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后感

font size="6">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18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后感
纵观整堂课的教学,我自认为有以下三方面的成功经验.
首先,针对课文分三个部分的层次结构特点,我设计了三个跳跃式的教学环节,即先教学课文第三部分,然后教学课文的第一,第二部分,这样做,吸

引了学生的注意,启迪了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课堂的教学气氛,教学的层次性强,教学效果相对来说比较好.
其次,课堂教学不应有烦琐的文字分析,而要让学生自己通过朗读去感悟.我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让他们在朗读中感悟.如对

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目标专一的理解,如通过朗读来加强体会对三个名人事例的理解,如对滴水穿石的启示的理解等.采用多种形式的朗

读,如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齐读,默读,对读等形式,促使学生在读书中进行思考,领悟,在思考,领悟中读,这样对课文中心能有较好的把握.
最后,我觉得我成功地通过自制多媒体课件,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最优化.通过ppt课件演示,让学生比较感性地了解李时珍,齐白石,爱迪生这样一些

古今中外名人的更多的内容,并不局限于课文内容,通过具体的图像,文字等方面的介绍,为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作了较好的铺垫.另外,在重

点词句的理解与阅读时,课件的运用更突出了训练的重点,提高了教学效率.特别是最后老师在《真心英雄》的乐曲中,动情地拓展贝多芬,徐霞客

,袁隆平等更多滴水穿石故事时,学生已经完全入情入境,最后不由自主地跟着老师一齐背诵出了课文最后一段——滴水穿石带给我们的启示,

此时,这段文字已经转化为他们自己的心声.
课后最后一个习题要求学生写读后感,初稿收上来,我觉得学生写得不太理想,主要是不会联系自己的实际,谈得有点大而空,更多的只是重复了课

文已经阐明的观点.所以我自己反思,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在最后一个环节安排学生联系自己的情况当堂谈一下学了这篇课文的体会,那么,这篇读

后感学生是不是会写得好一点

(品学网 www.bs178.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滴水穿石)本文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6

标签:教案   语文   小学语文   小学五年级语文   滴水穿石   李时珍   齐白石   启示   读后感   课堂教学   课文   文字   更多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