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理论分析及其应用

一、引言

自从我国加入W T O 后,各行各业的市场竞争压力逐渐加大,行业竞争加剧导致企业经营管理存在较多风险。由于风险管理不当导致的企业损失案例较为常见,为实现企业健康发展,各个企业都开展基于企业风险理念的内部审计活动,旨在加强内部管理,提升竞争水平。

二、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理论分析

(一)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企业的风险管理就是由企业的管理人员根据对企业风险情况的评估采取对应的应对策略,从而控制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的行为,减少企业面临风险所造成的损害。而企业的内部控制则是企业为了达成预定的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对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和管理行为的调整方法和规章的总称。

根据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概念来看,两者显而易见的有着紧密的联系。虽然说在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具体从属关系上尚有所争议,然而可以确定的是这两者彼此之间是不可或缺的。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有良好的内部控制工作作为基础,而内部控制工作要服务于企业的整体利益,也必须要为企业的风险管理而服务。根据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相关规章来看,更多的强调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因素,而将风险管理作为企业的内部控制的一项工作而加以考虑。不过风险控制始终都是企业的管理工作之中的重要部分,而在这个市场竞争激烈,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的环境下更是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风险管理的因素。

(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本质

本质指事物的根本属性,企业管理的本质是履行受托责任。审计理论界普遍认同,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是审计的基础和逻辑起点,风险控制责任是受托经济责任的延伸和发展,风险导向审计的本质就是从监督角度,保证经营者全面有效履行受托经济责任和风险管控责任。

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形成分权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和受托经济责任关系。内部审计以相对独立的第三方,起着对受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监督与评价作用。企业所有者对聘任的高级管理人员,以及高管层对所属投资公司管理者的经营行为监督和业绩评价,由各级内部审计机构完成是适当的。如果内部审计机构对审计项目所采用的审计程序和方法不当,审计内容出现重大遗漏,未能发现重大差错、舞弊行为或出具的审计结论失误,从而产生不良后果,这就是内部审计风险。因此,企业内部受托经济责任的存在,内部审计风险也就成为必然,而内部审计风险内容和形式的不断变化,则使得内部审计的方法和技术不断革新,最终形成现代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

三、企业内部审计管理风险机制的发展现状

(一)内部审计环境不完善,体制不够健全

我国企业的发展已经具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绩,但是就目前的企业内部审计来说,仍然存在较大问题。例如内部审计环境不完善,体制不够健全,企业缺乏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企业员工素质较为低下,没有很好的专业技术以及相应的科学文化知识,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企业管理者缺乏内部审计的管理意识。

(二)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意识淡薄,缺乏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

企业的风险控制意识不强,成本控制和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管理意识淡薄,也没有行之有效的内部审计风险管理机构,缺少专业的人员对企业风险进行评估,识别,防范。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意识的缺失,使得企业内部审计管理能力低下,也造成企业在发展的同时耗费了大量的企业成本,大大的降低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三)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活动不规范,缺乏执行力

内部审计管理重在执行,然而如今很多企业虽然有内部审计制度存在,但制度并不完善,不够科学,管理活动工作具体内容模糊,流于表面和形式,没有形成真正有效的执行力。这样的企业内部审计一旦出现问题,很难追究到具体的部门和个人,这样就会使得企业内部审计的监督力降低,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管理制度如同虚设,难以形成真正的约束力和监督力。

四、企业风险导向理念下的内部审计策略

(一)增强风险管理意识,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对于企业的所有者与管理者来说,都必须清醒的意识到风险管理的概念及其重要性。从风险的本质上来说我们知道,只要寻求经济效益,那么必然随之带来风险;其中一些风险更是伴随着企业赖以生存的业务而来的;因此我们说企业的风险管理绝不是消除风险,而是通过有效的策略来规避,转嫁,控制风险。

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要评估风险,之后再进行风险的实际控制,最后在控制了风险的前提之下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于企业的管理者来说,主要需要关注的是企业整体的风险和战略决策之中蕴含的风险并加以管理。在企业的运行中,战略风险可以说是影响和危害最大的风险。以著名的案例,游戏厂商雅达利为例。在ET 外星人这个造成了巨大错误和损失的决策中,企业一方面在具体的业务上犯下大错;另一方面则是在战略上的选择错误。根据雅达利的案例来说,企业的战略选择只要略有失误,就可能使企业遭受重大损失。严重时可能会使企业面临破产的危机,企业管理者不得不加以重视。而对于另外一方面的业务风险与经营风险来说,这些风险则偏向长期和细微,需要企业管理者持之以恒的加以关注和管理修正。

(二)采用合理内部审计策略

一是提升审计价值。在当前企业经营环境越发复杂,各种风险频发的背景下,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首先对企业风险进行全面分析评估,以此确定审计重点,审计关注的内容既包含企业内外部环境对企业的影响和重大经营风险问题,也包含传统的会计核算、财务收支、资产管理、工程招投标、物资采购等技术性差错。审计提出问题和建议,侧重于企业系统性风险,为消除企业潜在风险,提升企业管理,增加价值服务,是高级领导层希望看到的。所谓的有为才有位,审计的价值进一步体现,审计的作用和地位进而得到提升。

二是解决审计资源不足等问题。风险导向审计能够解决定位不清、人手不足、目标层次低、审计技术方法落后,审计效果不突出等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普遍面临的难题,逐渐为企业领导层和员工接受。在全员风控理念的指导下,企业每个岗位员工都是风控管理的责任人,审计人员协助被审计部门管理风险,与其他人员的利益更加趋向一致,大大缓解了内部审计与被审计单位和部门的矛盾。

五、结束语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经济环境发展的产物,它是通过战略管理理论及风险管理理论在企业内部审计实践中的具体运用,进而推动审计观念和审计方法发展的结果。风险导向审计并不是对传统审计模式的全盘否定,而是在对传统审计模式继承基础上的一种创新,是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论文   会计审计   审计   导向   风险   企业   所有者   管理者   意识   理论   环境   方法   责任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