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说课

【教材分析】
《春联》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第七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也是本册书的最后一篇精讲课文.这是一篇介绍春联的通俗小品文,课文描写了春联给新春带来的喜庆气氛,介绍了春联的内容和形式的特点,指出了春联的学习功能,语言浅显,通俗易懂,有助于学生对春联的准确理解.
【教学目标】
从中年级语文教学及本单元的读写训练重点考虑,我们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绿色通道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多音字"卷".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及文中五副春联的意思.(认知目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文中的五副春联.(技能目标)
3,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学问,诵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情感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五副春联表现的情感内容与形式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感受春联的意境美,对仗美和音律美,体悟"开卷有益".
【教法,学法】
由于《春联》这篇课文结构,行文上颇具特点,清新流畅,琅琅上口,很多词语适宜学生诵读,积累,特别是文中的五副春联意境深远,音律优美.因此本课以训练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为主线安排教学,上成"读懂春联+读出春联的意境美,音律美"的课.通过朗读,理解体会春联的音韵特点和深远意境,领略祖国语言的无穷魅力,激发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教学程序】
为完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们准备用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学生课前搜集春联,第一课时一开始进行交流,然后初读课文,检查生字词的预习情况,初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读读文中的春联,学生质疑,解疑存疑.第二课时进行重点研读,读懂春联的内容,读出春联所表达的情感,读出春联音律的美,从而自然体会诵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下面重点就第二课时的流程进行阐述——
一,引联,明确目标.
(教学伊始,就上一节课的学生质疑顺势导入,揭示学习目标,使学生自主进入学习状态;在锣鼓声声中引入春联的学习,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学联,精读感悟.
(一)学习春联内容,体悟意境美,情感美.
1,读读春联,理解内容.
读第一自然段,然后用下面的句式说一说自己独特的感受.
我喜欢的春联是" , "读了这幅春联,我(仿佛看到了)(想起了)(知道了) .
(这一教学环节主要是以学生的主体感悟代替老师的简单讲解,通过联系文本自读自悟,读出学生独特的感受,想象春联的优美意境.)
2,品品春联,感悟意境.
(教师在学生自读感悟春联优美意境的基础上适时利用课件再现画面,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进一步诵读春联,品味春联所要表现的情感与内容的美.)
3,再读小结,拓展强化.
连连看:把课外搜集的春联与表现的内容连一连.
教师总结春联表现的内容,随即进行拓展训练,深化理解.
4,情境回放,****诵读.
(在配有音乐的画面回放中,在教师语言的渲染下,引领学生理解文章难点之一:"我们浏览着各种各样的春联,就像是漫游在万紫千红的百花园中".这样,学生的个体体验与文本内涵,教师的体验融为一体,此时配乐诵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引发了学生个体****朗读的欲望.在这样的朗读中,学生自然也就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春联内容的丰富多彩,感受到春联所蕴含的积极情感,激发了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春联特点,感受语言美,声律美.
1,以"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为例讲春联对仗的特点.
("对仗"不必深讲,只要让学生联系下文议议即可.这一教学环节主要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读读议议)
2,回读学过的春联,说一说,体会春联对仗工整的特点.
3,通过对五副春联的复诵来体悟春联声律优美的特点.
(反复诵读,抑扬顿挫地读,读中体会春联的音韵特点,领略祖国语言的无穷魅力,激发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三,创联,语言实践.
(学以致用,这一环节主要是引领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从连线,补字到对出下联,逐步增加一点难度,也逐渐激起学生创作春联的兴趣.)
四,交流读联收获,回归总结.
1,读读春联,你有哪些收获
2,总结:的确,诵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生活中处处有学问.
(首尾呼应,既体现了课堂的整体性,又自然引导学生解决文本难点,使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处处有学问.)
四,作业自助餐.
(设计了三个层次的作业自助餐,适应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作业的设计讲究自主性,为之后的语文实践活动做好了准备.)
【板书设计】
内容
春联 对仗 美
声律
本课结构,行文上颇具特点,清新流畅,琅琅上口,五副春联意境深远,音律优美,以训练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为主,因此这个板书设计以总结课文内容为主,高度概括,简洁明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教案   语文   小学语文   小学四年级语文   春联   音律   课文   难点   意境   重点   语言   情感   内容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