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程标准】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课标解读】

1. 以经济建设为重心:本部分知识为热点知识。应把握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内容、过程、实质与影响;应补充城市经济体制的相关知识。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应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特点、本质与意义。

【考试大纲】                              

1.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知识梳理】

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的改革)

    1.背景:

(1)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          ,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           方面来的方针,揭开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

(2)文革结束后,安徽和四川率先在一定范围内实行              。

2.内容:

(1)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在             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

         使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2)大力发展             。

3.意义:

(1)农民获得生产和经营的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乡镇企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           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国有企业改革(城市的改革)

1.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不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2.概况:

①在农村改革的推动下,以              为中心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迈开了步伐。

②中共“十四大”确立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

3.意义: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逐渐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使          大幅度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         年,中共“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

2.         年,中共“xx大”报告指出,             是我国                   的重要组成部分。

【思维拓展】

1.建国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经历了哪几个步骤?每一步变革或调整的核心内容及结果如何?据此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

(1)经历了四个步骤: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核心内容及结果:土地改革:①核心内容: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②结果: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农业合作化:①核心内容:把土地等主要的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实行集体经营。②意义: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

人民公社化:①核心内容:提高公有化程度和扩大规模,实行“一大二公”。②影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①核心内容: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革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等。②意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3)认识:①生产关系的调整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手段。②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是为了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也是检验生产关系的调整是否正确的标准。③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实事求是,合乎经济规律,生产关系超前或滞后都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2.建国后我国工业经济体制经历了哪三次重大转变?每一次转变的原因、核心内容及结果怎样?

(1)转变:第一次:建国初到1956年底,从建立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转变。第二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经济。第三次: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变。

(2)原因:①照搬苏联模式。②中共缺乏经济建设经验。③主观上追求“一大二公”,急于完成工业化。党中央总结了建国以来工业化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吸取了文革的教训,并借鉴了外国经验,决定对工业体制进行改革、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党中央在认识国情和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决定加快经济体制改革。

(3)核心内容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片面追求工业发展的高速度。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企业管理方式,实行政企分开等。把企业推向市场。

(4)结果这种体制在建国初期对于恢复国民经济、发展工业建设曾起过积极的作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它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其严重的弊端是使企业失去了活力。增强了企业活力,解放了生产力,工业得到发展,成就举世瞩目。这次调整将进一步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计划经济体制在什么时候显示出影响生产力的发展?有何表现?我国是如何改革的?

(1)从“大跃进”开始,计划经济体制已显示出影响生产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国家对企业统得过死;忽视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企业缺乏自主权;职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难以发挥,企业失去活力。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开始改革计划经济体制。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了一些列改革:在农村建立各种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在城市逐渐扩大企业自主权,开始实行政企分开,把单一的公有制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走进高考】

例1.(xx上海历史)常熟凌巷村“将集体土地按人口分口粮田,按劳力分责任田,分户经营,农民可以长期使用,但不能买卖、出租等,经营所得‘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一土地经营方式为

a.互助组         b.高级合作社      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

【解析】d。材料中有分田到户,自主经营的描述,这是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才出现的。

例2. (xx年广东单科,15)农村家庭连产承包责任制

a.克服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b.成为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唯一形式

c .实现了农村土地的私有化            d.取代了人民公社的政权组织形式

解析:a  根据书本也有表述和常识推断。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改革开放后实行的一种生产组织形式,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变革农村的土地经营方式和产品的分配方式,这是农业生产责任制的主要形式,并非“唯一”,故a正确,b、c、d错误。

例3.(08天津卷,39)粮食问题引发全球广泛关注,我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阅读以下图文材料产,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1)材料一的历史现象说明了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4分)

材料二 18至19世纪英国议会通过4763件圈地法案,共圈地269万公顷,1790年前后英国开始使用打谷机,以后使用许多新的农业技术和农业机械,粮食总产量17xx年为3.175百万夸特,1845年为18.665百万夸特(夸特:计量单位)。

(2)归纳材料二中18至19世纪英国农业发展的状况。(3分)并具体分析农业进步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4分)

