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第五章知识点总结(苏科版)

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
         1千米=1000米=103米;1分米=0.1米=10-1米
         1厘米=0.01米=10-2米;1毫米=0.001米=10-3米
         1米=106微米;1微米=10-6米。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2)平移法:方法如图:(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如(a)怎样用短刻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请说出两种方法?
  (b)怎样测量学校到你家的距离?(c)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请把这三题答案写出来)
      (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7.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8.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9.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0.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11.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2. 速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s=vt   
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千米/小时。1米/秒=3.6千米/小时
      13.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14.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用公式:;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平均速度。
      15. 根据可求路程:和时间:
      16. 人类发明的计时工具有:日晷 沙漏 摆钟 石英钟 原子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教案   物理   初中物理   八年级物理   刻度尺   机械运动   参照物   快慢   千米   知识点   误差   物体   测量   长度   速度   苏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