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运用

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具有现实意义。

首先,传统教学法需要在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下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个条件就是学生不知道而教师知道,或者学生知道的少而教师知道的多。现在这种知识上的差距正随着电脑在家庭中的普及逐渐缩小;中小学也开展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可以说很多学生就读中职学校之前就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的普及加快了知识普及速度,对一些不甚了解的知识可以通过网络查找到相关资料进行学习。

其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职非计算机专业的公共课程,其重要性远远比不上专业课,学生对这门学科的重视程度相对而言是不够的,教师一味地讲授会使学生感觉到缺乏新鲜感,甚至产生厌烦情绪,这个时候选择一些既能够用到所学知识,又能够结合生活实际的案例,情况就会大为改观,甚至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再次,案例教学法具有独特的适合本门课程的特点。(1)明确的目的性。通过一个或几个独特而又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让学生在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中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完整而又严密的逻辑思维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素质。(2)客观的真实性。案例所描述的事件基本上都是真实的,不加入编写者的评论和分析,案例的真实性决定了案例教学的真实性,学生可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得出自己的结论。(3)较强的综合性。一是案例较之一般的举例内涵丰富,二是案例的分析、解决过程较为复杂。学生不仅需要具备基本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备审时度势、权衡应变、果断决策的能力,案例教学的实施,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灵活的技巧。(4)深刻的启发性。案例教学不存在绝对正确的答案,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独立自主地思考、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启发学生建立一套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5)突出实践性。学生在校园内就能接触并学习到大量的社会实际问题,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6)学生主体性。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教学,深入案例、体验案例角色。(7)过程动态性。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师个体与学生个体、教师个体与学生群体、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学生群体与学生群体的交流,也就是师生互动、学生互动。(8)结果多元化。

复次,案例教学法能够使通用学科与专业学科建立有机联系。《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所学的软件在各行各业许多领域都有应用,与各专业课的联系不言而喻。比如,Windows操作系统在几乎所有的个人电脑上都有安装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好并利用这部分知识管理个人电脑几乎是每个学生必需的。再如,Word文字处理软件的排版功能也是很强大的,写文章、打印各种用途的表格、强大的公式编辑功能与各个工种都有密切的联系。由于这些软件应用的广泛性,找到与各个专业课结合的案例也就十分方便,这样就为通用学科与主要专业课相结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

最后,电脑上的操作通常都是比较快捷的,所以有足够的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这一点正是应用案例教学法的一个重要的基础条件。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是非常适合的。

案例的选择要因地制宜、量体裁衣

案例教学法并不是万能的,不是每一节课都能够使用,如果不加选择和思索地套用,必然会适得其反,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案例的选择在案例教学法中就成为至关重要的一环,笔者选择的案例一般是在长期工作中积累得来的,教学效果比较好。这些案例当中学生容易接受的和能够积极完成的大多数都是与他们所学专业相关的,还有一些与实事相关的案例教学效果也是比较好的。

比如,对所有科目都比较适用的请假条案例,该案例是一个与Word相关的操作案例,我采取了请假条这个几乎每一位学生都熟知的内容作为案例素材,让学生自由发挥,在设置标题的格式方面就用到了字体、字号、对齐方式等常用的排版知识。正文也应用到了特殊格式中的首行缩进、字体、字号、换行等非常实用的技巧。这个案例可让学生懂得如何在Word软件里输入文字,使学生掌握了排版的技巧,更与应用文写作这门非常实用的科目进行了结合,可以说是一举三得。本案例操作非常简单,又给了学生以自由发挥的空间,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就可以转播任何一位学生完成的作品,教师可以有充

分的时间进行点评和指导。

再如,几乎所有学生都关心的选购电脑案例,该案例是与第一单元计算机基础知识相结合的理论案例,这个单元的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按部就班地一步一步讲下去,收效甚微,甚至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选择选购电脑这个案例迎合了学生刚开始学习这门课时的兴趣,可有效地解决学生畏难的问题。首先,部分学生有购买电脑的需要,但选购方面的知识又比较欠缺,学习愿望还是比较强烈的。还有一些学生虽然没有买电脑的需求,但想到自己将来也可能需要用到这方面的知识,所以也会留心关注教师所讲的知识。其次,这个案例结合了第一单元所有章节的知识,涵盖的知识面是广泛的,在讲到计算机选购时,可以顺带提及计算机分为几代,我们现在用的是第几代计算机;计算机各个组成部分的名称及图片;各个重要部件的名称、作用、价格、品牌;什么价位的计算机用在什么领域等等。再次,也可以结合学校内的一些废旧电脑部件进行讲解,这样也能变废为宝,更可以使课堂教学达到图形、文字、实物相结合,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记忆深刻,事半功倍。

其他的案例,比如旅游专业的黄山风景区宣传海报案例、烹饪专业的图文食谱案例、奥运火炬手征集宣传案例等等各具特色,与各专业课进行有效的结合,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的热情。

案例使用的三个步骤:

