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讲《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导学案

第12讲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考点内容 年份 题型 题号 分值 考查方式 1 物质的变化 XX 选择题 10 2 以常见的实验、生活、自然现象为对象,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物质的变化 XX 选择题 10 2 以常见的生产、生活现象为对象,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物质的变化 2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XX 选择题 10 2 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本讲内容在XX年我省中考中主要考查了物质的变化,在考查本单元知识时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并结合常见的生产、生活现象,生活常识对考点进行考查,占试卷分值为2分,预计XX年我省中考仍然会延续以前的形式,且考查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关系的可能性比较大。  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 ____________的变化 本质 区别 没有________生成 有________生成 微观 变化 构成物质的粒子本身____________,变化的是粒子的______ 构成物质的粒子__________,变成了________的粒子 宏观 现象 通常在______和______方面发生改变 常伴随____、________、________等现象及吸热、放热、发光等能量变化 举例 水的三态变化、玻璃破碎等 木炭燃烧、钢铁生锈等 联系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往往同时发生,在化学变化过程中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物理变化过程中______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温馨提示】爆炸、变色、发光、放热等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锅炉、气球等因压强过大而发生爆炸,清水中滴入红墨水,电灯泡发光、放热等都属于物理变化。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概念 物质不需发生________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________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确定 方法 直接观察或用物理方法 利用化学变化来观察和测定 性质 内容 颜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可燃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稳定性、氧化性等   2.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用途 【温馨提示】物质的性质的描述在物质变化的基础上增加了“可以、不可以”“能、不能”“容易、不容易(难)”“具有”等词语。如铁生锈为化学变化,而铁容易生锈则为化学性质。描述物质变化时一般表示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多用“变成了”“生成了”等词语。 命题点1 物质的变化  (XX·河北)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水通电分解 b.物体热胀冷缩 c.手机电池充电 d.植物光合作用 思路点拨: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手机电池充电过程中消耗了电能,将电能转化为蓄电池的化学能储存在电池中;植物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阳光的作用下,利用二氧化碳和水生成有机物和氧气,以上变化过程中均有新物质生成。 判断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关键是: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1.(XX·邯郸一模)下列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熔化 b.升华 c.爆炸 d.燃烧 2.(XX·河北)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给轮胎打气 b.粮食酿成酒 c.铁水铸成锅 d.过滤粗盐水 3.(XX·安徽)下列生产、生活中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命题点2 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XX·河北)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 a.镁粉用于制作照明弹 b.钨用于制作白炽灯 c.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氦气用作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 思路点拨:镁粉用于制作照明弹是利用镁和氧气反应的性质;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是利用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的性质;氦气用作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是利用氦气不活泼的性质;利用钨的熔点高这一性质制作白炽灯丝。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物质的性质。                     4.(XX·邯郸一模)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氧气用于气焊 b.干冰用作人工降雨 c.生石灰用作干燥剂 d.硫酸用于处理碱性废液 5.(XX·石家庄裕华区毕业模拟)在我们身边化学无时无处不在,下列洗涤方法主要利用了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无水酒精清洗手机屏幕 b.含烧碱的洗涤剂去除油烟机上的油脂 c.清水洗涤衣服上的白色汗渍 d.汽油洗涤衣服上的油迹 6.(XX·石家庄十八县重点中学联考)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洗洁精具有乳化功能,用于去除油污 b.用碳素墨水写文字档案,便于长期保存 c.石墨的导电性比铜差,故可用作半导体 d.钨丝的熔点高,可用于制作白炽灯的灯丝 第三单元 物质的化学变化 第12讲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选择 1.(XX·张家口一模)物质世界充满了变化,如图所示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2.(XX·广东)下列过程是通过物理变化获得能量的是(  ) a.水力发电 b.煤燃烧发电 c.炸药爆炸开山修路 d.汽油燃烧驱动汽车 3.(XX·娄底)下列描述中表达的是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干冰能升华 b.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c.氢氧化钠在空气中易变质 d.水蒸发产生水蒸气 4.(XX·石家庄二模)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 a.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用水作为暖气的传输介质 c.用碳素墨水书写档案资料 d.用氮气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5.(XX·扬州)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表述错误的是(  ) a.铝可用作导线 b.医用酒精可用于杀菌消毒 c.氢氧化钠可用作调味品 d.二氧化碳可以用于灭火 6.(XX·廊坊广阳区二模)下列现象,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敞口放置的澄清石灰水中有白色固体析出 b.敞口放置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有白色固体析出 c.浓硫酸溅到木材上,木材变黑 d.长期掩埋于地下的铁器上产生红褐色斑点 7.(XX·石家庄十八县基础摸底联考)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 a.鸡蛋清凝固 铝制品压制铝箔 b.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 燃放烟花 c.铁水铸成锅 灯丝熔断 d.粉笔写字 食醋除水垢 8.(XX·佛山)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用途等说法正确的是(  ) ①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②石墨可作电极 ③氧气可用作燃料 ④氢氧化钙能改良酸性土壤 ⑤kno3属于复合化肥 ⑥生活中可用氢氧化钠来除去炉具上的油污,也可治疗胃酸过多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⑥ 9.(XX·佛山)XX年5月16日,山西省阳城县某化工有限公司发生一起二硫化碳(cs2)泄漏事故。二硫化碳是一种易挥发、易燃、有毒、难溶于水的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二硫化碳中硫的化合价为-2价,它属于氧化物 b.二硫化碳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很难发生化学反应 c.二硫化碳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试剂,应该密封保存 d.二硫化碳泄漏后,可用水稀释溶解除去 10.(XX·烟台)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错误的是(  ) 物质 用途 性质 a 二氧化碳 作气体肥料 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b 熟石灰 改良酸性土壤 熟石灰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c 氮气 用于食品防腐 氮气的化学性质较稳定 d 洗洁精 洗涤油污 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 二、填空及简答题 11.(XX·天津)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现有①氮气 ②盐酸 ③淀粉 ④熟石灰 ⑤金刚石 ⑥氯化钾,选择适当物质填空(填序号)。 (1)可用作钾肥的是________; (2)可用来裁玻璃的是________; (3)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是________; (4)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________; (5)焊接金属时常用作保护气的是________ ; (6)米和面中含有的糖类物质主要是________。 12.(XX·济宁)下面几种物质的具体应用,分别利用的性质是: (1)干冰用于人工降雨________; (2)“金粉”(黄铜粉)用于装帧烫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紫甘蓝汁液用作酸碱指示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浓硫酸用作干燥剂__________。 第三单元 第12讲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考点解读考点1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 生成其他物质 其他物质 其他物质 没有发生变化 间隔 发生了变化 其他物质 状态 形状 变色 生成气体 产生沉淀 一定 不一定考点2 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 气味 状态 硬度 密度 熔各个击破例1 b例2 b题组训练 1.d 2.b 3.c 4.b 5.b 6.c整合集训 2.a 3.c 4.b 5.c 6.b 7.d 8.c 9.c 10.a(1)⑥ (2)⑤ (3)② (4)④ (5)① (6)③(1)易升华 (2)具有特殊的颜色和金属光泽 (3)遇酸碱发生特定的颜色变化 (4)具有吸水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教案   化学   初中化学   九年级化学   熟石灰   物理变化   物质   性质   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选择题   用途   发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