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苏教版国标本教案3篇+练习+资料)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理解有关词语,用“奇妙”“甚至”造句。
   3、通过反复朗读,理解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课题
   同学们, 我们来对诗好吗?老师说上半句,你说下半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海内存知己
  (1)会对吗?齐对(天涯若比邻)
  (2)连起来读两遍。
  (3)这是唐朝诗人王勃的名句,意思是说,四海之内,如果我们是知心朋友的话,那即使你远在天涯也会觉得我们是天天见面的邻居。当然“天涯若比邻”只是诗人对朋友的劝慰,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朝还不能真正做到“天涯若比邻”。然而历史在进步,科技在发展,21世纪的我们却真真切切地做到
  (出示)“虽然对方远在天涯,但是却让人感觉近在咫尺。”
   (1) 齐读
   (2) 找出两组反义词远(近)天涯(咫尺),天涯是说距离远,咫尺是说距离近。
   (3) 这句话中还有一组关联词(虽然……但是)这是组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在朗读时,我们应该强调前半句, 还是后半句呢?
   (4) 指导朗读,一组同学读前半句,齐读后半句。
  2、同学们,那到底是什么东西那么奇妙,能让远在天涯的人觉得近在咫尺呢?
    板书: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3、你想走近国际互联网吗?你想了解它吗?你想到网上漫游,让我们再次读课题, 把你的渴望,好奇读出来。
  二、质疑自学。
   1、那么你想知道国际互联网那些方面的知识呢?
   2、生质疑。
     同学们想了解的内容还真不少,限于课文有限内容,我想我们只能解决其中三个问题,其他的问题就留给同学们课后探究了。
   3、出示问题:
    (1)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
    (2)国际互联网是怎么工作的?
    (3)国际互联网与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
   4、自学探究: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能回答这三问题的句子,并做上记号。
   5、小组交流:同学们能把你自学的结果与同学们交流吗?
  三、作业:
   1、抄写词语。
   2、继续研究问题。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复习词语。
   2、上节课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
  二、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1、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呢?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
   2、指名读,出示: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之珠织成了一张团团包住整个地球的“大网”……起来的。
    (1)齐读
    (2)国际互联网有什么特点呢?(大)它像什么?(巨型的蜘蛛网)
    (3)你从哪个词语体会到它的大呢?(巨型、团团包住、大网、无数条、亿万台)
    (4)我们再次用朗读体会这张团团包住的巨大的网。
    (5)国际互联网看不见,摸不着,请你听老师的朗读,并且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把这张能把地球“团团包住”的神奇的网。
    (6)让我们再一次体会一下这张神奇而巨大的网。(齐读)
    (7)这里的“网”是指一般的网吗?那它指什么?(国际互联网);这里的“线”是指一般的“线”吗?
    (8)“网”不再指普通的网,“线”不再指普通的“线”,它富有了新的含义,所以要在“网”和“线”上加双引号,这篇课文里的很多词语都加上了双引号请你注意那是表示特殊意义。
    (9)引读:这里的线不再是指普通的线,这里的线有的是看的见的();也有的是看不见的(),这些“线”上飞速流动着()、()、()它们能够在短短的几秒钟内跨过()传到()。
   3、同学们,国际互联网是怎么工作的呢?
    (出示)国际互联网是看得见的()、()看不见的()来传递文字、声音、图象等信息的。
    (1)情境体验,了解关系。
      学到现在我们也比较累了,来轻松一下。
    (2)现在老师不是你的老师了,角色变一变,就当一回你们的奶奶吧,行不行?
    (3)前几天,我收到悉尼朋友的一封信,看完信,我就拿出信纸,准备写回信。我儿子在一旁就嚷嚷开了:“妈,都什么年代了,干吗不上网,发电子邮件啊?”“年轻人什么都爱赶时髦,什么网不网的,写封信,老朋友照样能收到。孙子、孙女们,是奶奶有道理呢,还是你爸爸有道理啊?
      (上网发电子邮件只要几秒钟,速度快)
      要速度快,成啊。我不写信了,打个电话,也只要几秒钟就能听到老朋友的声音了?
      (如果你上网,在网上和亲朋好友通电话,不仅能传来对方的声音,还能显现他的形象呢!)
      是吗?那可太奇妙了,我还真想看看几十年未见的老朋友如今是什么模样了?我年纪大了,出门诸多不便,我能在国际互联网上看到我最喜欢的京剧吗?我能买到我所需要的日用品吗?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我能在网上学到英语吗?那国际互联网还真是无所不能了,怪不得这篇课文的题目就叫(齐读)
   4、训练语言,发挥想象。
    (1)既然国际互联网那么奇妙,还是让我们到互联网上看看吧,看看我们可以在网上获得什么呢?(齐读第三小节)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国际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方便的呢?你从哪个符号看出五个方面呢?
    (3)那就让我们再次体会一下国际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极大的方便。
     引读:人们可以……(这是娱乐)
        可以和……(这是休闲)
        可以和……(这是学习)
        还可以……(这是工作)
        甚至……(这是生活)
        “……”这说明了什么?(国际互联网还可以为我们做很多事。)
    (4)你知道那些呢?(网上会诊、网上交易、网上下棋、网上储蓄)
    (5)当然还有很多功能有待于同学们去开发,网络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在你们中间也会出现举世瞩目的彼尔盖茨。
    (6)国际互联网给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娱乐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可以这样说,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有了……(引读)
   5、总结:同学们,《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这篇课文,从互联网的结构、它是怎么工作的以及它与人类有什么关系,但这只是网络知识一个很小的方面,犹如冰山一角,所以就需要同学们不断地学习和探索。
  四、作业:
   1、用“奇妙”“甚至”造句。
   2、朗读课文。
   3、搜集资料

