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分层教学在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针对高职高专院校公共英语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了“OOCIE”隐性分层教学模式。在公共英语教学中,既要考虑、发现、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实施因材施教,但又不能因明显的因材施教而损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英语的热情。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教师不间断地对学生做出评价、定位然后实施相应分层教学,循环交替、螺旋上升,全面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职高专;英语教学;隐性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9255(2016)01-0078-03

近年来,高职高专院校已从规模建设转为内涵建设,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尤为关键。面对来自高中、中职和社会等不同渠道的生源,学生的英语基本素质千差万别,学生的公共英语教学质量问题凸显。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要求“大学英语教学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各高等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出各自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也将开展教学方法改革作为突出强调的七个问题之一。因此,研究隐性分层教学法在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高职高专公共英语分层教学及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普遍出现“同内容、同进度、同目标要求、同评价标准”等“一刀切”做法,无法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严重防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致使出现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消的尴尬局面。针对以上问题的出现,一段时间以来,依据“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很多教育研究者在英语教学领域提出了分层教学法,即根据高考英语成绩或入学摸底成绩将全校学生分成优、中、差三个层次,实施滚动式走班制分班教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运用不同的教材,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并实施滚动式走班制。

然而,从近年来的实施成效来看,分层教学法存在诸多问题:第一,分层教学违背了教育规律,把学生人为地分成优、中、差三个层次,给学生贴标签,反而没能做到教育中的以人为本,严重挫伤了中差层次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又助长了优班学生的自满心理,“自满心理导致忽视课堂”。其次,从教学管理方面来看,分层教学实施滚动式走班制给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造成特别大的困难和混乱;“分班难,学生管理难,流通升迁难”。第三,从学习效果来看,分层教学不能保证师生间长期有效的沟通和了解,也严重影响了师生间的互动;导致基础好的学生听不进去,基础差的学生不愿学的尴尬局面。鉴于此,笔者认为“隐性分层教学”既能够实现分层教学的目标,又能规避分层教学所带来的负面问题。

二、隐性分层教学的内涵及理论依据

(一)隐性分层教学的内涵

所谓隐I生分层教学,即分级不分班,就是指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综合考虑每个学生的智力、非智力等因素,运用模糊学的方法,把全班学生分为短期性的(即处于发展变化状态而短期内又相对稳定的)A、B、c三个层次群体,并依据群体学生的差异,有区别地制定分层教学目标、设计分层教案、采取分层施教、进行分层教学评价,并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指导,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并力图使全班每一个学生个体均能在原有的不同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提高和实现全体发展的教学方法。学生间只有组的差别没有类的差别,分层结果只是教师自己心里有数,不向班级公布。

(二)隐性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从教育学角度来看,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认识到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有区别地去指导和教育学生。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美国语言学大师Chomsky认为要掌握好一门语言,不仅要有很强的语言能力,而且还应该具备语用能力和实践运用能力。要使学生在具备语言能力的基础上,具备语用能力和实践运用能力,英语课堂教学改革要以学生的专业差异和个体差异的存在为前提,有区别地制定教学目标,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在不伤害学生感情的前提下,给学生提供相对更合适的学习环境,尽量让每个学生在自身基础上得到最佳的发展。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对隋感因素研究理论研究较深的Krashen,Brown和Arnold等纷纷提出,教育教学也要以人为本,注意社会的情感氛围对教学效果的影响;美国心理学家B.s.Bloom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MasteryLearning)中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未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Krashen的“语言输入假说”理论,即“I+1”集中体现了循序渐进观点,也就是说在自身基础上增加一点难度,侧重学习者获得知识的途径,这为探讨高职英语隐I生分层教学提供了-个很好的理论框架。

三、隐性分层教学在高职高专

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隐性分层教学在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需要重点考虑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等几个维度的隐性分层。

(一)教学对象(object)的隐l生分层

隐性分层可以在高职高专常规的按文理科专业分层的基础上,再进行学生的具体分层细化。考虑到同一个专业、同一班级中,学生之间英语基础的差异性,可以参考学生的高考英语成绩和入学的英语基础摸底测试,来了解全班学生的英语水平;然后由老师将学生按照水平差异分成A、B、c三个层次,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层编号。值得注意的是,对学生的分层分级状况只由教师掌握而对学生并不公开,也就是说在实际操作中只是老师对学生的隐性分层,做到老师对教学对象的细化了解和分层,以便实施因材施教;而不对学生公开,杜绝学生失衡心理的产生。与此同时,分层的对象是动态变化的。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分层后,要根据一个阶段(比如一个月)学生的表现,对学生所属的层次进行一定的评估和重新分层,从而保证学生在隐性分层中的动态变化,确保总是给学生在自身基础上具有一定难度而又不是不可及的学习任务和目标。 