材料三  我国粮食产量1959年3400亿斤,1961年2950亿斤(人均约440斤),1978年6000亿斤,1984年8000亿斤(人均约800斤)。

(3)指出材料三中反映的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我国粮食生产的不同状况,(2分)并从经济体制角度说明其原因。(4分)

(4)综上,指出古今中外促进农业发展的共性因素。(2分)

解析:

(1)材料一表明从西周到战国产量大幅度提高,主要说明了中国农业的发展。发展的原因可以从生产关系、生产工具、水利工程的兴修等方面回答,只要课本所学知识就可以。

(2)材料二英国农业的发展则与圈地运动、新技术和农业机械的运用有关。英国农业的发展和工业革命是相互促进的。要紧紧抓住和依托材料,并且结合历史事件的相关背景支分析,抓住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

(3)把粮食产量的阶段和中国农业政策结合起来去分析。

(4)三段材料农业的发展都和生产关系的变革及生产力(生产工具)的发展相关,要抓住这条主线。

答案要点(63分)

(1)战国农业生产发展(粮食产量提高)。铁农具、牛耕的推广,水利工程的兴修(郑国渠、都江郾),各国的变法,封建生产确立(私田取代公田)。

(2)圈地运动,新农机、新技术的使用,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发展)。

农业发展为工业革命奠定基础,工业革命为农业提供了更多新农机,促进农业发展。

(3)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粮食产量降低;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人民公社化运动削弱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4)提高生产力,改善生产关系。

【课时训练】

一、单选题

1.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是在  

a.沿海            b.内地            c.城市         d.农村

    2.饮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在研究新中国成立后的饮食文化后说:“60年代讨饭吃;70年代有饭吃;80年代选饭吃;90年代好饭吃。”下列史实与材料中所反映的现象出现有关的是①大跃进②人民公社化运动③改革开放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改革开放中,经过三次思想解放,我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所有制崇拜”和“计划经济崇拜”,其中冲破“计划经济崇拜”的关键事件是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xx大

    4. 春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也折射出了历史的变迁,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据此判断以下农家百姓春联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②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宏图③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①③②       d.②①③

    5. 1978年,以安徽风阳县小岗村农民严俊昌为首的几位农民按手印签订了分地生死文书。这说明当时中国

a.还没有明确的“包产到户”政策            b.“左”的干扰在安徽已经不存在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入人心          d.农村的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6.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克服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b、成为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唯一形式

c、实现了农村土地的私有化               d、取代了人民公社的政权组织形式

    7. 下列会议中,做出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决定是

      a.中共十三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xx大      d.中共xx大

    8.观察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图,其中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是因为实行了       

        a.社会主义工业改造             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9.“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的优越性和个人的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与之相关的选项是                                                

      a.土地改革    b.国有企业改革     c.人民公社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0.经济发展是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1979年凤阳一段花鼓词中唱到“说凤阳,道凤阳,

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包地包产后,家家生活大变样。”凤阳地区“家家生活变大样”的原因是

      a.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b.实施家族联产承包责任制

      c.创办乡镇企业                   d.改革国有企业

    11. 下边是我国某一历史时期的经济结构示意图,它反映的经济结构最有可能属于(    )

a.过渡时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12. 上世纪某一年,国务院修改和废止了400多份约束经商的文件,中国掀起了新一轮经济建设高潮。下海经商风起云涌,一批批人从体制内移身商海,这些人后来被归为“92派”。人事部统计,当年辞官下海者12万人,不辞官也投身商海的人超过1000万人。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最直接的原因是(    )

     a.中共八大决定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c.中共十三大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d.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3.下列这组图片与城市国有企业改革相关的内容是:

a.改革管理体制,把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

    b.改革所有制形式,建立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c.改革分配制度,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d.改革产权制度,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

14.1983年12月1日,商业部通告全国:敞开供应棉布。从此,自1954年9月19日开始使用的布票成为了历史文物,这说明:①中国已经全面迈向小康社会②政府改变了以行政手段调配资源的做法③中国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④中国的棉布生产已经出现了供过于求的局面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15.20世纪80年代,我国在改革的实践中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这条道路就是:

a.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农业             b.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c.确立土地承包关系                 d.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

