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节气饮食文化

  二十四节气小暑饮食习俗

  小暑节气一般在公历7月6日或7日。小暑是反映夏天暑热程度的节气,“暑”即炎热,小暑就是天气炎热,但还没热到极点的意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关于小暑说:六月节,说文曰,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壁;三候鹰始鸷。温热的风到来了;《礼记》注:(蟋蟀)生土中,此时羽翼稍成,居穴之壁。至七月则远飞而在野矣。盖肃杀之气初生,则在穴感之深则在野而斗;挚,言至。鹰感阴气,乃生杀心,学习击搏之事。

  民谚:小暑开始热,减衣身上轻,抓紧种蔬菜,备足过严冬;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入伏,其中第一个10天为初伏,初伏最早离夏至20天,最晚30天。小暑节气期间正好赶上入伏,从小暑至立秋这段时间,称为“伏夏”,即“三伏天”(与最冷的“三九天”对举),是全年气温的时候,民谚:小暑接大暑,热得无处躲;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伏天民谚有: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荞麦;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山东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鸡蛋,不吃别的食物。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称为吃伏羊。这种习俗可上溯到尧舜时期,在民间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之说法。徐州人对吃伏羊的喜爱莫过于当地民谣:六月六接姑娘,新麦饼羊肉汤。伏日吃面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

  《魏氏春秋》: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荆楚岁时记》: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五月是恶月,六月沾边儿也应“辟恶”.伏天还可吃过水面、炒面。所谓炒面是用锅将面粉炒干、炒熟,然后用水加糖拌着吃。这种吃法汉代已有。唐宋时更为普遍,不过那时是先炒熟麦粒,然后再磨面食之。唐代医学家苏恭说,炒面可“解烦热,止泄,实大肠”.另外山东临沂地区有给牛改善饮食的习俗。伏日煮麦仁汤给牛喝,据说牛喝了身子壮,能干活,不淌汗。民谣:春牛鞭,舐牛汉(公牛),麦仁汤,舐牛饭,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

  冰镇鳝片

  俗语:小暑黄鳝赛人参。黄鳝生于水岸泥窟之中,以小暑前后一个月的夏鳝鱼最为滋补味美。夏季往往是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缓解期,而黄鳝性温味甘,具有补中益气、补肝脾、除风湿、强筋骨等作用,根据冬病夏补的说法,小暑时节最宜吃的是黄鳝。黄鳝蛋白质含量较高,铁的含量比鲤鱼、黄鱼高一倍以上,并含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黄鳝还可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浓度,防治动脉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对食积不消引起的腹泻也有较好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作文   节日   1200字   小暑   节气   伏日   初伏   大暑   民谚   伏天   黄鳝   炒面   习俗   饮食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