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技能型毕业生的就业策略分析

由于市场需求和高校自身独特培养模式的运用,近年来技能型大学生就业的形势比较好,但每年仍然约有10%的毕业生没有及时成功就业,初次签约率也只有90.4%,除去外部原因,求职者个体在求职的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心态出了问题,随之就业策略出现了错误。所以求职者要切实调整心态,科学制定自己的就业策略。

一、要乐意去基层立足

虽然就业指导工作做得非常细,政府也是大张旗鼓的宣传号召学生去基层就业,并且已经对赴基层就业的学生给予特殊的优惠政策照顾,但仍有相当数量这样的毕业生不愿意去农村基层,他们认为去基层是做体力活、杂活,即使去了,也不会干多久。有的同学认为下农村,会把所学的专业丢掉,或者认为下农村时间太长,而且总干杂活,不能发挥自己专业特长。这种心态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他们的就业之路,白白地失去施展才华的大好舞台,而宁愿呆在城市做一个失业者。为了实现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我国加快了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在继续推进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城镇化建设已经有了明确的时间表,这样的社会形势为大学生的就业开拓了更大的空间,提供了更新的舞台。在城镇化建设方面,我国明确了农村建制镇的城镇化建设的标准、配套的优惠政策,那里作为一个崭新的舞台,迫切需要融知识和技术于一身的高等院校的学生去展示,尤其欢迎以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为主的院校的毕业生,技能型大学生在农村大有用武之地,技能型的高等教育将人才培养的目标确定为面向管理、服务、建设和生产等第一线,培养职业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人才。

说实在的,个人在刚入职的初期,能拥有一份工作就是最好的了,因为证明你已经开始了实现你人生理想之旅。在农村基层获得的积累将是你职业生涯中一笔宝贵的财富,有助于成就你的未来。农村基层是最适合刚毕业的学生锻炼的地方,既学技术,又学做人,是打好你职业生涯大厦的基石。大部分学生都有这样的想法创业。 的确,能有这种愿望说明你有远大的理想,有干一番大事的雄心,但是从农村基层做起,积累经验,进而创业,再成就事业,这可能是人生奋斗的基本思路, 任何想跳过基层这道关的想法都是错误的。技能型毕业生中不乏那些有较强的创业动机者,可他们的创业理念非常的模糊甚至就没有,热衷干大事,不屑做小事,急功近利,很难理解小节成就大事的道理,缺乏从小事做起的理念。只要你有实力,地处乡镇基层也无所谓。不是有许多毕业生认为自己没有经验、没有资金、没有人脉资源吗? 那么去基层,这些可能就不是问题了,说不定还会成为你创业的动力,因为每个成功的创业者正是通过创业实践才积累了资金、经验等资源。所以说在基层,创业成功的可能性更大些。在以往的毕业生中,有很多的人经过几年的一线底层锻炼,已经成长为单位的技术骨干或是中层管理者。抬头看天,低头做事,哪里有空间发展,哪里就可能是你成功的起点,大城市,大单位,未必就有适合你施展才华之地。

二、求职者要能沉下心来

大学生心理定位不稳,轻率辞职,导致暂时失业,工作不稳定;或是离职心切,盲目跳槽,随意毁约,缺乏信任度,产生极坏的印象。有部分学生骑驴找马,找到更好的新东家立即新桃换旧符, 根本不在意自己的无诚信行为给用人单位和所在院校造成多大的损失。浮躁,心态不稳,也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企业是最注重诚信度和责任感的,对于一个刚入职场的人,首先讲的是诚信,先要站好自己的岗位,负责任的做好每项工作,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独生子女在现在的大学生中占有比较大的比例, 他们从小或许就没有受过什么苦, 这样的人生经历势必也会影响他们的就业观。很多人在实习期就半途逃跑,影响不好,导致好多企业不想要独生子女,甚至在招聘开始,就从农村来的学生中挑选应聘者, 笔者从近几年参加校园招聘会中接触到企业招聘的主管人员中获悉,他们要求多推荐能吃苦耐劳的学生。正在读大学的基本上都是90 后,他们对生活对工作的看法不同于六七十年代以前的人,什么是好工作什么是坏工作,他们按照自己的喜好去定义,去解释,而他们给出的所谓的工作好坏的标准很可能与目前就业的形势相违背。一旦现实与他们的理想有出入, 这些被看做是最大胆最先锋的人会毫不犹豫的选择跳槽,从而给自己也给企业带来压力。

