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语文提分策略:标点符号

XX高考语文总复习提分策略:标点符号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是语言运用的一项基本功。 考点要求掌握七种点号(句号、问号、叹号、顿号、逗号、分号和冒号)和九种标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和专名号)的基本用法,能给现代文、文言文加标点,对错、漏标点能加以改正或补出,做到书写规范,使用正确。 高考对于标点符号的考查,一般带有较高程度的综合性和技巧性。相关的重要知识点有:①能够正确理解语意,辨别语气,分析语言结构,这是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前提;②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这是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基础;③具有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④具有识别、改正错误的能力。复习的重点应是进一步熟悉、掌握标点符号的用法,并能发现与改正使用中的错误。 从近几年高考命题看,标点符号很少考查。目前,从XX年命题看,也就是山东、湖北等极少数省份设题考查,全国两套试题已数年未考。因此,备考时只须对基本的知识用法掌握即可,有些有争议或较难之处不必涉及。 (一)有的句子中虽含有疑问词“谁”“什么”“怎么”等,但全句所表达的并不是疑问语气,末尾不能用问号。即有疑问词的短语在全句中只是充当一个成分。例如:
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此句中虽有“何”字,但不具有疑问语气,所以不必用问号。)
问号的用法 (二)如果说话的语气缓慢,前一个句子带上语调独立成句,并且在后面的句子中有“这”等词语充当主语,这时句子后就要用问号。例如:
如何改善教学环境?这需要研究一系列问题。(该句中问号使用正确。) (三)区别选择问句与连续问句。前者实际上只有一个疑问,只要求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回答;而后者则连续几个疑问,要求对所有问题都作出回答。选择问句,中间用逗号,句末用问号;连续问句,各问句后均用问号。例如: ①明天晚上看电影,是你来叫我呢,还是我去找你?(选择问句,只在最后用问号。)
②除了他能去,谁能?你吗?你能去吗?(几个特指问句连用,每个句末都用问号。) (四)选择问句中,一般是在最后一个选择项的后边用问号,其余的用逗号,但作者为了表达的需要,强调每一个选择项的独立性时,也可以在每个选择项的后边都用问号。例如: 是站在他们的前头领导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后头指手画脚地批评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对立面反对他们呢? (五)有些表示婉商语气的祈使句,句末也可用问号。例如:
请你进来一下好吗?
(六)倒装句中间用逗号,问号一律用在句尾。例如:
你到过上海吗,小刘? (一)在较长的主语后面,在虽然简短却需要着重强调的主语后面,在句前状语后面,在由主谓短语或者其他较长结构充当的宾语前面,都要加上逗号。
逗号的用法 (二)除了上述情况外,不要碰到句内停顿就加逗号。用不用逗号既要看句子是否需要停顿,更要看结构上能否断开。有的长句子读起来中间需要停顿,但结构上不能断开,就不能加逗号。例如: 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三)逗号与句号的配合是最常见的,既要防止一逗到底,不用句号,也要防止句号过多,把完整的句意割断。例如:
时光飞逝,东风驱走了严寒。暖春回到了大地。(该句标点使用错误,第一个句号应改为逗号。) (一)相邻的数字连用表示概数时,中间没有停顿,不能用顿号。例如:
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此句中“三四里”表示概数,之间不应该用顿号。)
顿号的用法 (二)相邻数字连用如果是数字略语,中间要用顿号。例如:
省委负责人向退居二、三线的老同志介绍了近两年来我省工作所取得的成就。 (三)句中非并列词语间或没有停顿的并列词语间不能用顿号。例如:
宛南华侨新村位于徐汇区、中山南路与宛平路交会处。(“徐汇区”与“中山南路”之间不是并列关系,不能用顿号,应删除或将顿号改为“的”。) (四)并列词语之间如果用了“和”“或”之类的连词,就不再使用顿号,“和”类连词一般用在多项并列词语的最后两项之间。例如:
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以及合成等。 (五)多层次的并列词语间的停顿,多数是第一层用逗号,第二层用顿号,第三层用“和”类连词;不能全部用顿号,否则会使层次不清。
(六)并列的定语、状语间一般用顿号。例如:
年仅三十岁、无儿无女、重病在身的老王,是个老红军。 但并列的谓语、补语间一般用逗号而不用顿号。例如:
我走后,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这个故事讲得真实,感人。 分号主要用来隔开并列关系复句内的分句。如果复句中的分句内部已经用了逗号,分句之间就要用分号。例如:
开荒,种庄稼,种蔬菜,是足食的保证;纺羊毛,纺棉花,是丰衣的保证。
分析说明某种事物时,常用分号表示各项之间的停顿。非并列关系的复句有时也用分号。
