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三峡民问体育的地域文化特征

"

论文关键词】三峡 民间体育 地域特征

论文摘要】通过对三峡所特有的人文地理环境、民间体育文化资源进行实地考察和分析,三峡民间体育形成于三峡特殊的自然环境、多民族交融的社会环境之中,研究它的地域文化特征,有助于理清其产生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对三峡民间体育文化资源的整合和民间体育的传承、保护和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峡 民间体育是三峡地区开展的具有浓郁三峡文化色彩、性质特征和历史渊源的传统体 育文明它是一种民族化 和本 土化流传的体育 文化现象 ,是对雄伟壮丽、气势恢宏的三峡地域 自然景观、人文景观 、风土人情 的审美 经验 的积累,具有浓厚的、独特 的地域文化特色。作为民族传统文化衍生出来的.也是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三峡民间体育文化之所以能历经 千年流传下来,表明其具有很 重要的社会和文化功 能 ,否则 的话早就湮没在历 史之 中 :研究三峡 民间体育的地域文化特 征 .既是研究三峡民间体育文化 的重要环节 .也是理清 三峡民间体育产生和发展的前提:同时 对三峡库区的旅游开发 、体育产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三峡地区的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

2.三峡地区民间体育的文化特征

2.1景观性三峡地区孕育了丰 富的大 自然巧夺天工的山水 自然景观.这是三峡文化特质得以形成的沃土 。在西起四川奉节,东至湖北宜 昌南津关 的 197公里问.彼此衔接的瞿塘峡。巫峡 ,西陵峡组合成的“三峡”是世界最大的峡谷之一。三峡不仅瞿塘雄,巫峡秀,西陵奇,两岸连山高峰人云,峭壁对峙,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洞藏神奇,而且三峡江段的主要支流大宁河(内有小三峡),神龙溪,香溪河,清江,九畹溪黄柏河等,飞泉激流,危岩秀峰 ,这 些山与水形成 了“峡”的共态美。众多的奇观异境.孕育了丰富的民间传统体育活动 ,攀岩 、登 山、龙舟竞渡 、漂流、赛皮筏、游泳比赛 、潜泳比赛 和踩独木滑水等 ,呈现了三峡独特的山水文化特色。

2.2交融性 三峡是历代移民的走廊和集散地.历代都有外地族民迁入。早在夏代之末 ,便有所谓“夏耕之户”的中原农耕部族逃到三峡定居 ;至商代 中后期的中原归夷 民族来到三峡东端 的秭归盆地,建立起一个归姓“夔子国”;春秋战国时,川东巴人,鄂西楚人均非三峡土著;再往后的三峡地区,秦有关中移民,汉有山东六国移民,六朝有江南移民,唐代玄宗,僖宗的两次入蜀,也曾给古代三峡地 区带来不少的中原移民,尤其是宋末 元初。元未明初.明末清初 的三次改朝换代之际.发生的“湖广填四川”的大移民,更是我国移 民史上颇具规模和影响和移民运动。这其中,既有寻求生存空间的自愿移民,也有逃避灾难或战争的非 自愿移民;既 有政 府鼓励的开发性垦殖移民,亦有商业生计性 的逐食逐利性移民。如此形式繁多,性质各异,频繁而又历时久长的移民现象,在其它地区尚不多见。移 民们长期在三峡?昆杂居住,互相通婚,形成了民族交融;生活习俗互相吸取 ,形成 了民族混同:加上战争频繁 ,引起了军事等多种文 化的交汇.因而三峡 民间体育文化也呈现出了多样的交融状态

2.3民俗性 民间体育从来没有独立存在过,总是和人们的军事农 作、生活密切相连,在漫长 的发 展和演变过程 中,逐渐朝 着竞技 化和表演化的方向发展,出现娱乐化趋势,并依靠民间赛会和节令活动得以开展。依附民俗习惯得以沿袭。民俗促进 了民间体育的深化和发展,民间体育丰富了民俗的内容,有的是民间体育融进传统节日、婚俗、祭典活动中:有的是节日、歌会、墟场、庆典活动包容了民间体育;有的是民间体育项目贯穿于各种 俗之中。如龙舟竞渡与端午节均是起源于纪念我国战国时期爱匡 亩原 ,端午节 ,这一传统不仅是 三峡地 区最重要的传统民俗.也是 国最重要的传统民俗之一,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和传承。土家族的喜庆丰收和祭祀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摆手舞。而苗族的跳鼓则可在“跳年会”、“四月八”、“六月六”、“赶秋节”等节日期间广泛进行。 "