  板书:
    “大网”         包住地球
          通过飞速流动
    “线”   跨越万水千山 缩小地球
    国际互联网 传到各地电脑 近在咫尺
          内容无所不在
          息息相关
          可以 还可以 甚至可以
[1] [2] [3] [4] [5]  下一页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奇妙”、“甚至”造句。
   3.通过反复朗读,理解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
  教学设计: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2.指明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
   1.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第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话,这是一个什么句?(问句)这一段提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入网”、“上网”和“网”这几个词语都加上了引号?表示它们有特殊的意思,不是通常所说的用绳或线结成的网,这是引号的一种用法。
    (3)想一想:这第一自然短有什么作用?(开头提出问题,可以引起读者注意要说明的问题)这句话该怎么度?(疑问的语气)
    (4)齐读第一段
   2.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①指名读
    ②这一自然段第一句说了什么?它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扣题,点出课文要说明的中心)
    ③国际互联网是怎样构成的,它有什么功能,请读第二至六句,板书:大网、包住地球、“线”、通过、飞速流动、跨过、万水千山、传到、各地电脑为什么作者要让人“想象”?想象什么?(因为“国际互联网”实在太大,所以只好让人去想象,把它想成一个巨型蜘蛛结成的一张能把地球团团包住的“大网”)有网就有无数的线,这“线”是什么?(有的是看得见的电缆、光缆,也有的是看不见的无线电波)提示:这就说明了国际互联网的结构,“网”是能包住地球的大网,“线”是能够吧亿万台电视连起来的电缆、光缆和无线电波,这是多么奇妙啊!再看这“大网”和“线”的功能,这些“线”上飞速流动者文字、图象、声音,能够在短短几秒钟跨过万水千山,传到世界各地的电脑上。让人从屏幕上看到,这又是多么奇妙!请看书上的插图。
    ④作者举了什么例子来说明国际互联网的功能?悉尼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要举这个例子?(悉尼是澳大利亚的一个港口。北京在地球北半球,悉尼是在南半球,两地相距遥远,但在国际互联网上发信,几秒钟就能收到,说明它的快速,所以举这个例子)
    ⑤国际互联网除了可以帮你发信外还可以帮你做什么?
     (抓住不仅……还……、虽然……但是……)板书:原在天涯近在咫尺
    ⑥这一段最后一句话写了什么?(板书“缩小地球、“地球村”)作用?(点明其快捷方便)
    ⑦这一自然段点明了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和功能,读出新奇有趣。齐读。
   (2)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指名读(板书:无奇不有、可以、还可以、甚至)
    ②“无奇不有”是什么意思?
    ③朗读,注意喜悦的语气。
   3.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
    (2)“息息相关”是什么意思?
    (3)这一自然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总结全文)
    (4)如何读(确信无疑的语气)。齐度。
  三、总结全文
    这篇文章通过对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功能及与人们的关系的介绍,让我们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的奇妙之处。
  四、漫谈体会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理解有关词语,用“奇妙”“甚至”造句。
   3、通过反复朗读,理解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以了解有关互联网的知识,指导学生朗读为主。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同学们, 你们家有电脑吗?上网了吗?
  2、板书课题:奇妙的国际互联网齐读
  4、学生质疑:国际互联网是怎样一种事物?它又奇妙在哪里呢?
  5、让我们再次读课题, 把你的渴望,好奇读出来。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学题,学生自学。
  2、检查自学
  (1)生字卡片正音
  (2)联系上下文或品学网理解词语。
  (3)分自然段指名朗读。
  3、出示问题:
  (1)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
  (2)国际互联网是怎么工作的?
  (3)国际互联网与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
  4、自学探究: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能回答这三问题的句子,并做上记号。
  5、小组交流:同学们能把你自学的结果与同学们交流吗?
  三、指导写字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继续研究问题。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文中引号的作用。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国际互联网与我们息息相关。
   4、用“奇妙”“甚至”造句。