分号的用法 (一)冒号一般只管到一句话结束,不能管几个句子。例如:
为了充分利用这仅有的一点业余时间,他暗下决心:不看电视,不听音乐,不读小说,经过两个月的奋战,终于译完了这本书。(该句中冒号只管到“不读小说”,应把“不读小说”后的逗号改为句号。)
冒号的用法 (二)冒号不能在句内没有停顿的地方使用,也不能用在非提示性话语的后边。例如:
我这位朋友平素和人交往甚少,他虽然住在热闹的市区,但也称得上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了。(此句中冒号使用多余,应删除。) (三)“某某说”若在引文的前边,它的后边常用冒号;若在引文的后边,它的后边要用句号;若插在引文的中间,前后是同一个人说的话,它的后边要用逗号。例如:
①焦裕禄笑了笑说:“我不是来休息的,是来工作的,咱们谈谈这里的情况吧。” ②“大娘,您到哪儿去?”雷锋赶上前去问道。“俺从关内来,到抚顺去看看儿子。”老人喘着气说。
③“不要怕。”他安慰我说,“这是个误会,不会把你怎样的。”    (一)普通词语不能滥用引号。一般情况下,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一些特定的称谓、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或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才使用引号。例如:
①“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里的稀饭烧滚。
②这一位平时令人讨厌的小镇上的“新闻记者”,今天却成了大家的“英雄”。
引号的用法 (二)非直接引用不用引号。例如:
吴名早上跟我说:“他脚崴了一下,今天不能来上课了。”(此处显然是间接引用,是转述。因此,应去掉引号并改冒号为逗号。) (三)加引范围不当。例如:
耿大妈对儿子说:“大成,见人该问好就问好,该行礼就行礼,别怕人笑话,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嘛’”。(本句中俗语应为“礼多人不怪”,而“嘛”字是表说话人的语气的词,应放在单引号之后。) (四)引语末尾标点位置的确定:①如果引用的话是独立的,末尾标点应放在引号里面;②如果引语只作为作者自己的话的一部分,末尾不用其他标点;③应特别注意的是,引语末尾的标点如果是问号或叹号,那么即使作为作者的话的组成部分,一般也要保留。例如: 罗伯特•舒曼说:“一磅铁只值几文钱,可是经过锤炼,就可以制成几千根钟表发条,价值累万。”因此,他劝告人们“要好好利用天赋给你的一磅铁。”(句中最后一个句号应移到引号外,引文不独立。)
我一进教室,就看见“你在浪费时间吗?”“珍惜今天吧!”的标语。(此句标点正确。) (一)括号分句内括号与句外括号两种。点号与它们的关系比较复杂。这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要辨别其使用是否恰当,须考虑文意和语气。
(二)句内括号要紧贴在被注释词语后,被注释词语后的点号要放到括号的后边。例如:
括号的用法 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的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 (三)句内括号的注释语中有标点时,最后一个标点(问号与叹号除外)应省去。例如:
①他撰写的《上古音的声韵配合规律》(载《中国语文》,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在学术上颇有创见。
②这是怎么回事呢?是不是表示作者(编者?校者?)还拿不定主意呢? (四)句外括号前面正文的标点仍放在括号前面。例如:
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厉声。热烈地鼓掌) (五)句外括号内的注释语如不成句,最后不用标点;如是完整的句子,句尾标点则不省。例如:
革命文学家,至少是必须和革命共同着生命,或深切地感受着革命的脉搏的。(最近,“左联”提出了“作家的无产阶级化”的口号,就是对于这一点的很正确的理解。) (六)句外括号内的注释补充如果与前文关系特别密切,其用法同句内括号。例如:
但是今天,假如时代能尖叫的话(我们的时代当然像是能尖叫的),那么机器时代正尖叫着要停下来。 此外,括号和破折号都可以注释前边的话,二者的区别大致是:内容重要,属于正文部分的,用破折号;内容不太重要,不是正文的一部分,只是注释,没有它也不影响意思完整的,用括号。  (一)省略号前如果是句号、叹号、问号,说明前面是完整的句子,那么句号、叹号、问号应保留。例如:
不受制约的权力将产生腐败现象。但是,谁来制约?谁来监督?谁能制约?谁能监督?……尚有一系列问题需要深入探讨。
省略号的用法 (二)省略号前如果是顿号、逗号、分号(句中点号),则顿号、逗号、分号要省掉。例如:
一群马,在公孙龙眼里是“非白马”,是黑马、青马、黄马、棕马……的综合。 (三)省略号后的点号一般应省掉。因为连文字都省了,点号自然也不必保留。例如:
雄伟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是首都最著名的建筑之一……那壮丽的廊柱,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组成了一幅绚丽的图画。 (四)用省略号标明文中省略了的话,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引文的省略,一种是列举的省略(其作用相当于“等等”“这类”,但二者不能并用)。例如: 她打扫卫生不认真,对待孩子不耐心,买菜报花账,好吃懒做,等等……真让人忍无可忍!