(二)教学目标(objective)的隐性分层

学生的基础不同,教学目标的设定也不同。对于基础较好的文科专业学生,在鼓励他们达到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要求他们能够通过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甚至是大学英语四、六级的前提下,能够进一步提高结合自身专业运用英语的实践能力。而对于英语基础较差的理科学生,在要求他们保证达到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基础上,促使差生向中等生靠拢,中等生向优生看齐,激励优生超纲学习。在确保学生通过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的前提下,积极备考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甚至是大学英语四、六级的考试;与此同时要求他们能应用英语进行简单的对话和交际。

(三)教学内容(contents)的隐性分层

针对学生英语层次的差异,必然要求在英语教学实践中运用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内容。因此,教材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关键环节,也是实施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重要保证。在教材分层实施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而选用难易程度不同的教材。针对英语基础相对较好的文科专业应选择要求较高的、实践『生较强的教材,在努力培养他们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语言能力的同时,培养他们运用英语的实践能力和交际能力。而对基础稍差的理科专业学生,则应选择基础基础知识型的教材,重点培养他们的基础语言知识和基本技能,如语法、词汇和阅读能力等;同时尽可能地提高他们的英语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在使用同一本教材的班级里,再根据学生的层次差异,对教材中听、说、读、写、译五个部分设计三个针对学生层次的难度层次。给每个层次的学生安排符合其基本水平的教学内容,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完成各自层次内的学习任务。教学中教师必须按照三个层次的难度,有针对l生地备课。确保在课前对教材做到隐性分层。

(四)教学实施(implement)的隐性分层

在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隐性分层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实施的隐性分层。在课堂教学组织上,兼顾三个层次学生教学目标的达成。在具体操作上,可以采用先易后难的顺序组织教学,也可适当采用先难后易的顺序组织教学。先易后难以差生和中等学生为对象来组织实施,来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调动英语学习的热情。难的部分以优等生为主要实施对象,并且主要以优等生为中心。以交际会话举例来说,差生来引读内容,让中等生来模拟进行隋景对话,让优生来总结与该情景相关的句型,转述或讨论会话的主要内容。先难后易即让优生起示范作用来带动中等生和差生来学习相关内容,既让优生感到英语学习的挑战性,也帮助他们树立自豪感,同时也尽量减少中差生的学习压力。以听力内容举例来说,学生听完一遍后立即让优生来复述并口译,再让中等生来重复优生的口述,再听一遍内容让差生来检验是否与听力内容相符,再跟读出来。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都会在自身的层次上接受一定的挑战,而该挑战又是以“I+l”为原则,只是在自身能力基础上增加一点难度,而该难度也不能太难以致吓退学生的学习信心和热情。

(五)教学评价(evaluation)的隐眭分层

对于A、B、c三个层次的学生分别给予不同的考核方式和考核要求,分别包括平时成绩和卷面成绩两部分。两者之间的比例可以是各占50%,或者根据具体班级侧重点略有不同。在平时成绩中主要根据学生的努力程度,各项活动的参与程度来作为打分的主要依据,充分鼓励学生的努力和参与。在卷面考核中可以设置不同难度层次的试题,确保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考试中尽可能地展示和体现各自的英语能力。

总之,隐性分层教学在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需要处理好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等环节,循环交替、螺旋上升,形成教学闭环,构建OOCIE模式的隐性分层教学,具体如图1所示。

四、隐性分层教学的讨论与启示

隐性分层教学所强调的是既要分层又要隐性,在教学原则、方法上对学生因材施教,但在教学实施行为上又要注重隐蔽性。进而言之,在公共英语教学中,既要考虑、发现、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实施因材施教,但又不能因明显的因材施教而损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英语的热情。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虽然在教学形式上避免了滚动走班制给教学管理带来的混乱,但在实际教学组织实施上因隐性分层对教师的课前备课等方面却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与此同时,因为隐性分层教学是循环交替、螺旋上升的教学活动,需要教师不问断地对学生做出评价、定位然后实施相应地分层教学,这对教师自身的素质和品质也是极大的考验,这也是实施隐性分层教学的难点所在。因此,在现实的教学管理中,学校的行政管理部门有必要区别对待实施隐性分层教学的教师,通过一定的精神和物质补偿承认和激励此类教师的隐性的、潜在的劳动付出,从而保证这一教学活动的可持续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论文   教育论文   英语教学   隐性   因材施教   教学内容   英语   公共英语   层次   能力   教师   基础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