  一复习:
  1、复习词语。
  2、上节课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
  二、、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1、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呢?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
  3、指名读,出示: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之珠织成了一张团团包住整个地球的“大网”……起来的。
  (1)齐读
  (2)国际互联网有什么特点呢?(大)它像什么?(巨型的蜘蛛网)
  (3)你从哪个词语体会到它的大呢?(巨型、团团包住、大网、无数条、亿万台)
  (4)我们再次用朗读体会这张团团包住的巨大的网。
  (5)国际互联网看不见,摸不着,请你听老师的朗读,并且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把这张能把地球“团团包住”的神奇的网。
  (6)让我们再一次体会一下这张神奇而巨大的网。(齐读)
  (7)这里的“网”是指一般的网吗?那它指什么?(国际互联网);这里的“线”是指一般的“线”吗?
  (8)“网”不再指普通的网,“线”不再指普通的“线”,它富有了新的含义,所以要在“网”和“线”上加双引号,这篇课文里的很多词语都加上了双引号请你注意那是表示特殊意义。
  (9)引读:这里的线不再是指普通的线,这里的线有的是看的见的();也有的是看不见的(),这些“线”上飞速流动着()、()、()它们能够在短短的几秒钟内跨过()传到()。
  理解“地球村”,说说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2、同学们,国际互联网是怎么工作的呢?
  (出示)国际互联网是看得见的()、()看不见的()来传递文字、声音、图象等信息的。
  (1)情境体验,了解关系。
  学到现在我们也比较累了,来轻松一下。
  (2)现在老师不是你的老师了,角色变一变,就当一回你们的奶奶吧,行不行?
  (3)前几天,我收到悉尼朋友的一封信,看完信,我就拿出信纸,准备写回信。我儿子在一旁就嚷嚷开了:“妈,都什么年代了,干吗不上网,发电子邮件啊?”“年轻人什么都爱赶时髦,什么网不网的,写封信,老朋友照样能收到。孙子、孙女们,是奶奶有道理呢,还是你爸爸有道理啊?
  (上网发电子邮件只要几秒钟,速度快)
  要速度快,成啊。我不写信了,打个电话,也只要几秒钟就能听到老朋友的声音了?
  (如果你上网,在网上和亲朋好友通电话,不仅能传来对方的声音,还能显现他的形象呢!)
  是吗?那可太奇妙了,我还真想看看几十年未见的老朋友如今是什么模样了?我年纪大了,出门诸多不便,我能在国际互联网上看到我最喜欢的京剧吗?我能买到我所需要的日用品吗?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我能在网上学到英语吗?那国际互联网还真是无所不能了,怪不得这篇课文的题目就叫(齐读)
  3、训练语言,发挥想象。
  (1)既然国际互联网那么奇妙,还是让我们到互联网上看看吧,看看我们可以在网上获得什么呢?(齐读第三小节)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国际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方便的呢?你从哪个符号看出五个方面呢?
  (3)那就让我们再次体会一下国际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极大的方便。
  引读:人们可以……(这是娱乐)
  可以和……(这是休闲)
  可以和……(这是学习)
  还可以……(这是工作)
  甚至……(这是生活)
  “……”这说明了什么?(国际互联网还可以为我们做很多事。)
  (4)你知道那些呢?(网上会诊、网上交易、网上下棋、网上储蓄)
  (5)当然还有很多功能有待于同学们去开发,网络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在你们中间也会出现举世瞩目的彼尔盖茨。
  (6)国际互联网给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娱乐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可以这样说,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有了……(引读)
  4、总结:同学们,《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这篇课文,从互联网的结构、它是怎么工作的以及它与人类有什么关系,但这只是网络知识一个很小的方面,犹如冰山一角,所以就需要同学们不断地学习和探索。
  四、作业:
  1、用“奇妙”“甚至”造句。
  2、朗读课文。
  4、搜集资料
 
