实与原有理论之间存在的矛盾,这种矛盾也就是问题。为了解释、解决这些问题,人们必须通过实践总结出新的理论。人们通过实践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也就是研究、总结出新理论的过程。而一旦这些问题得到顺利解决,新的理论也就被创造出来了。试看近代学者大陆漂移说的开创者魏格纳下面的话:

任何人观察南大西洋的对岸,一定会被巴西与非洲间海岸线轮廓的相似性所吸引住。不仅圣罗克角附近巴西海岸的大直角突出和喀麦隆附近非洲海岸线的凹进完全吻合,而且自此以南一带,巴西海岸的每一个突出部分都和非洲海岸的每一个同样形式的海湾相呼应。反之,巴西海岸有一个海湾,非洲方面就有一个相应的突出部分。如果用罗盘仪在地球仪上测量一下,就可以看到双方的大小都是准确地一致的。

正是由于发现了上述事实,而这些事实运用当时已有的理论(当时占统治的理论是地球的大陆是在一个固定的基础上形成、生长或发展的)是根本无法予以解释的,这就是矛盾,也即是当时地质科学理论发现的重大问题。魏格纳也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他的大陆漂移说,实现了当时的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试看魏格纳在上述一段话之后是怎样说的:

这个现象是关于地壳性质及其内部运动的一个新见解的出发点,这种新见解就叫做大陆漂移说,或简称漂移说。因为,这个学说的最重要的部分是设想在地质时代的过程中大陆块有过巨大的水平移动,这个运动即在今日还可能在继续进行着。

我们再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我国伟大的理论创新为例。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之后,我国呈现出了如下的基本事实: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期阶段;中国是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我们的总任务是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的矛盾;等等。而对这样的事实,究竟怎样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怎样使我国快速发展起来?怎样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来?仅仅依靠已有的毛泽东思想就不够用了。这也就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所遇到的矛盾,也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正像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说的: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期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众所周知,正是对有关这些问题的理论总结,形成了邓小平理论。

在邓小平理论之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又相继总结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科学理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所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也是现代人类社会伟大的理论创新。

三、悖论创新法是理论创新的一种方法

理论创新需要发现问题,而问题一旦获得解决,也就可以形成一种理论创新。笔者于2007年发表的《悖论的辩证逻辑公式及其他》一文提出的探索谬误的悖论法就是一个发现问题的方法,因而也是一种理论创新的方法。

什么是悖论?按照逻辑界通常的解释,如果从人们公认的知识系统中(如某一科学系统的基本知识、定理等)合逻辑地推出两个矛盾命题的等值式或合取,这就叫做悖论。试想,两个矛盾命题是一真一假的关系,两个矛盾命题的等值或合取乃是恒假的也就是荒谬的命题。根据逻辑学三段论规则,如果从某个前提必然推出了假命题,该前提也必然是假命题。因此,如果从某一知识领域或科学系统中必然推出了两个矛盾命题的等值式或合取命题,也就意味着这一知识系统中一定包含有谬误(尽管这种谬误是什么人们一时还未能发现)。在一个知识系统中包含有谬误,对这一知识系统来说,就是一个重大的原则性问题一个必须加以消除的问题。因此我提出:为了探索某一知识系统中是否隐藏有谬误,可以自觉地在该知识系统中构建悖论(即以该知识系统的基本知识、定理为前提,合逻辑地推出两个矛盾命题的等值式或合取),一旦悖论被构成,就意味着该知识系统中一定隐藏有某种谬误。二这也就是发现了该知识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我把这一方法命名为探索谬误的悖论法。很显然这一方法其实正是一种发现问题的方法,因而也是一种理论创新的方法。

四、理论创新与假说的提出与验证

什么是假说?假说就是为了解决现有理论无法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根据已有事实和已为实践证实了的科学理论,对该现实问题的规律性提出的具有推测性的理论。

假说并非是虚假的学说。假说是一种理论,它的提出是为了解决现有理论无法解决的问题。假说的提出决非是任意的,它总是以已有的客观事实和科学理论为依据。但是,假说又不同于已为实践完全证实了的科学理论。因为,假说所而对的问题决非是现已存在的事实和科学理论可以完全解释清楚的。因此,假说仅具有推测性。假说也是一种矛盾,它是真与非真的对立统一。

科学理论通常总是以假说的形式首先被提出的。恩格斯说:只要自然科学运用思维,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一个新的事实一旦被观察到,对同一类的事实的以往的说明方式便不能再用了。从这一刻起,需要使用新的说明方式一一最初仅仅以有限数量的事实和观察为基础。进一步的观察材料会使这些假说纯化,排除一些,修正一些,直到最后以纯粹的形态形成定律。如果要等待材料去纯化到足以形成定律为比,那就是要在此以前使运用思维的研究停顿下来,而定律因此也就永远不会出现。

假说从提出到证实的过程,也正是理论创新的过程。假说一旦被提出,就会被人们在科学实践中加以证伪或证实。假说被证伪(即在科学实践中被否定),人们会进一步提出新的假说。如果新的假说又被证伪,人们又会进一步提出新的假说直到新的假说被证实。这样,这一假说也就成了新的科学理论。

(一)假说提出的过程是否定与肯定的辩证统一

假说的提出是一个过程。假说提出之前,而对已存在的种种相关事实,假说提出者总是先形成关于该假说的种种构想(方案),然后,通过实践分别用这些构想去和这些相关的事实相对照,也就是试图用这些构想去解释(解决)这些事实。凡是那种未能圆满解释已存在的全部相关事实的构想,即被否定,直到某一构想可以圆满解释已发现的全部相关事实,这一构想才被肯定,并把这一构想作为假说向世人公布。

(二)假说的验证与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为了验证假说,在提出假说时还需要预言某些(个)尚未发现或者尚未发生的事实的存在。这些事实应和假说的核心内容有本质的联系:一旦这些事实被发现或者发生,就足以证实假说;反之,如果这些事实并不存在或者终究未能发生,则将否定或修正这一假说。设p为假说,q为预言的事实,假说的证实过程则可表现为如下的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形式:当且仅当P,那么q,q,所以,p。关于假说的验证问题恩格斯曾经说过如下的话:哥白尼的太阳系学说有300年之久一直是一种假说,这个假说尽管有99%,99.9%,99.99%的可靠性,但毕竟是一种假说;而当勒维烈从这个太阳系学说所提供的数据,不仅推算出必定存在一个尚未知道的行星,而且还推算出这个行星在太空中的位置的时候,当后来加勒确实发现了这个行星的时候,哥白尼的学说就被证实了。恩格斯的这段话就可以分析为如下推理:

当且仅当哥白尼学说是正确的时候,才能从这个太阳系学说所提供的数据,不仅推算出一定还存在一个还未知道的行星,而且还准确地推算出这个行星在太空中的位置,而且后来确实有人发现了这个行星;

勒维烈从这个太阳系学说所提供的数据,不仅推算出一定还存在一个尚未知道的行星,而且还推算出这个行星在太空中的位置,而且后来加勒确实发现了这个行星;

所以,哥白尼学说是正确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论文   哲学论文   逻辑学   哥白尼   燃素说   恩格斯   黑格尔   理论   假说   辩证法   简要   几个问题   事实   科学   方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