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活动(一)2,5的倍数的特征

一、教学目标
1、在100以内的自然数表中,能正确找出2、5的倍数,并在这一活动中,初步感悟2、5的倍数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归纳特征,理解偶数、奇数的意义。
2、能运用2、5倍数的特征,正确、迅速地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的倍数。
3、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的奥妙;在运用规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二、教材分析
教材上的内容安排比较合理:1、先认识5的倍数的特征,再认识2的倍数的特征,最后认识奇数和偶数,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以前的教材一开始就安排学习2的倍数的特征,概括2的倍数的特征,难度非常大。因为2的倍数的特征是: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而概括5的倍数的特征相对容易的多,因为5的倍数的特征是: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本册教材适当地调整顺序,先让学生概括5的倍数的特征,学生通过观察,很自然地就能说出: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在此基础上,再学习2的倍数的特征,可以说是水到渠成;最后认识奇数和偶数。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倍数和因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内容将为以后学习3的倍数特征奠定了基础。
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五年级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归纳概括能力已逐步形成,他们很愿意自己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归纳整理、找出规律。他们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主动性已比较强了,他们有能力去探索2、5的倍数特征。但是概括2的倍数特征比5的倍数特征难一些,教师要适当地进行指导。
四、教学设计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师:老师有一项绝技,不用计算就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你们相信吗?
生:不相信。
师:请你说出一个数来考考老师,好吗?
生自由报数:如: 85、76、978、785、84、72、90、47、……
师:85是5的倍数,不是2的倍数。
师:76是2的倍数,不是5的倍数。
师:978是2的倍数,不是5的倍数。
师:785是5的倍数,不是2的倍数。
师:84是2的倍数,不是5的倍数。
师:72是2的倍数,不是5的倍数。
师:90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师:47既不是2的倍数,又不是5的倍数。
师:现在你们相信了吗?
生:相信。
师:你们想不想学这项绝技呀?
生:想。
师:请同学们猜一猜2或5的倍数特征会和什么有关系?
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好。今天我们就来研究2、5的倍数特征。(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总结2、5的倍数特征
1、活动一:5的倍数特征的探索
师:(出示教材第4页的表格)请同学们在下表中把5的倍数找出来,并做上记号。找完以后,同座同学可以互相检查与讨论。
师:刚才在划的过程中,你们发现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生: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板书:5的倍数的特征是:个位上是0或5)
师:请同学们猜想一下超过100还有这个特征吗?你能验证吗?
生:经过验证得出超过100也有这个特征。例如:485、3920等等都是5的倍数。
师:这几个数的个位上都是……
生:0或5
师:所以485、3920等等都是……
生:5的倍数。
师:5的倍数特征你们学会了吗?在下面数中圈出5的倍数。并说出为什么这么圈?
28 45 53 80 75 34 89 95
2、活动二:2的倍数特征的探索
师:我们再来讨论一下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还是利用这个表格吧。
师:请同学们在下表中把2的倍数找出来,并做上不同的记号。找完以后,同座同学也可以互相检查与讨论。
师:谁能说一说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生:它们个位上都是双数。
师:个位上是双数,具体是指哪些数?
生:个位上是双数是指0、2、4、6、8。
师:那么2的倍数个位上非要双数,单数行吗?
生齐说:不行。
师:那请你任意写一个个位上是单数的数,验证一下你们的结论。
(学生验证不行。)
师:那看来2的倍数个位上一定要是0、2、4、6或8。
(板书:2的倍数的特征是:个位上是0、2、4、6或8)
师:请同学们猜想一下超过100还有这个特征吗?你能验证吗?
生:经过验证得出超过100也有这个特征。例如:458、3920等等都是2的倍数。
师:刚才同学们举例个位上都是双数,也可以说个位上是偶数。
生:我还发现它们个位上都是2的倍数。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
那么怎么知道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生: 只要看它是不是2的倍数。
生:个位上是不是0、2、4、6或8
师:个位上是0、2、4、6或8的数是2的倍数,是偶数,反之就是奇数。
师: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你们会判断了吗?
生:会了。
师:那我来考考同学们。
师:(1)请学号是奇数的同学起立;请学号是偶数的同学起立。
(2)判断自己的学号是不是2或5的倍数。
师(小结):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观察、验证,总结了2、5的倍数的特征。下面我们利用2、5的倍数特征来解决一些问题?
3、活动三:你说我答
(1)按要求说数:奇数、偶数、2的倍数、5的倍数等。
(2)我说数,你说数学词语。
(三)运用模型,形成技能
1、练一练
(1)第5页第1题,把下列数按要求填入圈内。哪些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2)第5页第2题。
2、游戏:数字卡片,添加或减少
口袋里有0——9的数字卡,摸出几可以和“5”组成2的倍数;摸出几可以和“5”组成5的倍数。
(四)全课小结
师: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五、教学反思
教学后感觉自己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有:一是成功的课堂引入。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本节课我是这样引入的:老师有一项绝技——不用计算就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请你说出一个数考考老师。学生听后兴趣盎然,个个踊跃。考验老师结束后,再引出课题,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二是紧密地联系学生的生活。本节课充分利用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学号,使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即是数学。在学生认识奇数和偶数后,安排了“请学号是奇数的同学起立”、“请学号是偶数的同学起立”的练习,以及判断自己的学号“是不是2或5的倍数”的练习,这些练习内容使枯燥的数字练习变得生动了。
不足之处是: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猜想。猜想可以锻炼孩子们的创新思维,但猜想必须具有一定的基础,需要因势利导。在课的导入阶段,我组织学生进行猜想,由于学生缺乏猜想的依据,因此,他们的思维不够活跃,甚至有的学生在“乱猜”。这说明学生缺乏猜想的方向和思维的空间,也是教师在组织教学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六、案例点评
这节课有几个亮点:
1、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
本节课充分利用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学号”,使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生活即数学”。学生在认识了奇数和偶数后,教师安排活动:“请学号是奇数的同学起立、请学号是偶数的同学起立”。这巩固了学生对奇数和偶数意义的理解。接着又安排“判断自己的学号是不是2或5的倍数”,就使枯燥的数字教学变得生动了,学生对规律的运用更灵活了,学生比较喜欢这样的形式,教学效果好。
2、让学生经历“观察、实践、发现、验证、总结规律”的全过程
整节课学生经历了“观察,动手,发现规律、验证规律、得出结论,运用规律”的过程。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联系。”离开了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的发展将是空中楼阁。通过活动落实教学任务,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自己去体验,能有效促进学生主体的发展。学生经历和感悟“观察,动手实践,发现规律、验证规律、得出结论”的学习过程比学到的数学知识更有价值。如果教学中能长期坚持运用这些学习方法,而且学生一旦形成自己自主的学习方式,那将是非常可贵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教案   数学   小学数学   小学五年级数学   倍数   特征   双数   奇数   偶数   学号   个位   规律   同学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