  板书:
           纵横交错  巨大无比
     奇妙的   构造神奇  传输迅速
     国际互联网 信息快捷  生活方便
           极大方便  巨大作用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自我测评】
                基础练习
  一、 看拼音写词语
    yóu dì   zhī zhū   kuà ɡuò   qí miào   ɡuó jì
    (  ) (   ) (   ) (   ) (  )
    fù kuǎn  ɡuānɡ lǎn  shèn zhì   chá yuè   zhǐ chǐ
    (  ) (   ) (   ) (   ) (  )
  二、 比一比,再组词
    知(  ) 览(  ) 夸(  ) 尼(  )
    蜘(  ) 缆(  ) 跨(  ) 泥(  )
    指(  ) 悦(  ) 狂(  ) 其(  )
    咫(  ) 阅(  ) 逛(  ) 甚(  )
  三、 造句
    奇妙——
    甚至——
  四、 加标点
    人们可以在网上读新闻 听音乐 看电影 可以和天南海北的朋友聊天游戏 可以在家里听老师上课 或者在网上查阅资料 并向国内外专家请教 还可以在家里上班 开会 甚至可以足不出户逛 网上商场 用 电子钱包付款 让商店把东西送到家

  发展练习
  找出课文中加引号的词语,并说说这些词语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趣味语文
   成语故事
  唐初,有个叫张怀庆的人,十分喜欢作诗填词,但又不肯下功夫,总是胡乱搬用别人的作品。比如,当时有人作了一首诗:镂月成歌扇,裁云作舞衣;自怜回雪影,好取洛川归。张怀庆大笔一挥,在每句诗的开头分别加上了“生情”、“出性”、“对镜”、“来时”等字,便把这首诗变成了自己的作品。后来,他居然把王昌龄和郭正一的诗也拿来生拼硬凑,据为己有。对于张怀庆的这种作法,大家是极为不满的,因此有人讥笑他是:“活剥王昌龄,生吞郭正一。”久而久之,这句话便变成了一条成语。
  这句成语是什么呢?请你尽快说出来。

  【参考答案和提示】
  “发展练习”:找出课文中加引号的词语,并说说这些词语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课文中加引号的词语有:“国际互联网”“地球村”“网上商场”“电子钱包”
  有的词语加上引号,表示它们有特殊的意思,不是通常表示的意思。
  “国际互联网”不是一般用绳或线结成的网,而是能够通向全球的信息系统;
  “地球村”不是一般的村庄,而是指地球上人们的关系变得非常接近;
  “网上商场”“电子钱包”也都不是一般的商场、钱包,而是可以通过信息系统来购物、来付款。
  “趣味语文”答案:生吞活剥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学习要求】
  世界在飞速发展,科技在不断进步,过去人们难以想象的事,今天正一一变为现实,“国际互联网”就是其中一项发明。本文紧扣时代脉搏向我们介绍了这一“奇妙”的新事物。学习这一课,要求: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新词,会用“奇妙”、“甚至”造句。
  3、 认识课文中引号的作用。
  4、 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初步了解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

