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体制下大学生管理模式探究

大学生管理工作是高等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1]。目前各类学校的大学生管理一般仍以班主任为主体,学生为管理对象;同时大学期间班干部一任到底的管理模式抑制了大多数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

199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强素质教育的问题,要求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2]。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在应试教育体系下,教学成绩用以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学习成绩用来评价学生的能力,实质是以考试成绩作为检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标准。因此在此模式下,大学生教育只重视学生的文化知识学习,只关注学生分数的高低,只以分数高低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整个大学生管理呈现唯分数论。忽视把班级管理作为教育学生、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一项重要资源,忽略学生个性化培养。

通过积极有效的大学生管理模式,大学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学习文化和开发智力的场所[3],而且通过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与班级活动,积极为学生创造更多锻炼机会,促进全班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4]。

作者根据多年班主任经验,就素质教育体制下的大学生管理模式进行探讨,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

1、严抓学风和纪律

要求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严格遵守学校各种规章制度。以四年下来一个不掉队为目标。常提醒毕业所需各种条件,督学预警。同时按照学校要求的文明课堂八不要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严格考勤,认真上课,做到不迟到、不早退。认真复习、诚信考试。

对于挂科学生,在全班学生面前共同找原因,这样不仅知道问题所在,其余学生也吸取教训。如有些同学挂科是由于对期中考试不够重视,结果即便期末考及格,最终成绩也不及格。让全班同学吸取教训,对期中考试应该重视。

作者曾带的班里有一男同学,多次考试挂课,且门数较多,一度对自己失去信心,经多次找他谈话,鼓励他,结果接下来的考试全部过关,又恢复了往日的自信,后来还积极准备迎战研究生考试。有一个女生宿舍,6个人有5人挂科,通过多次给她们找问题,克服不足,后来不仅没挂课,还有5个人拿到了奖学金。

2、重视班级建设工作

对于班级建设,以提高全班同学未来生活的竞争力为目标,争取四年内尽量使更多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得到锻炼。 鼓励他们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能力,大家注重自身全面素质的提高。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积极参加学校、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所以大胆尝试新的班级管理模式,每学年换新的学生担任班委,同时有很多学生参加学校及学院的各种社团工作,这样四年大多数学生将参与班级及各种社团的管理。这些经历不仅是资本,还增强学生的自信。无论对同学们找工作,还是以后走上工作岗位都非常有帮助。

3、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思想教育是学生工作的核心,只有在学生思想健康、积极的前提下,才能谈其他的。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性格差异大,且心理比较脆弱、敏感、以自我为中心[5],所以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要高度重视,常抓不懈。经常利用班会或单独谈话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发现问题、消除现代大学生的一些逆反心理,增强班级凝聚力,以增强班级战斗力。

对于每件事及时总结,吸取教训。同时提醒全班同学引以为鉴,以后遇到类似事情,怎么对待,让同学们吃一堑长一智,逐渐走向成熟。如现在学生爱美,男生女生都减肥。曾有一个男生为了减肥,吃饭不规律导致肠胃发炎。及时给全班同学提醒,要在健康前提下减肥,不能一味节食导致身体虚脱,反而损害健康。

4、创造优美的生活环境

对于宿舍卫生这方面,常到寝室检查卫生。同时采取班委掌全局、舍长负主责、其他同学积极参与的措施。要求整理内务、清理宿舍垃圾等,并加大对违章电器的检查力度,营造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

通过采取以上几方面措施,取得良好效果。笔者曾经带的班级四年下来没有一个留级,且全部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在校期间大多数学生参与了班级管理,得到了锻炼,找工作时比较自信,就业率达到100%。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论文   教育论文   教育体质   管理模式   素质   大学生   目的   教育体制   思想教育   素质教育   班级   重视   学校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