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第三节  快与慢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第三节  快与慢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的公式和单位
     初步尝试测量、计算速度
   2. 过程与方法
     借助多媒体让学生体会物理思维过程
      通过自主设计实验,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课堂学生自主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体验物理实验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 速度的概念
  2. 常见两种速度单位的换算
  3 .速度的测量
 教学用具: 皮卷尺、秒表、课件、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
  一、快慢的比较
播放录象,比较奥运会游泳运动员游泳的快慢?
  学生分析讨论,得出比较快慢的两种方法:
  方法1.相同时间比路程方法       
2.相同路程比时间
 举例:飞机与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
  学生用上述方法比较两者谁运动的更快?
  提出问题:如果飞机与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均不同,如何比较快慢?
启发导出“速度”的概念。
  师生讨论板书:
速度的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关系式:速度=路程/时间
单位:米/秒  
生活中速度的常用单位―――km/h
单位换算:1m/s=3.6km/h
  引导学生:
     观察汽车仪表盘加强速度单位的印象。
     讨论速度两个单位的换算值,比较两者的大小。
 二、速度的大小
  学生估测自己步行的速度,感受大小。
  质疑:学生的估测是否准确?如何测出自己步行时的速度?
 学生讨论,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选取实验器材。
  学生自主实验,3位同学从教室的一端步行到另一端,第4位同学利用秒表测出步行的时间,第5位同学利用皮卷尺测出步行的路程,并记录实验数据,全体同学处理实验数据。
实验次数 路程 时间 速度
1     
2     
3     
 
 
 
教师只作适当指导,并点评刚才的学生实验。
  利用学生测量的路程和时间,说明计算题的规范解题格式。
  观察“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学生了解常见物体运动的速度,并与自己的步行速度相比较,增加感性认识。
  学生板书练习计算题的规范解题格式。
课堂小结:自己回顾本节学过的知识,整理相关内容。
家庭作业:请同学们测量自己回家时上楼的速度。
课后反思
1 物理教学离不开现实的物理情景。由于受课堂客观条件的限制,生活中的物理情景学生无法见到(如游泳比赛)。运用信息技术展示这一场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 由于学校教学条件的限制,学生实验(如测步行速度)难以开分组实验。利用信息技术能解决实验在空间、时间和器材等方面的限制,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实验过程中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9

标签:教案   物理   初中物理   八年级物理   快慢   路程   测量   课堂   速度   单位   时间   方法   学生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