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评价自己的健康状态集体备课

第十四周集体备课

 一、授课时间:5月 22日至__5月_27日   第15周

二、课时内容:(第五单元)

第一课时

第三章  第一节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 

备注   

第二课时

第三章  第二节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第三课时

第三章   复习

三、分析:

    教材分析本章是本册教材的最后一章,体现了“学校教育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希望学生通过两年的学习,能在最后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建立健康的行为方式方面。本章共由两节组成,其内容与前两章密切联系,显示了人类对健康的认识过程,从防治传染病的流行,到关注心理—社会健康问题;从改善卫生环境,到改变不良的行为方式;从治疗疾病,到预防疾病,体现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和观念的变化。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强调学生参与。通过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这个活动,引导学生关注健康问题,了解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理解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在个人的整体健康方面的重要作用。由于青少年最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是情绪问题,情绪健康是判断其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很多人因为缺乏调节情绪的技能而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我们在书中介绍了保持愉快心情的方法,以帮助学生学会这方面的技能,缓解压力,主动调节不良情绪,保持心理健康。死亡率是反映居民健康状况和医疗卫生保健水平的关键指标,教材第二节资料分析中的内容,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又可以使他们认识到行为和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在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中,我们以饮酒为例,设计了一个探究实验,以此来说明酒精对身体的危害。这是一个综合性非常强的实验,可以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与同学之间的合作能力等多种能力。在这个实验中,需要教师给与恰当的指导。学情分析:由于本章内容与学生息息相关,所以教学中尽量要求学生掌握所学内容。不管哪类学生,都应该掌握好这类知识。四、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第一节 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一、教学目标1.尝试综合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关注健康问题。2.全面理解健康的定义,并且认识到心理健康对个体健康的重要意义。3.学会调节情绪的技能,保持心理健康。二、教学策略本节以健康测试这个活动入手,容易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关注自己的健康。但教师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组织好教学。教师在组织测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强调个人单独完成测试。在测试过程中,不要与其他同学商量,应独立完成。2.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实评价。教师应提醒学生,这个测试不是考试,只是想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如果不如实评分,其结果将没有任何意义。3.最后的总分仅供参考,并不是绝对的,请学生不要有任何思想负担。4.如果学生不希望把自己的分数告诉别人,教师可以允许这些学生保密,并让其他同学尊重别人的隐私。学生完成自我评价后,教师应留一些时间,允许学生相互交换意见或分组讨论,看看有哪些问题是分别评价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健康的?然后再提问或让每组的报告员汇报小组讨论结果。讨论的目的是引起大家的思考,并不一定要统一答案。有些题目确实不能严格区分,例如,有些同学可能认为“我的食欲很好”是评价身体健康的,而有的同学则认为这道题是评价心理健康的,因为人情绪不好时也会食欲不佳。这样就很好,说明学生开始关注心理状态对身体所造成的影响。评价心理健康的题目和评价社会适应的题目有时不容易区分,这两个词有时可以通过“心理—社会”这个合成词来表达“心理”这层意思。但一般认为,个体与他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社会性的表现。教师在组织讨论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才能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健康三方面的关系。三、教学方法:学生根据设计的问题,通过阅读课文内容,独立或者讨论出答案,教师知识作点拨。第二课时第二节 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几种疾病死亡率的分析,认识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2.通过探究实验,认识酒精或烟草对水蚤心率的影响,进而认识到酗酒和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3.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二、教学策略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要有一定的基础。这就是必须了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确立哪些生活方式是健康的。本节的教材内容正好紧紧围绕着这两个方面展开,同时也是对上一节学习内容的深化和拓展。本节的资料分析中所列举的各种疾病与青少年所患疾病相距甚远,教材中之所以这样安排,一方面因为这些疾病是当前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必须引起青少年的关注。另一方面,这些疾病的形成除了遗传和生活环境的原因外,还与青少年时期的生活方式有关,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在青少年时期不注意,将来成年后就可能会患这些疾病。同时,关注这些疾病还可以影响青少年的父母和家人的生活方式,等等。通过分析要使学生认识到,在现代社会中,影响人们健康的疾病已经发生了变化,生活方式已经成为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因此,针对这部分内容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是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基础。课前多收集(也可以同时让学生收集)一些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的相关资料,如这些疾病的图片、形成原因、症状和危害等,为课堂教学和讨论做准备。在课堂教学时,重点应放在这些疾病的形成原因及危害上,如恶性肿瘤中的肺癌主要是因为吸烟等原因造成的;膳食中的营养不平衡,过多地吃一些脂肪含量高或热价高的食物,会导致身体肥胖,到一定年龄时可能会引起心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等等。教学中可以通过对一些具体事例的分析,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不良的生活方式是形成这些疾病的主要原因,从而自觉地注意饮食习惯,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处理“健康的生活方式”时,可以让四个同学为一组,共同讨论生活中哪些生活方式是健康的,哪些生活方式是不健康的,并在全班交流。在交流时,教师应把拒绝毒品作为一个讨论的重点,如果条件具备,教师应该放映一段拒绝毒品的宣传片,强调毒品对人体健康和社会稳定的危害。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哪些生活方式是健康的。如果学生有兴趣和能力,可以建议学生根据本节探究实验的结论和讨论的结果,出一期“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的黑板报进行宣传,把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中,这样的教育意义更大。三、教学方法:学生根据设计的问题,通过阅读课文内容,独立或者讨论出答案,教师知识作点拨。第三课时   复习复习目标1.全面理解健康的定义,并且认识到心理健康对个体健康的重要意义。2.学会调节情绪的技能,保持心理健康3.通过对几种疾病死亡率的分析,认识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4.通过探究实验,认识酒精或烟草对水蚤心率的影响,进而认识到酗酒和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5.怎样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知识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教案   生物   初中生物   八年级生物   评价   健康   生活方式   课时   心理健康   青少年   集体   状态   疾病   教师   内容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