情境创设、教学过程控制、课后总结归纳

案例情境的创设 笔者在选购电脑的案例教学中,先从情境创设开始。这个案例分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的内容为计算机发展史、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认识计算机硬件等,第二课时的内容为计算机硬件的选购和注意事项。为此,我进行了一些案例的前期准备,将班级学生进行了分组,为每一组学生安排了小组长,准备了电脑硬件报价单、关键硬件包装及实物、关键硬件介绍材料等各一份。接着进行角色安排,我扮演一个很难缠的电脑选购者,学生则扮演电脑店的销售员,向我兜售各自的组装机方案和相关硬件。

授课过程的控制 在第一课时,我分配好物品资料,安排好角色以后,学生就开始查阅资料,进行组内讨论,我安排的讨论时间为10分钟,学生在这10分钟内将划出书中的一些重点内容,还要找一些资料对付我这个难缠的电脑选购者,小组长给每一位组员分配了任务,学生就开始忙了起来。10分钟过后我叫停,开始了我的台词:今天可是你们6家电脑店竞标的日子,我可是一个大客户,我手底下的网吧有5家,需要电脑300台。在购买之前,我得先看看你们几家公司的实力,我就出一些问题来测试一下几位,答题形式为抢答,每个店派出一位抢答员举手抢答。我提出问题后,得到答题权的小组就派代表回答问题,但是答题过程有时候不太顺利,小组内其他学生就会帮他翻书找答案,有时候几个学生一起找,忙得不亦乐乎。有些学生理解错了题意或者没有听清楚题目,回答问题时笑料百出,引得大家哄堂大笑。按每个小组回答问题的多少和回答的质量,我组织了几家店铺的排名民意测评,测评的结果决定了下节课销售的发言顺序。这节课结束时,我给每个小组布置了查阅硬件资料和填写报价单等预习任务,还有书面作业。过了一天,第二课时的授课开始了,我检查了每一个小组的报价单,惊奇地发现学生填写的内容非常专业,这说明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远远超过我的想象。有的是去网上查到的标准电脑配置,有的甚至可能去电脑公司特地咨询过相关信息,看来对我这个大客户还真的重视起来了。按照上一节民意测评的排名顺序,每个小组轮流向我推销他们的报价单,有些小组甚至把这款机器配置的优点和可以讲价的范围都说得一清二楚,还准备了手写的资料,有的小组出现了一些小的失误,比如,硬件名称是英文的就读不清楚或者干脆略过,还有的学生在读的时候带有一些小动作,看到这种情景,学生们忍不住大笑起来。这节课学生的反映很热烈,气氛很活跃,远远超出了我的预计,销售过后,我让各个小组进行最后陈述,同时让学生选出最优化的机器配置方案。这节课的最后,我给学生留下了一个书面作业:写出你所想要的电脑配置单。

案例的总结和改进 本案例的立足点在于学生在此之前对电脑知识有一定的基础,我特意安排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的精心安排和阅读教科书等等知识的系统强化措施为第二课时做了铺垫,课后又给学生布置了查阅资料和填写报价单的任务,让他们在第二课时前有充分的准备。这样,两节课的知识有机有序地结合起来,前后呼应,最终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每一节课都有成功或失败的经验,应用案例教学法也是我的一个新尝试,有些问题在所难免。比如说设备问题、资料问题、学生方面的问题等,这些都是很宝贵的实践经验。我所任教班级的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班级与班级的活跃程度也不一样,也给我使用案例教学法带来了一些问题,学生有时候不配合,也有的班级太过活跃而使教学过程难以控制等等,这些突发性事件和处理的方式方法都是我接下来选择和使用案例时所要着重考虑的,也是对案例教学的一个扩展和补充。

使用案例教学法的建议

第一,案例教学法不是一种教学的必然选择,而是一种出现情况,根据对情况的分析,提出解决方案,讨论解决方案的一种非常客观的教学法,所以案例讨论应尽量摒弃主观臆想的成分,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引导讨论方向,培养学生的能力,不要生搬硬套、走过场、摆花架子。

第二,案例教学耗时较多,因而案例选择要精当,开始时组织案例教学要适度,主要抓效率和质量,要在学生的新鲜感还未受到影响之前树立起教师的教学风格。

第三,实施案例教学一般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否则很难形成讨论的氛围,也很难进行相关知识的交流,甚至可能会造成冷场。

一个好的教学方法需要经过不断摸索才能成功应用于教学实践,案例教学法的构思、准备、角色设定、授课过程、课后总结提高等几个方面已经形成了一个循环提高的体系,使用得当便可以在实践中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升华,同时也会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但是,教师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什么情况下才适合运用案例教学法,这些情况通常是在讲解一些理论性较强的、难于理解的、难于记忆的或者运用常规教学方法无法收到良好效果的知识时,这些情况多是无例可循的,必须依靠教师的主观判断加以确定,因此,使用案例教学法的教师必须有一定的教学经验。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案例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7).

[2]徐建华.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运用案例教学法初探[J].正德学院学报,2005,(2).

[3]夏正江.从案例教学到案例研究:转换机制分析[J].全球教育展望,2005,(2).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论文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应用   教学法   案例   报价单   课时   小组   课程   教师   计算机   知识   学生   电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