此句中“等等”与省略号不能连用,应删除“等等”及其前的逗号或把省略号改为逗号。 (一)书名号可以用来表示书名、篇名、报刊名、文件名、影片名、戏曲名、歌曲名和法规文件名等;而专栏、专题、丛书、单位等名称一般不用书名号。
书名号的用法 (二)书名和篇名同时出现时,书名在前,篇名在后,中间用间隔号。例如: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齐策》,编者刘向(约前77 前6),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汉沛(现江苏沛县)人。     (三)使用书名号时,不能将书名号后面的普通名词插进去。如不能将“《读者》杂志”写成“《读者杂志》”。 1.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和冒号一般占一个字的位置,居左偏下,不出现在一行之首。
2.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末,后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首。
标点符号的位置 3.破折号和省略号都占两个字的位置,中间不能断开。连接号和间隔号一般占一个字的位置。这四种符号上下居中。
4.着重号、专名号和波浪线式书名号标在字的下边,可以随字移行。 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我们的院子里种了一些菊花啦、月季啦、山竹啦、美人蕉等好多花。
b.张依朋把自己的烦恼,苦闷,一股脑儿地向王校长倾诉着,说话中间还不停地叹着气。
点号
c.全国传染病疫情显示,去年导致人员死亡,数量居前五位的病种为:肺结核、狂犬病、艾滋病、乙型肝炎和出血热。   
d.谁也不能突出,如果你想比别人多做、多干、多拥有,那就甭指望有好日子过。这是平庸社会信奉的一条多么可怕的生存法则! 【解析】 a.并列的成分后有语气词时,并列成分间使用逗号。应把顿号都改为逗号;b.“烦恼,苦闷”属于句内并列词语,不需要用逗号,中间应该用顿号或不用标点符号;d.“多做、多干、多拥有”在句中作谓语,并列谓语之间不能用顿号,应该把顿号改为逗号。
【答案】 c 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细看这妇女,不过三十二、三岁,头发散乱,微长的面孔有些憔悴。
b.公司常年坚持节能管理的月考核、季评比、年结算制度、能耗预测制度和能源跟踪分析制度,做到节能工作常抓不懈。
c.在这次艺术活动中,许多丰富、多彩的文娱节目,富有民族文艺的特点,吸引着成千、上万的观众。
d.近年来,海外学者颇强调以儒家为主体的中国文化,提出了“返本开新”的口号,即返传统儒家之本,开科学、民主之新。 【解析】 a.“三十二、三”属于约数,中间不用顿号;b.“月考核、季评比、年总结制度”之后的顿号应改为“和”,把后一个“和”改为“以及”,使层次清晰;c.“丰富多彩”“成千上万”是相互联系紧密的并列词语,又是人们熟知的,不需要停顿,应把顿号去掉。
【答案】 d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李明考上了清华大学;王芳上了财贸学院;我当了餐厅服务员:我们都能开创自己的美好未来。
b.避讳,不仅是语言艺术问题,更是对待别人的态度问题。常言道,“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说话时,不能口无遮拦。
c.打陀螺讲求技巧,用力小了,陀螺旋转不起来,用力大了,陀螺又容易“栽跟头”,用力匀称,陀螺才能平衡而快速地旋转。
d.他到处收集有关资料,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认真的分析;不拘泥于前人的说法,终于有了新的发现。 【解析】 a.只有一重关系的复句,分句间用逗号,不用分号。应把分号改为逗号;c.一逗到底,层次不清。第一个逗号改为冒号,第三、第五个逗号改为分号;d.顺承关系的复句中间不能用分号。应把分号改为逗号。
【答案】 b 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记者在农村一些地方采访,不少村民反映:近年来农村干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财务不公开,大吃大喝,拉帮结派,欺上瞒下等。
b.2月15日,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盛华仁指出:本次“两会”将对驻会代表严格要求,不允许各省市代表自带厨师、食品和加工原料。
c.记者在一些家庭采访,不少家长反映:孩子作业多,作业时间长,有时做作业到深夜,这些情况在全国多处学校都存在。
d.民主生活会上,大家给他提意见,批评他:老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集体观念的毛病。 【解析】 a.“反映”后面是冒号,“问题是”后面又是冒号,这是不符合标点符号使用习惯的。在同一个句子中,冒号一般只能用一个,否则便会面目不清。两个冒号中应有一个改为逗号;c.冒号只管到“作业到深夜”,所以不能用冒号,或把最后一个逗号改为句号;d.中间停顿很小,不能用冒号。