16.1953年我国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是性质完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        b.后者是为了纠正前者的错误

c.是为了发展生产力而对生产关系的调整  d.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7. 1985年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第二次革命”,其本质含义是

      a.改变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               b.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改革不适应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

18.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安徽省凤阳县一个农村的十几户农民,曾写下一份契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全年上交公粮和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农民签下这份契约,说明

      a.农民认识到责任制是社会主义经济       b.农民要求加强党的领导

c.农民拥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农民要改变人民公社的体制

19.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增加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b.以按劳分配为主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实施债转股

20.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经济得到全面振兴的主要原因是   

a.坚持把农业放在首位                   b.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c.大力发展高新农业技术                 d.促进农业商品化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即将迎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地展开了;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

——中共xx大报告

      材料二  1998—xx年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

一一摘编自国家统计局网站

材料三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的挂牌仪式

材料四  xx年,我国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群众在教育、医疗、住房、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等六大民主领域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其中,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物价因素之后,城镇居民实际增长约13%,超过gdp增长速度;农民增长约8%。

                                     ——国家统计局网站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历史性变化”的伟大起点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一、二,概述“社会主义中

国的面貌”发生了哪些变化?

  

(2)从管理体制和所有制改革两方面,比较农村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同之处。中国90

年代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3)中共十四大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材料三表明国企改革的主要内容发生了什

么新的变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4)从材料四中,你能获取什么历史信息?简要分析其成因。

22.百年张裕见证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它经过了产生――发展――衰落――再发展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92年著名华侨实业家张弼士为实现“实业兴邦”的梦想,先后投资300万两白银在烟台建立了张裕葡萄酒公司。该公司采用欧洲现代醇酒技术生产优质葡萄酒,建立了窖内恒温为摄氏11度的亚洲唯一的地下大酒窖。它是我国最早采用现代科学技术酿造葡萄酒的大企业。19xx年孙中山先生为张裕葡萄酒公司题词“品重醴泉”, 以示嘉勉;19xx年,在为庆祝巴拿马运动竣工而举办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张裕葡萄酒公司送展的“可雅白兰地”、“红葡萄”、“雷司令”、“琼瑶浆”一举荣获最优等奖和4枚金质奖章。“可雅白兰地”因此被命名为“金奖白兰地”,成为世界名牌。这也是中国商品首次在国际上获得的殊荣。

材料二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张裕公司成了一家国有企业。……1994年公司进行了企业制度改革,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997年“张裕集团有限公司”挟品牌优势,成功发行8800万(b)股,成为国内同待业中首家上市公司,xx年张裕与世界葡萄酒巨头卡斯特集团合作,加速了张裕与国际化接轨的步伐。几年来,张裕集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了骄人业绩。

请回答:

(1)“张裕”建立后,仅用二十几年时间,就发展成为世界著名企业,请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迅速发展的原因。(8分)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张裕公司发生了什么变化?请指出变化的背景。(8分)

(3)综合上述材料,张裕公司的发展说明了什么?(6分)

第19课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10.  dacba   abddb   11-20. dddbb   ccdaa

二、非选择题:

21

(1)①起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②变化:改革开放全面展开;经济(或国民生产总值、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利润)持续稳定高速增长。

(2)①相同:管理体制方面,国家实行宏观调控、间接管理的体制(或都把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允许产品进入市场、自由买卖。)所有制方面,都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②标志:浦东开发(开放)。

(3)①新变化: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②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①信息: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或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②原因:改革开放解放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或政府重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2.

(1)政府实行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政策;民族资产阶级掀起“实业救国”热潮;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采用先进的技术。(8分)

(2)由国有企业发展为股份制公司;(4分)

背景: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分)

(3)经济的发展需要有政府的支持与有利的环境;先进的技术是发展的直接动力;只有不断调整、改革,企业才能充满活力。(6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教案   历史   高中历史   高一历史   凤阳   公有制   生产关系   经济体制   中国   经济体制改革   中共   农民   农村   我国   材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