2.4健身、娱乐性 三峡民间体育活动是各民族改造自然、愉悦身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智慧结晶,它着重于人的身心需要、健康渴求和情感愿望的满足.以自娱白乐、简单、消遣和游戏的形式出现.这些活动可 以令人愉快的感到情感的抒发和宣泄 ,对 于提高民族素质、各民族人民的健康水平起着积极的作用。举行一次体育活动,往往成为一个民族的盛会。而这些活动大都安排在业余时间进行,欢庆丰收、欢度佳节、祝贺新婚、娴暇消遣,将体育寓于娱乐之中,扩大欢快的氛围。如土家族的摆手舞,祭祀的成分在逐渐减少,健身和娱乐的内容则与日俱增;跳舞时锣鼓喧天,歌声动地,,舞姿翩翩,气氛热烈;而苗族的“赶秋节”更是将节日、体育、娱乐结合为一体。每年“立秋”之日举行 节 日这一天。成千上万的苗族人民身穿鲜艳的民族服装,喜气洋洋奔向“秋场”,青年男女则聚集在一起,唱歌跳舞、谈情说爱,寻找伴侣。举行打花鼓、舞龙灯、比武术和苗族独特的传统体育“八人秋”等多种体育民俗活动。

2.5地域性 任何一种文化都离不开人类赖以生存及繁衍的 自然条件和自然生态环境,生存于不同自然环境中的民族,其文化发展与所处地域环境是相适应 的。三峡地区民间体育项目内容与形式 ,大多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直接反映与体现了该地区或某一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与历史文化。例如土家族的薅草锣鼓、高脚马、摆手舞等;苗族的天地球、芦笙舞、鼓舞等.无不保留了不同历史、地理环境下一定生产 、生活方式的遗迹 。苗族的竞渡 ;蒙古族 的摔跤 ;侗族 的抢花炮等 ,无不体现了三峡不 同民族的风俗习惯。漂流 、赛龙舟 、登山等项 目则是依据三峡地区的地势 、地理环境而生 ,这些形式 多样 、风格迥异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体育活动 内容 ,作为三峡民俗文化 的载体 ,土生土 长,伴随着 民俗文化的演进延续至今。

2.6宗教性 三峡民间体育与宗教关系密切,很多民间传统体育活动都源于宗教祭祀活动。主要表现在 :自然崇拜 、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三种形式。

2.6.1自然崇拜 在远古时期,大 自然 的风云变幻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人类还无力控制、应对自然灾害,三峡地区的先民便把天灾、瘟疫、疾病等归咎于大自然的神秘力量,从而产生了万物有灵和崇拜自然的观念。每遇天灾人祸或特定的祭日,都由本族的祭师主持举行各种体育竞赛活动和体育舞蹈。通过这些人体活动来表达人们祈求五谷l上畜消灭灾难、解除病痛苦楚而丰足平安的愿望和对神灵的敬畏之情。其中较为普遍的有祭献土地神的摆手舞;祭山神、天神的天地球与芦笙舞等。

2.6.2图腾崇拜 三峡地区有着多种对图腾崇拜的民族,人们曾以龙、虎、狮、牛、马、葫芦、竹树等为图腾的崇拜对象。例如在端午节,崇龙的“龙舟竞渡 ”,龙 在人们的心 中已经成为一种观 念 、一种文化形态。他们自认为是大禹的后代,世代以渔猎为主“断发纹身,以象龙子”。久而久之,龙便成了人们心中的神了。

2.6.3祖先 崇拜 祖先崇拜 根植 于灵魂不死 的鬼灵观念,反映了原始先 民的思维所具备 的某种类型的逻辑概念,其崇拜对象包括氏族首领、神灵鬼怪 、民族英雄 以及家庭祖先 。通过崇拜,表明本族先祖英雄具有神异的力量和不凡的使命 ,同时也是增进部族团 结和统一 的重要形 式。土家族的摆手舞就是 为纪 念八部 大神而兴起的,还有苗族的划龙舟也是为了纪念一位名叫三保的民族英雄[41。悬棺葬礼 中出土的兵器、乐器等 .以及在设置悬棺过程 中的各种途径 ,见证了武术 、攀岩在三峡地 区古代居民生活中的历史悠久性。

3.结语

三峡 民间体育文化是三峡人民在历史的发展过程 中创造 、积累、传承的结果 .无 不与三峡文化的各个环节有着 密切的联系 ,成为三峡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它具有传 统文化 的基础作用,也是 三峡文化建设 的宝贵资源。三峡地形复杂 ,风景独特 .历史文化悠久 ,在这个相对 闭塞 的地域环境 中,三峡 民间体 育文化遵循 了人类文化的自然发展规律 .人们从生产生活实践 中不 断提炼 出体育 的成分,并逐步剥离出来 .形成 了不 同风格 、各具特色的三峡 民间体育项目,同时也体现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特征。随着我国步入小康 阶段,社会消费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假经济、休闲经济、观光旅游 、健身娱乐业应运而生,迅速成长,给民间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我们应抓住这一良好契机,针对三峡民间体育的地域特点及其特征,不断整合民间体育文化资源,加强各区域间的合作与联动,使三峡民间体育成为三峡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参考文献】

[2]三峡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利用原则[J].三峡大学学报 (社科版)2007(6).

[3]陈恳,李英,杨爱华,程远义,张英等三峡库区传统体育与原始宗教们.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2).

[4]姜明,文革西.巴蜀少数民族体育文化考证[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l(11)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论文   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   龙舟   地域   苗族   文化   体育   移民   崇拜   特征   民间   民族   地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