【答案】 b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萨特的《墙》道出了世界的荒谬,无罪的被处死,戏弄敌人变成成全敌人,抱必死决心的偏不死,藏起来的偏被抓,想给敌人开玩笑,却被现实所捉弄。
b.“科学把距离缩短了,”墨尔基阿德斯吹嘘说,“要不了多久,人们不用离开家门,就能看到世界上任何地方发生的事情。”
c.他又付了五个里亚尔,就像把手放在圣经上为人作证那样,把手放在冰块上高声说道:“这是我们时代的伟大发明。”
d.鲁迅以表现人生、改良人生为创作目的,他所描写的主要是孔乙己、华老栓、阿q、祥林嫂……这样一些最普通人的最普通的悲剧命运。 【解析】 a.“无罪的被处死……却被现实所捉弄”,这些种种情况是对荒谬情况的列举,因此荒谬后面用冒号。
【答案】 a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鲁迅的作品入选中学教材最多,如:《祝福》《记念刘和珍君》《阿q正传》等。
b.他的故事讲得真实、感人。
c.我外出,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点。
d.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存在一种奇怪的现象:一方面很多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一方面很多民营企业以及西部边远地区招不到需要的工作人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在于大学毕业生没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解析】 c.分号是正确的。该处若用逗号,不能清楚地表示出前后两个分句的并列关系;若用句号,则割裂了语句完整的意思。a.“如”即有提示作用,应去掉冒号; b.并列性的谓语或补语之间不用顿号,只用逗号。本句补语“真实”“感人”之间的顿号应改为逗号;d.冒号提起的内容只到“工作人员”,其后应用句号。后面讲的是另一个问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答案】 c 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哈,china,”检查官看了一眼我的护照,冲我一乐:“friend。”
b.但是,对于“连锁‘连’的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很多的文化企业并没有回答得很好。
标号 c.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d.当功利之心和尘俗之念急剧膨胀,当悲壮的故事已变为明日黄花,赵公元帅和孔方兄势必成为吸引众庶千夫的强力“磁场”。 【解析】 a.“检查官看了一眼我的护照,冲我一乐”是交代说话人情况的,前后都是说话人说的内容,所以“一乐”后面的冒号应改为逗号;c.这里的“形神兼备,充满生机”前是逗号,表示话还未完,领起的“形神兼备,充满生机”只是整句话中的一部分,因此句号应放在引号外; d.“赵公元帅”和“孔方兄”都应加引号,这里是特殊称谓,而“磁场”的引号应去掉。
【答案】 b 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一位大娘接着解释:“收豆子、红薯的时候,獾正肥哩。  肉香,油多。俗话说八斤獾肉七斤油啊。”
b.总之,在任何工作中,都要记住:“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c.我很欣赏哈佛校训上的一句话:“为增长智慧走进来,为服务祖国和同胞走出去。”中国青年也应把“胸怀祖国,服务人民”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d.王老师生病了,他对同学们说:“他今天不舒服,不来给同学们上课了。” 【解析】 a.引文之内又有引文时,外边的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八斤獾肉七斤油”是引用内容,用单引号;b.本题引者显然把引语作为完整独立的话来用,为了保持引语的完整性,末尾的标点应放在引号内; d.引号里面的内容是间接引语,不能用冒号和引号,人称发生变化,应该把冒号改为逗号,引号去掉。
【答案】 c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组是(  )
a.公刘曾经坦白:“假设我有一首诗——不敢奢望一首以上——能像《唐诗三百首》中的任何一首那样,为后世所认可,为子孙所传诵,我也就死而无憾了。”
b.1月25日,xx总理专程到北京医院和协和医院,亲切看望了两位经济学界的泰斗——即百岁老人薛暮桥和108岁的陈翰笙。     c.一汽丰田销售公司向市场投放了纪念车型——特锐激情——同时还展开了“推荐用户可获赠车膜”和“装饰件优惠”等活动。
