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课第一框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受法律保护  教学设计

第十二课第一框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受法律保护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财产所有权、合法财产的含义。理解我国公民的财产所有权受法律保护。能够结合实际,学会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财产所有权。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学生讨论,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分析能力和联系实际依法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尤其增强学生依法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的意识。
教学重点:财产所有权的法律保护。
教学难点:财产所有权包含的四方面具体内容。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课前预习,明确本框的知识要点:
1、 什么是财产?在生活中,哪些东西是财产?
2、 什么是财产所有权?它包括哪些内容?它们的关系如何?
3、 阅读课文p46—47,填写下列表格:
 含义 举例说明
占有权  
使用权  
收益权  
处分权  
4、 什么是合法财产?举例说明。
5、 我国通过哪些法律手段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二、 组织教学
(一)复习提问:请问第十一课我们学习的是公民在哪一方面的权利和义务?
(二)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在第十一课讲了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从今天开始,我们讲公民在经济生活中的权利和义务。
(三)师生共同分析课文
一、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受法律保护
1、什么是财产所有权(事例法、讨论法、)
(1)、学生例举事例说明什么是财产。
(2)、播放动画“张老汉的拖拉机”。
请同学们看图,结合课本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 拖拉机是干什么用的?它是属于什么物资?
归纳:拖拉机是进行农业生产用的。它属于生产物资。
2) 张老汉将拖拉机买回家,说明拖拉机是张老汉的什么?
归纳:合法财产。
3) 张老汉将拖拉机放在自己的家里对吗?原因是什么?
归纳:对。因为拖拉机是张老汉的合法财产,张老汉有对拖拉机的实际控制权,即占有权。
4) 张老汉在对自己的合法财产——拖拉机行使什么权利?
归纳:张老汉在用拖拉机耕地,是行使他对合法财产的使用权。
5) 张老汉在农忙时将拖拉机出租,他的做法是否正确?原因是什么?
归纳:张老汉的做法是正确的。因为公民有权用自己的财产取得经济利益,这是公民对财产的收益权。
6) 张老汉将自己的拖拉机出卖是在行使其对什么的权利?
归纳:张老汉在行使其对拖拉机的处分权,是属于法律上的处分。
7) 张老汉有权对拖拉机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原因是什么?
归纳:张老汉对拖拉机拥有财产所有权,我国民法通则第71条规定:“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3)、畅所欲言:请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公民对自己的财产依法享有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
问:你对哪些财产拥有所有权?(过渡)
(4)、(拓展区)你说我说:张先生从国外带回一架高档照相机,只用了两个月,就被13岁的儿子瞒着他,以XX元的价钱卖给了他同学的哥哥。张先生知道后,向买方索要,并欲将XX元钱还给对方,但对方声称张的儿子有卖相机的权利,他们之间的买卖行为已生效,不同意还给张先生。
学生分组讨论:张先生儿子的买卖行为是否有效?
归纳总结:我国民法通则第11条和第12条规定:“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
根据这些规定,一般情况下,10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从上述材料看,一个只有13岁的孩子属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他只能进行简单的与其智力年龄相适应的民事行为。出卖家里的高档照相机的行为已经超出了13岁的孩子的行为能力。因此,其与买方之间的买卖行为应是无效的。我们今后要注意做一个合法的好公民,一个家里的好管家,决不能做材料中13岁男孩所做的事,你对家里的财产只有使用权,当你征得父母的同意后可以行使对财产的处分权(如花钱购买生活资料,将一些东西赠给或卖给别人),收益权(如储蓄压岁钱)
那么,你知道什么样的财产受法律保护?现在,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进入动脑区。
2、财产所有权的法律保护(事例法、讨论法、)
(动脑区)活动:请你当法官
下列公民的财产所有权是否受法律保护,为什么?
1)、张强从事劳动获得的工资
2)、李某赌博赢得3000元钱
3)、小商贩陈某新近的一批黄色光盘
4)、演员小赵将钱存入银行依法获得的利息
5)、小杨买彩票中奖的500万元
6)、刘某撰写文章依法获得的稿费
学生讨论,归纳:只有公民合法的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财产的所有权才受国家保护。国家不保护非法财产的所有权,国家保护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那,什么是合法财产呢?
(1)、什么是合法财产 取得财产的   方式、方法、内容符合法律     规定
(2)、公民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案例教学法、讨论法)
   (请你参与)请同学看屏幕:小文同学的文曲星借给别人使用而出现了下面的情况,你认为采取哪种方式可以保护合法财产的所有权?请同学亲自上机操作。(联线)
          面对归属问题的争议        请求排除妨害
          面对可修复的争议          请求赔偿损失
文曲星    只借不还                  请求确认所有权
          损害至无法使用            请求恢复原状
以上通过民事法律手段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是最普遍的做法。
所谓民事法律手段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所有权,是指我国《民法通则》中规定的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侵占、哄抢、破坏,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冻结、没收私人财产的行为。如果有人侵犯了公民的合法财产或公民的合法财产受到了侵犯,公民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论“请求确认所有权”、“请求恢复原状”、“请求排除妨碍”、“请求赔偿损失。”
归纳:1)、民事法律手段——最普遍的做法
a、请求确认所有权b、请求恢复原状c、请求排除妨害d、请求赔偿损失
想一想:当公民的合法财产所有权遭到严重侵害时,则要通过什么法律手段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所谓刑事法律手段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所有权,是指我国《刑法》第五章对侵犯财产的犯罪行为及处罚的规定。归纳起来有以下向种情况:“抢劫罪”、“盗窃罪”、“诈骗罪”、“抢夺罪”、“聚众哄抢罪”、“侵占罪”、“敲诈勒索罪”,将对应受的刑罚处罚都做出了规定。
2)、刑事法律手段——最严厉、最有效的保护方法
议一议:这两种法律手段的区别是什么?
学生讨论并归纳:
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侵犯的情节是不同的。民法中说是“哄抢”,而刑法中则说是“聚众哄抢”,聚众与一般哄抢是情节不同的。因此情节严重的用刑事手段解决,大量的普遍的用民事方法解决。
公民的合法财产受法律的保护,一种是通过刑事法律手段保护,一种是通过民事法律手段保护。我们应该学会用法律的手段保护自己,自己也要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社会主义提倡拾金不昧,如果昧而不还,必将受到道德的谴责和法律的制裁,拾到钱物不属于合法财产,不受法律保护。
(三)小结——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四)课堂练习
1、不定项选择题
1)、某公民在获得体育彩票特等奖500万元后,捐款50万元以支持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其行为是(       )
a对自己的财产依法占有         b对自己的财产依法使用
c对自己的财产依法处分         d对自己的财产依法收益
2)、下列属于公民合法财产的是(      )
a公民通过劳动获得的依法扣除所得税后的财产收入
b公民将现金存到国家审批的银行获得的税后利息
c公民放高利贷所得收入      d公民获得荣誉颁发的税后奖金
2、材料分析题
  某日,朱某在北京西城区某市场上,与人合谋,用计哄抢了市场上邹大爷的六只鹦鹉。事后,邹大爷一纸诉状,把朱某告到了法院,请问:如果你是法官,你该如何对这一事件进行判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教案   政治   初中政治   八年级政治   所有权   法律保护   公民   财产   拖拉机   归纳   民事   收益   手段   权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