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有效教学理念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已经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标志。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目前中等职学校各个专业必开的公共基础课程。因此,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科学地搞好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意义重大。

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引起了人们的思考,使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提出了有效教学理念。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教师在接受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这三方面在常规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有效教学的实质就是设计好教学内容、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实行合适的教学管理,来提高教学实效。

1保证《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有效性

新课程要求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在教学中,老师和学生可以根据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删改、拓展、重组,灵活并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当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而学习的内容相对滞后,使得课堂所学非将来之所用的情况越来越突出,这是不容回避的事实。如何在教授这些相对过时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每个计算机教育工作者都应重视的问题,这也是提高教学内容有效性的关键所在。

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面对的将是形形色色的软件,是没有人教他们使用的,只有在学校的教学中注重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才能在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从容不迫地面对生疏的软件,并主动地学习利用。要营造这样一种氛围,不是不要老师,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在学习中碰到的问题随机性和多样性突出,更需要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和充分的备课。教师备课时应从多方面进行预设,有备而来,有备无患,尽可能多的将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预设到,以便在课堂教学中能及时调控,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教学《PowerPoint》时,教师要求学生制作一张贺卡,由此使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一是都想在题材选择和技术的运用上力争做得更好,二是不限于课本的内容,产生对知识的不满足。这样既能较好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自学的能力,又能让学生充分体现个人的价值。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熟悉规律。教学任务完成时,组织学生之间进行作品的展示和评讲,取长补短。这样在对知识进一步探究的基础上,使学生的幻灯片制作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从而培养学生在学习上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其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2保证《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现阶段,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基本上都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采用演示+操作+讲解的授课方式。实践教学证明,由于有了同步 的演示,学生可以对老师讲授的知识当堂进行操作练习,在师生的互动中既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又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高。但由于中职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自我学习与控制能力都比较差,所以在课堂上容易出现以下情况:当教师照本宣科或教学方法单一时,耐性较差的学生,容易在课堂上做出一些违纪事情;在做课堂练习时,笔者发现,往往能力强的学生很快就完成任务,没事干了,而能力稍欠缺的学生却拖慢了全班的教学进度。但如果教师不顾及这些能力相对薄弱的学生,那么随着教学内容的推进,这部分学生会越来越跟不上教学的步伐,他们进而会失去学习信心,放弃学习。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建议使用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方法,在整个过程中要注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具体操作如下:将全班学生按座位就近原则每三人一组,分成十个小组。教学时,以小组为单位,协同完成任务,并由组长考核组员学习成果。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在互帮互助下学得知识,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协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带有一定的游戏性质,能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中保持兴奋状态,将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例如在讲述Word 2003图文表混合排版时,要求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举办一个民俗文化板报展。这样,就使同学们都忙碌起来,有的收集材料,有的编辑排版,使每一个人都参与进来,去思考、去讨论。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的确立,学生才会真正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与真谛。

3保证《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管理的有效性

管理好课堂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石,教师必须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管理技能。怎样才是有效管理呢?要控制好课堂,实现有效管理,学会观察学生的情绪尤其重要,关注学生需求是重要核心,而关注的心理基础则是尊重。课堂上老师对学生的有效的评价就是对学生最好的尊重。一句好的评价可能造就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造就一群人才。否则,也可能毁掉一个人才,毁掉一群人才。对学生的回答及在课堂上的表现,老师的评价应当具体客观。既肯定优点,又指出不足或错误,对已经回答但不够完善的同学,应适当的加以引导,继续追问,以扩展学生的思维。教师评价的态度要真诚,要以鼓励为主,短短适度使用赏识性评价,可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信心。只有尊重学生,才能切实地关注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关注学生的情商,才能真正的接近学生,使每一个教学环节能够在学生身上发生作用,才能使有效教学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具体的贯彻落实。

总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也是一名教师永远追求的目标。有效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永远没有终点,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探索出更好更适合的方法,真正实现有效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论文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应用   课程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有效性   评价   能力   老师   教师   知识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