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课《母鸡》教案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情感经历。
   2、 了解母鸡的生活习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
   3、 比较本文与《猫》在写法上的异同点。
4、由母鸡的行为体会母鸡的无私无畏、日夜操劳,感受母爱的伟大,从而明白母爱,尊重母亲。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作者对母鸡情感的变化,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
2、比较《母鸡》和《猫》在写法上的特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文插图或其他母鸡带小鸡的图片。学生了解母鸡的生活习性,搜集有关母鸡的奇闻轶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 描述母鸡形象导入课文1、出示幻灯母鸡图片提问:在大家眼里,母鸡是个怎样的动物?2、导入:其实,动物的行为通常都是出于本能,并没有什么思想在支配它,可同学们描绘的母鸡却各不相同,这是因为你们在介绍它时不知不觉中加入了自己了意识。那么,在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板书课题)交流关于母鸡见闻二、 自读自悟,理解内容        (点拨学生说出作者对母鸡情感的变化)1、自读课前“导读”中的内容,认真朗读课文,达到读流利、读正确。边读边思考“导读”中提出的两个问题:
(1)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一致怎样的母鸡
(2)比较一下,本文和《猫》两篇课文在写法上各有哪些特点?2、  检查预习的基础知识。3、  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4、  各小组交流读文后的收获并解决导读中的第1个问题。5、    各小组汇报。板书:(讨厌    敬重)1         自主阅读,边读边批注。    2 思考导读中的问题。三 体会作者态度的转变1、 组织讨论:(1)本文围绕母鸡令人讨厌和值得敬重的原因写了哪些事例?(2)谈谈自己关于母爱的理解。(3)作者后来对于没有带小鸡的母鸡还会一如既往的讨厌吗(4)课文最后一句“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能否改为“我不再讨厌母鸡了"?为什么?2  指导朗读1 先小组内讨论再全班交流。感爱母爱的伟大。 比较写作特点1 组织讨论:《母鸡》和《猫》都是老舍先生描写动物的文章,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根据学生的回答做好引导)2 引导学生从情感表达上体会两篇文章的不同之处。1 根据教师的提示,深入体会两篇文章的写作特点。  练习说话1 看文中插图或幻灯片练习说话:描绘母鸡带小鸡的情景。2  推荐学生阅读《麻雀》 《柱子上的母鸡》发挥想象感受母鸡的可敬。板书设计:       伟大的母亲——(16 母鸡)  ——英雄讨厌 _________________敬重负责    慈爱   勇敢    辛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教案   语文   小学语文   小学四年级语文   母鸡   老舍   敬重   写法   课文   母爱   小鸡   讨厌   作者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