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课标要求】
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1.列举罗斯福新政在金融、工业、农业和生活保障方面的主要内容。
2.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3.探讨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4.感受罗斯福不怕困难、锐意改革的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新政的内容,新政的影响。
难点:金本位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教材分析】
本课在整个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一课是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第三课是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产生深远影响的例证。本课共三目,分别讲述了三部分的内容。第一目承上启下,说明罗斯福上台的历史背景具有临危受命的特点。第二目是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第三目是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本课引言由彩图和文字两部分构成,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回顾本单元第一课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明确罗斯福上台及实行新政的历史背景。彩图描绘的是危机时期许多普通美国人栖身于破旧小屋,既能表明直观展示经济危机对美国人生活的打击,同时对引言中对胡佛反危机措施失败的文字说明起了补充作用,建议教师在授课时充分加以利用。引领学生回顾上课的结论:大危机的爆发,说明“自由放任”政策已经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发展,美国人民期盼出现一个强有力的政府,直接干预经济,克服危机。引言的第二段文字中罗斯福在接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的演说词中关键词是“新政”,这个词是本课的核心词,建议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紧紧围绕“新政”的“新”体现在哪里,引领学生用比较的方法寻找与从前的不同之处,然后总结其特点。
【三维目标】
 

【知识结构】

【知识梳理】
一、临危受命
1、罗斯福新政的背景。(点拨:结合第一目提炼。)

二、实施“新政”
2、新政的特点。(点拨:结合第二目的1段。)

    3、新政的主要内容。(点拨:结合第二目的2、3、4、5、6段,提炼结论性语言,注意具体措施的理解)
     内容                具体措施
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三、摆脱危机困境
  4、新政的影响(点拨:结合第三目, 提炼结论性语言)

【能力提升】
1、 角色扮演:
有的学者认为:“罗斯福之所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拥有一个美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的‘智囊团’并能充分地发挥它的作用。”他的智囊团里有大学教授、社会工作者、工人活动家、律师、金融家等,正是这批智囊人物,成为罗斯福作出决策时的主要思想来源。
假如在座的同学们是罗斯福的“智囊团”成员,请你们为罗斯福总统出谋划策。搞个“小 创作”。

2、 马克思与罗斯福的一段穿越时空隧道的对话:
马:小罗,最近很忙吧。天国也有点乱啊。
罗:噢,为啥?
马:因为你啊。列宁跑来说,社会主义大有希望啊。亚当•斯密最近都不来串门了。
罗:哈哈。
马:看了你的新政,起先我倒真地心动过,后来开始心忧了,甚至还有点心灰起来
罗:哦?呵呵。虽然有些工人领袖认为看到了美国从“usa”变为“ussa”的希望,虽然有的人叫嚷着要实行法西斯,虽然最高法院的确宣布很多新政法令违宪,但是,作为一个国家,我们…… 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运用。”
请回答:1、所谓“彻底的革命”是指什么?
        2、“旧民主秩序”是指什么?“新应用” 是指什么?
        3、“新应用”取得了那些成就?新政的实施是否如罗斯福所说的“永远地纠正”了“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为什么?

3、罗斯福,一位出身高贵的总统,一位腿部残疾的总统,一位空前绝后的总统,一位最终成就了伟业的总统,他的成功得益于他的优秀品质。请同学们根据对他的了解,展开讨论: 你觉得他的哪些优秀品质支撑起他的成功?或许这正是我们实现梦想所需要的。

【练习巩固】
1.罗斯福新政的下列措施中,具有建立诚信机制作用的是                      ( b )
a.推行“以工代赈”,增加失业者的就业机会  b.整顿银行,成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
c.奖励农民压缩产量,调整生产结构         d.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2.美国国会于1933 年6月16日通过了《全国工业复兴法》,1935 年5 月27日,最高法院在审理一起案件中宣布《全国工业复兴法》违宪。这一转变不能说明          ( d )
a.美国政治生活中的分权制衡原则 b.最高法院信奉自由放任政策,敌视“新政”立法
c.美国国会有立法权,最高法院有解释宪法的权力
d.《全国工业复兴法 》不适应当时美国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3.在罗斯福新政中,既直接提高就业率,又为经济发展开拓了广阔空间的措施是     ( d )
a.恢复银行信用  b.调整农业经济  c.规范企业行为  d.举办公共工程
4.罗斯福说:“为了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陷,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这表明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                                                ( c )
a.用提高国家垄断的程度来消除经济危机      b.用发展经济的手段来缓和社会矛盾
c.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政策调整  d.对世界经济旧秩序的一次新改革
5.罗斯福新政与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计划经济的本质不同在于                  ( c )
a.国家干预经济的程度不同                 b.对生产关系局部调整的力度不同
c.所有制形式不同                         d.对工人的措施不同
6.罗斯福推行新政所产生的影响有                                          ( c )
①使美国摆脱了危机,恢复了社会生产力  ②使广大的中下层民众得到一定的好处
③改变了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            ④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7.1931年美国处于“过剩危机”时,经济学家凯恩斯曾把那些上街购物的家庭妇女称作爱国者。他说:“现在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勒紧裤带过日子,而是一种发展扩张,积极活跃的精神状态,要多干一些实事,多买一些东西,多制造一些商品。”从经济学上看,凯恩斯的“消费爱国论”是                                                                  ( b )
a.没有看到“过剩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必然结果
b.表明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c.没有看到消费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
d.提倡超前消费,反对勤俭节约
8.罗斯福说:“为了永远纠正我们经济体制中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这表明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                                          ( a )
a.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性调整
b.用提高国家垄断的程度来消除经济危机
c.在保护资本家利益的前提下改善工人和小生产者的状况
d.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整,扩大国营经济成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8

标签:教案   历史   高中历史   高一历史   罗斯福   凯恩斯   新政   最高法院   自由放任   目的   美国   总统   危机   作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