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图象合成学会关爱动物

  教材版本:浙江教育出版社 选修模块《多媒体技术应用》第三章第3节

  一、教材分析

  本节所上内容为浙江教育出版社多媒体选修模块第三单元图像素材的合成。根据新课改的精神,本节课目标主要从表达信息的需求出发,介绍运用photoshop图像合成的最简单的知道与技能 魔术棒的应用,以制作图像作品为例,引导学生经历创作图像作品的实践活动过程,逐步掌握利用魔术棒工具,来进行图像合成,突出主题并表达自己所要描述的信息的基本方法。并在学生的作品设计基础上,进行客观的一些审美评价,提升学生的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本节属于“实践操作课”,同时也是一节“新授课”。

  二、学情分析

  初中已普及信息技术课程,基本上学生对于计算机中的常用操作和基本概念都很熟悉,具备良好的操作基础。少部分学生在小学及初中学习过一些图像制作工具,具备一定的图像编辑能力,还具备一些基本的美术素养;但大部分学生还是没有接触过photoshop,对photoshop界面十分陌生。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魔术棒的使用,并了解“容差”与“连续”的作用与意义。

  2)初步学会如何利用photoshop进行简单的图像合成,与图层的缩放技能。

  3)初步了解滤镜的使用,对图像进行修饰。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师提问引导与逐步演示、学生之间互助来获得新知识。教师评价贯穿整个学习过程,最后由学生的自我评价来实现自我肯定。

  2)学习过程中注重素材的多样性,为学生的设计创造灵活性,发挥学生的自主设计理念。

  3)能根据表达、交流或创作的需要,选择适当的素材进行加工合成,以呈现信息、思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经历创作图像作品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自主发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理利用素材表达思想的能力。

  2)培养学生动物保护的意识,学会关爱。

  四、重点与难点

  重点:魔术棒工具的使用、自由变形工具的使用。

  难点:图片合成效果的艺术感,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

  采取有意义的情境导入,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利用实际演示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学生的互动和评价模式;在巡视过程中,注意发现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并解决,同时挖掘典型材料便于评价。

  六、教学环境

  网络教室、投影屏幕、photoshopcs2、提供动物素材和风景素材。

  七、教学流程

  1.情境导入(2分钟)

  播放一段1分钟的视频,在视频中成龙担任解说,揭露出一些有关人类屠杀动物,谋取它们身体的某些部位,来制作药物、食物、服饰等等。提出“when the buying stops,the killing can too。”(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的口号,呼吁人们一起来保护动物。并引出本节课主题 利用提供素材制作动物明信片。

  2.教授新内容(10分钟)

  教师演示操作:从“动物素材”中选择任意一张动物图片,将动物轮廓使用魔术棒工具选择出来,演示当容差值不同的时候,选择出来的区域范围的变化。讲解魔术棒工具的作用----选择颜色相似的区域。

  教师提问:容差值越大,区域会如何变化?

  学生回答:容差值越大,被选取的区域范围越大。

  学生实际活动:学生打开一张黑白颜色搭配的图片,使用魔术棒工具,改变“连续的”属性,自主实践来发现选择出来的黑色区域块的变化,并得出结论。

  教师提问:“连续的”不勾取与被勾取会有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当勾取“连续的”时,表示选择图片上相似的颜色区域,并且这些区域是连接在一起的。当不勾取“连续的”时,表示选择图片上任何地方相似的颜色区域,并且这些区域有可能不连接在一起。

  (设计意图:一方面通过教师的演示,让学生初步了解魔术棒的运用方法,以及容差值的意义;另一方面,通过学生自己的动手操作,进一步自主学习魔术棒的运用,并自己试验了解“连续的”的意义,培养学生自我实践、自我探索能力。)

  3.实践作品创作(15分钟)

  教师演示操作:

  从“风景素材”中选择任意一张风景图片,将前面利用魔术棒工具选取出来的动物拖拉到该图片中,并运用编辑->变换->缩放,来改变动物图层的大小,以适合图片整体感,并移动到合适的地方。鼓励学生提高审美观,对风景图层运用滤镜->艺术效果,增强明信片的艺术效果。

  提供操作提示:

  1)选择“动物素材”中的任意一张,使用魔术棒选择动物轮廓出来的图片;

  2)选择“风景素材”中的任意一张;

  3)将动物图片和背景图片加以合成;

  4)对背景图使用恰当的滤镜->艺术效果,使得图片有特殊艺术效果;

  5)图片以psd格式(卡号+姓名)保存。

  学生实践活动:

  打开photoshop,从提供的素材库中选择自己喜爱的两张图片进行合成,制作动物明信片。在制作过程中深入自主学习运用魔术棒工具,以及改变容差值和“连续的”来抠取完整的动物。

  学生作品案例

原图

效果图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的设计,逐步掌握魔术棒工具在图片选择上运用的具体过程,并学会改变适当的容差值,慢慢体会容差数值对选择区域范围大小的影响。)

  4.反馈与答疑(8分钟)

  在学生自主设计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不断在学生中进行巡视,将学生在设计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一一给予帮助。并通过对学生的观察,把学生遇到的困难及技术问题在此给予反馈,不让学生存在疑问。并把各个知识点在此穿插于内:在photoshop界面如何多个文件打开;photoshop图像合成的基础 图层的概念,通过透明胶片叠加效果深化解释。将一些较好的设计展示出来,从美术学的角度,高度评价这些作品的艺术感、空间感等方面的效果。

  (设计意图:通过解惑,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本节课的各个知识点,采取优秀案例激励的方法,给学生以成就感。让学生通过欣赏他人作品时,不仅要从技术角度来欣赏,更要从图片美感角度来欣赏。)

  5.学生自我评价(5分钟)

  学生用看图软件欣赏全班同学的作品,并通过网络平台,在网页上对每个作品进行投票,以选出最佳的几个作品。让学生在评价他人的同时,评价自身,了解自己的设计中缺陷之处,增强有关图片合成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欣赏他人与正确评价他人的良好习惯。

  八、教学反思

  1.“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

  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从表达信息的需求出发,以制作图像作品为例,介绍图像合成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经历创作图像作品的实践活动过程,逐步掌握利用图像合成技术突出主题,提高表达信息的能力。

  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个体知识的差异,加之教材设置的“非零起点”问题,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所以在设置任务时,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与任务难易程度,采用学生比较喜爱的动物 关爱动物作为任务来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2.教学素材的使用

  教师在设置任务同时,要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一个基础平台。同时要启发学生,灵活应用已有素材,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就能制作出富有个性的作品。因此,在提供教学素材方面,既不能脱离知识点,过于复杂困难,又要符合学生爱好,尽量丰富多样,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

  3.教学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节课用了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相互结合的方式。通过评价可以巩固学生的学习,互相学习长处,检验教学效果。在这里,首先采取教师评价,对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给予解答,以解决学生的不足。学生投票的方式,也是学生互相评价的一种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教案   信息技术   高中信息技术   动物   差值   图象   魔术   素材   图像   评价   教师   作品   学生   图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