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陆地生活的动物

第二节     陆地生活的动物

一、             教学目标

1、  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说明陆地生活的动物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主要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

2、  通过实验和观察等活动,阐明蚯蚓和兔在运动、呼吸等方面与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概述环节动物、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3、  强化“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关注动物栖息地的保护。

二、             重点和难点

1、  引导学生概括出陆地上的动物适于环境生活的特点;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比较与思考等的学习活动来获取知识,培养总结和概括的能力,并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三、             课前准备

学生:制作观虫器,并饲养和观察蚯蚓;调查、搜集当地动物栖息地保护的现状及措施等资料;

教师:搜集有关陆地动物生活环境的图片;准备各种陆地环境中的动物活动的录像资料;进行“饲养和观察蚯蚓”所实验。

四、             课时分配

三课时

五、             教学过程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一、陆地生活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

二、蚯蚓

实验:观察和饲养蚯蚓

环节动物的主要持征:

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

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动物栖息地的保护

1、  观察并说出陆地各种环中的动物以及它乌的运动方式并进行想像。

2、  观察各种陆地环境中的动物活动的录像片,并进行描述。

3、  对比总结出陆地环境与水生环境的显著不同。

4、  观察分析课本上的图片资料,讨论交流,概括出地生活的动物在运动、呼吸和对环境的反应等方面适应陆地环境的特点。

1、  各小组描述采集蚯蚓的环境,介绍并展示蚯蚓。

2、  取一条活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它的外部形态。

3、  对比观察蚯蚓的运动。

4、  归纳蚯蚓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并进一步概括出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1、  观察有关免的生活的录像片,描述免的外部特征。

2、  观察兔的运动并测量其前后肢的长度。

3、  观察比较兔和狼的牙齿。

4、  观察兔的内部结构。

归纳出陆地动物适应环境的主要特点,并概括出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各小组汇报调查和搜集的当地动物栖息地保护的现状及措施等资料,结合课本大熊猫的有关资料分析出保护动物栖息地的重要性,并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

5、  提示、补充、引导学生观察各种图片。

6、  出示录像资料及观察的问题。

7、  引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进行推测和概括。

8、  鼓励学生列举实例,分析讨论,归纳概括。

1、  引导学生对比观察、描述蚯蚓的运动情况并分析原因。

2、  引导学生结合水蛭和沙蚕对环节动物的特征进行归纳概括。

1、  引导学生回忆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进行观察,分析出体温恒定的原因。

2、  鼓励学生推测想像兔的前后肢与运动方式的关系。

3、  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兔和狼的牙齿的不同之处,分析原因。

4、  提出观察探究的问题。

补充、引导。

对学生进行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情感 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教案   生物   初中生物   八年级生物   陆地   环节动物   录像片   动物   哺乳动物   蚯蚓   生活环境   归纳   环境   资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