当我们顺利进入了职场, 也就是意味着我们已经前行在职业生涯的道路上,开始了我们新的人生历程。我们在为别人提供服务,同时也是在为自己积累财富。一般的说,平稳工作一年到两年才有可能知道什么是职业资格, 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才真正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大的能耐,平凡跳槽无积累可言,靠盲目跳槽打下的基础也不扎实。找工作最重要的是个人能力,不同岗位对能力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在招聘过程中,用人单位往往会根据工作性质和专业需要选择求职者, 因此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是必须考察的,但是,用人单位并不是只追求知识水平越高越好,理论知识、实践才能与从事的岗位相称,才能做到既稳住人才,又能让人尽其所能。

确实有这样的学生:没有目标和定位,盲目跟风,忽略个性差异,没有分析自己的特长,不知道自己想干、要干以及能干的,不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长处和短处。有的同学仅因为不喜欢,就轻易辞职。在职业生涯初期,从事职业不一定就是和自己的兴趣一样,关键是自己是否会做这份工作,如果没有能力做好, 就没有资格说不喜欢, 没资格说不合自己的兴趣。当你的就业和自己专业与兴趣都发生了冲突,在做好这份工作时寻找与专业相关的信息,同时培养职业兴趣。其实,每个人的个性、性格、爱好都不可能相同,只有清醒的认识自己,才能找到自己的位子,应该不跟风,不盲从。别人做得好的,自己未必能做好;别人不屑一顾的,也许就是自己千载难逢的机遇。性格不同,兴趣不同,能力不同,我们只有在不断的磨练,才会有恰当岗位给予恰当的求职者。在就业时要对自己的职业观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明确最需要什么,明白自己应坚持什么,暂时放弃什么,从而让自己在入职初期有建树。只有把职业兴趣与社会现实结合在一起,才能在社会上发展自己,职业能力才会提高。

三、求职者要规划职业生涯

据调查, 约11%的毕业生刚刚就业时有换职换岗的想法,其中原因,有用人单位不兑现承诺的,有就业时发现自己不符合职业发展要求的, 其中认为不符合自己职业发展要求的约占60%,这说明他们就业是仓促的,盲目的。有的同学说有啥干啥,明显是一种随大流的表现,毫无个性可言,存在职业定位方面的模糊。这说明学生对职场缺乏分析、判断、处理的能力。也有同学就业计划和职业生涯规划是雾里看花,看上去很美,其实虚得很,如果问起毕业后干什么,他们眼里一片茫然,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这是人生职业发展之大忌。

个人需要正确认识自己,认识社会,进而科学规划职业未来。职业生涯规划要考虑到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工作经历、教育背景、社会环境等,它是一种职业理念,一种就业思想,是人生旅程的一个计划,培养人的一个途径、一个方法,其根本在于规划,而规划合格与否,关键在于规划是否符合个人实际和社会需求。如何定位,这是因人而异的,但有一个原则应该遵循,这个原则就是以我为中心,坚持兴趣与专业并举。职业生涯需要遵循科学的规则,从发现兴趣开始,到努力培养个人的兴趣,经过一定的积累之后再择机发展兴趣,换一种说法,也就是说由对职业目标的确立到职业目标的实现。有了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目标定下来,就业方向就能确定下来。相反,很少有同学花时间去思考自己到底喜欢做什么,适合什么职位,其实这个问题在求职过程中应该是不断思考的。

每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都需要考虑职位转换问题、职业晋升问题,因此,个体的职业生涯规划需要考虑自己的综合素质与职业目标的一致性, 要能够对就未来可能会从事的职业和所设定的职业目标做一个合理的抉择, 并给出达成职业目标的可行性方案。随大流的规划那是对前途的极不负责任,过分的强调自我发展也会造成择业困难。注重自我发展,要与社会发展目标一致,如果过分的强调就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明确目标是一种智慧,很多同学目标不明确,造成了精力的分散和精神上的压力。以职业岗位特点为出发点,结合个人兴趣优势和国家发展需要,这才是真正理性的人。

我们的心态要好,要努力掂量一下是要铤而走险,还是要厚积薄发。建议培养平民意识,以平常心态去就业,去做平常的事,干普通的工作,有明确职业规划和职业意识,这样会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我国社会发展不断变化,对人才的需求随之发生变化,相应的,学生的就业观念也要进行调整,这就是就业中科学发展观。这里科学发展观的含义主要指面向基层,期望适中,诚信主动,职业规划科学。只有主动改变,使自己更贴近社会的需要,才能被社会所接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0

标签:论文   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   毕业生   求职者   职业生涯   基层   技能   兴趣   策略   目标   能力   高校   职业   学生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