d.如果由于与中国贸易,他们能得到更大的好处——经验证明实际是这样的,那么,在任何情况下,他们绝不会参与制裁行动。 【解析】 b.表示补充或注释时,破折号相当于一个“是”字。句中的“破折号”和“即”重复,应该去掉一种。如果作者有意要强调“百岁老人薛暮桥和108岁的陈翰笙”,那就应该去掉“即”,保留破折号,因为破折号有对后文的强调作用; c.把第二个破折号改成逗号,这里的“特锐激情”不是补充注释,而是正文的一部分;d.考查破折号和括号的区别,这里的“经验证明实际是这样的”属于补充说明,可以用双破折号或者括号。 
【答案】 a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阿呀,米呢?祥林嫂不是去淘米的么……?”好一会儿,四婶这才惊叫起来。
b.大年二十九那天,妈妈上街买了鸡、鱼、糖果、蔬菜、水果……等年货。 c.时隔不到一昼夜,这里又发生一次泥石流……不过这次规模不大。
d.唐先生教宋词,基本上不讲,打起无锡腔调,把词“吟”一遍:“双鬓隔香红啊——玉钗头上风……好!真好!”这首词就算讲过了。 【解析】 a.应将问号移到省略号之前;b.省略号后面不必再用“等”“等等”“之类”,应该把省略号去掉;c.应将省略号改为破折号。
【答案】 d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以《团结•友谊•发展》为主题的第4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今天在“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广场隆重开幕。     b.《史记•匈奴传》有如此记载:太初四年“汉使光禄徐自为出五原塞数百里,远者千余里,筑城障列亭,至庐朐。”     c.“大家赶快作好准备,”张老师环视了一下周围的同学说:“接力赛马上就要开始了。”
d.“守株待兔”的“株”是什么呢?《说文解字》的解释是“木根也”,段玉裁在注释时则说得更明确:“今俗语云桩。” 【解析】 a.“团结•友谊•发展”是主题,书名号应改为引号。“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作为大家熟知的地名,可以不用引号强调;b.虽有冒号、引号,但引用的内容只是所说话的一部分,句末句号应移到引号外; c.前后引用的内容都是张老师说的,若“说”后用冒号,前面的话就没有着落了,两句话中间属于插入成份,应将冒号改为逗号。
【答案】 d 一、句内括号是一个难点,不能准确理解其用法,就会误判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站在村中心小学那几间破烂不堪的教室前(有两间的墙都倒塌了一半),感觉这里像是刚被敌机轰炸过。
b.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c.“防治手足口病是关系民生的大事情,”省领导在慰问患者及其他人员时说:“必须坚持生命第一的理念,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     d.国家有关法律文件对非法制造、贩卖、运输、持有毒品、非法种植罂粟、大麻等植物、引诱、教唆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等,都作了相应的处罚规定。
【考生答案】 a 【现场点评】 句内括号应紧跟在被解释的词语后面,a项中括号应紧接在“教室”后面。考生会觉得“教室前”没法再拆分或者没必要把“前”再调到括号后,因此,误选a。c项中“说”后面不能用冒号应用逗号。d项中“持有毒品”“大麻等植物”后面的顿号都改为逗号。此题应选b。
【正确答案】 b 二、填空类的题,必须对整个语段做全局性的理解,否则很容易出错
在下列材料的横线处依次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
XX年5月,他去北京参加全国优秀导游考试①____遇到一道考题②____英国小说家j③____希尔顿的小说④____消失在地平线⑤____里写到的⑥____香格里拉⑦____源自哪种语言⑧____法语、英语⑨____还是喜马拉雅山麓的一种方言⑩____答案是最后一个。
【考生答案】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现场点评】 这位考生没有认真推敲整个语段,②处本是对下有领起作用,但考生误以为说完了。③处本是人名中间的一个间隔号,考生误以为是解释。可见,整体把握语境非常重要。 【正确答案】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⑨, 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教案   语文   高中语文   高三语文   标点符号   句号   顿号   破折号   冒号   分号   引号   括号   逗号   问号   策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