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生活中的透镜

3.2  生活中的透镜教材分析: 1. 教材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  2.教材简析 :在初步认识透镜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应用到的透镜,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的理解透镜,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科学意识。并且在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乐趣。  3.教材所处地位和作用:     本章主要介绍透镜的基础知识和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初中物理光学知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掌握光学元件应用的关键内容。整章内容安排非常符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生活中的透镜》这节安排在第二节,在学生学习了透镜的基础知识及其对光的作用后,能够进一步对透镜成像的知识有感性的认识。这个顺序安排使学生能具体、生动地认识透镜的成像特点及生活应用,能引起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求知欲,有利于下节课开展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活动,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相对于旧课程安排先探究规律,再认识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更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 4、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和方法   1.经历使用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通过观看实验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的主要特征。 3.过自制水滴放大镜,初步感受等效原理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模拟相机的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   2.培养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情感。   3.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5、教学重难点: 重点: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工作原理及成像特点。 难点:凸透镜成实像、虚像的理解。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流程:课前复习 情景引入 课堂教师引导 学生具体操作、结合课件演示 学生归纳小结各知识点 小结 课堂练习 布置作业。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意图一、 复习 提问:透镜分为哪两种?它们各自对光有什么作用?学生思考 回答巩固前学二、导入 透镜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屏幕显示),透镜在这些仪器中起什么作用?这节课我们来学习3.2《生活中的透镜》。(板书) (过渡) 此时此刻我们欢聚一堂这美好的一刻用什么记录? 其中最常用的是照相机,它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是怎样的?学生思考 学生思考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积极参与者,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学生联系生活,开阔视野三、新授 (一)照相机 1.介绍结构(看屏显),闪光灯、快门、光圈、调焦环、镜头、胶卷、暗箱。 2.让学生说说各部件的作用。(教师补充说明) 3.演示照相机成像过程(屏显)。 (1)教师出示模型。 (2)提问:凸透镜和薄膜相当于照相机的哪个部件? (3)使物体靠近远离透镜观察像,像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同时暗箱是拉长还是缩短了? (4)学生利用照相机模型找到老师的像 问:你认为像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物距大于像距) 归纳:不管怎样,在膜上成的像相对于物体都是缩小的,此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和像到凸透镜的距离谁更远一些?请学生回答 小结:照相机的工作原理:当物体离凸透镜比较远时成倒立、缩小的像。(板书) (过渡)问:凸透镜在照相机上应用,可以成倒立缩小的像,那它能不能成其它的像呢? 此时将投影胶片上的像投影到天花板上,让学生观察天花板上所成的像是一个倒立放大的像,这种仪器叫投影仪。学生观看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动手操作 动手操作并回答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猜测给学生充分发言的时间和机会,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乐于交流讨论,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认识成像过程 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使学生产生疑问,而后用实事说明(二)投影仪 1.介绍结构,反光镜、凸透镜、灯泡,屏幕。 2.教师操作让学生观察其成像的过程。 3.投影仪的工作原理 (1)问:投影仪成的像是放大的,那它所成的像与原物体有什么差异?教师让学生看投影片上字母f的方向和开口一侧向着哪个方向放置,同时观察像的情况。 (2)引导学生归纳出像是上下颠倒,而且左右也颠倒。 (3)让学生观察投影片(物体)到镜头的距离和像到镜头的距离谁较近一些,得出结论:物体到镜头的距离较近些。 小结: 投影仪工作原理:当物体离凸透镜比较近时成倒立、放大的像。(板书) 4.提问:要想在屏幕上得到正立的像则投影片如何放置? (过渡) 5.如何能让我们看着方便,字打在屏幕上? 平面镜作用: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凸透镜用在投影仪中可以成倒立放大的像,如果老师的手扎了一个刺,看不清怎么办?请学生猜测,此时请学生拿起放大镜。 (三)放大镜 1.让学生利用放大镜看书本文字。 (1)学生观察其成像特点,并回答观察到的像的特点。 (2)让学生用纸承接像,看能否承接的上。 (3)让学生观察放大镜到字的距离的远近变化与所看到的字的大小的变化情况。 2.小结: 放大镜工作原理:通过放大镜看到的应是正立、放大的像,并且物体距离放大镜要在一定范围内。(板书) (过渡) 如果现在看不清书上的字也没有放大镜,大家能不能用桌面上的东西解决一下? 引出水滴放大镜 对比三者的像,思考是不是都能用光凭承接? (四)实像、虚像 课件展示:观察实、虚像的形成原因。 (4).归纳(板书) 小结:实像:由实际光线相交而成,能用光屏承接; 虚像:不是实际光线相交而成,不能用光屏承接。 3.问: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分别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并补充完板书。                                                                                                                                                                                                                                                                                                                                                                                                                                                                                                                                                                                                                                                                             学生观察 学生观察 学生思考回答操作 学生猜测回答 动手操作并回答问题 学生动手操作 学生归纳总结 学生思考回答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巧妙设疑,引起学生的认识冲突,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 培养动手解决问题能力 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及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归纳总结的能力  四、本节总结:(学生填表格)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透镜在生活中应用的三个特例: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它们都借助于透镜而成像,并各有特点。还学习了实像和虚像的特点。积极思考本节学习的过程、知识和方法。对学习的过程、知识和方法的总结。 五、巩固练习及作业:略 六、板书设计: 3.2 生活中的透镜 工作原理镜头的作用物体到凸透 镜的远近像的特点放大或缩小正倒实虚像物同异侧.照相机相当于凸透镜比较远缩小倒实异侧投影仪相当于凸透镜比较近放大倒实异侧放大镜相当于凸透镜很近放大正虚同侧实像:实际光线相交而成的,光屏能承接所成的像。 虚像:不是实际光线相交而成的,光屏不能承接所成的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教案   物理   初中物理   八年级物理   透镜   实像   凸透镜   虚像   板书   投影仪   放大镜   照相机   物体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