  【阅读提示】
  这是一篇介绍现代高科技的说明文。课文通过对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工作原理及与人们关系的详细介绍,让我们了解到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处,认识到世界的丰富多彩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全文可分三个部分。
  第1自然段从人们平时谈论的话题切入文章,引出问题“‘网’是怎么回事”。
  第2、3自然段解答问题,具体介绍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跟人们的密切关系。
  第4自然段总结课文,指出互联网对我们的意义和价值。

  【字词点击】
  请大家看生字表,共有九个生字,其中“蜘”、“蛛”、“咫”都是翘舌音。“缆”、“尼”声母分别是边音“l”和鼻音“n”。
  “尼”、“咫”、“阅”、“逛”均为半包围结构的字,且包围形式各不相同,书写时要注意每个部分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学习生字,要善于发现一些规律,便于巧记。
  学习生词时,要弄清楚其中不理解的字的意思,这样,理解词语的意思就容易了。
  天涯:涯,水边,泛指边际。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
  咫尺:古代称八寸为咫。咫尺,比喻距离很近。
  甚至:提出突出的事例(有更进一层的意思)。特别提醒同学们,用“甚至”造句时,“甚至”后面的意思要比前面进一层。
  息息相关:“息”指呼吸时进出的气。“息息相关”的意思是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非常密切。它着重强调与自己的密切关系。
  有一个成语叫“休戚相关”,“休”是喜悦、吉利的意思,“戚”是忧愁、悲哀的意思。这条成语的意思是忧喜、祸福彼此相互关联,它强调的是利害相关,关系密切。这样对比理解,既能帮我们更好地理解词语,又利于我们积累词汇。

  【疑难解析】
  理解句子意思时,要注意抓住关键词,如:
  虽然对方远在天涯,但是却让人感到仿佛近在咫尺。
  ——我们首先要弄懂“天涯”和“咫尺”的意思,“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咫尺”,比喻很近。我们自然而然联想到一个成语叫“咫尺天涯”,指距离虽然很近,但很难相见,就像在遥远的天边一样。这里是对这个成语的反用,由于互联网传播信息的速度很快,所以亲朋好友即使在很远很远的地方,通过互联网却能一下子把距离拉得很近很近。
  再请大家看第三自然段:
  人们可以在网上读新闻、听音乐、看电影;可以和天南海北的朋友聊天、游戏;可以在家里听老师上课,或者在网上查阅资料并向国内外专家请教……
  ——这是一个排比的句式,用“可以……可以……可以……还可以……”表示互联网功能之多和作用之大。请大家还要留心这一自然段最后的省略号,最后的省略号说明,互联网的功能远不止以上几点,还有更大的潜力等待挖掘,更突出了国际互联网的功能之多。

  【品评赏析】
  这是一篇科普读物,是让小学生初步接触一些国际互联网方面的知识,所以在注意语言浅显易懂的同时,还用了一些形象化的比喻,如“‘国际互联网’就像这张包住地球的‘大网’”,又如“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真像一个‘地球村’”。“大网”非常生动地把连接亿万台电脑的无数有形和无形的线所形成的一种网状结构表现出来,而“地球村”则表明国际互联网使生活在世界各地人们之间的沟通就像生活在一个村子里那样容易。像这样,用形象化的比喻来说明抽象的科学知识的方法,值得我们欣赏借鉴。

  【课文链接】
  [电脑]
  电脑是电子计算机的俗称。电子计算机的发明是20世纪科学技术最卓越的成就之一。1946年,美国科学家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埃尼阿克”。从那时算起,至今已经历了四代:
  第一代(1946 1957年)称为电子管计算机时代。
  第二代(1958 1964年)称为晶体管计算机时代。
  第三代(1965 1971年)为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第四代(1972 )为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因特网]
  网络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把各个地区的计算机互联起来,组合成一个规模巨大、功能很强的计算机网络,能使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全世界的计算机共享信息资源。
  因特网是迄今最大的全球性网络集合,它连接了全球几十万个网络,并通过这些网络彼此间的合作,共同遵守着一定的网络协议来运作。所以因特网也称国际互联网。
  [悉尼]
  澳大利亚最大港市。它是全国经济、交通、贸易中心。2000年9月,第27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此举行。

上一页  [1] [2] [3] [4] [5]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教案   语文   小学语文   小学四年级语文   国际互联网   奇妙   生字   板书   大网   引号   息息相关   课文   国标   词语   自然   资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