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廉与水的哲学

文/谭 文 革

周敦颐的《爱莲说》云:“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从此即有了清莲一词。

清廉一词则出现更早。《庄子·说剑》有言:“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勇者为锋,廉者为锷,可见诸侯、王者是多么的欣赏、重视和重用清廉之士。

当代人的理解,清廉与清莲有相近之意,甚至从某个角度看,两个词的意思几乎相同。清莲生长于泥水中,是离不开水的;那么“廉”呢?《广雅》曰:“廉,清也。”《楚辞》说:“联幼清以廉洁兮。”由此观之,“廉”似乎也离不开水。

水以养生,水是生命之源,任何人都缺不了水,否则会失去生命;廉以养性,廉是守身之道,任何人都不能贪得无厌,否则会引祸上身甚至亦丢掉性命。

庄子在《逍遥游》中说:“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鸟筑巢,是为了生存;鼠饮水,也是为了生存。然而鸟巢无须太大,只需占用一个树枝即可;鼠饮水,也不可能太多,满腹就行。

鸟巢是物质类的东西,相当于人们的房屋和其他财产,鸟不追求太大和太过豪华,说明鸟类很有节制,这就是鸟类的“廉”。这值得人类反省深思,人类或至少是一部分人对物质财富的追求贪得无厌、欲壑难填,尤其是犹太人和盎撤人,恨不得将地球、宇宙全变为其私有。他们对一切都想私有化,可见私有制是人类社会的毒瘤和罪恶之源。

庄子的上句,把廉与水有机联系起来,蕴含了深刻的哲学关系,廉与水一样是人们须臾不可离的。人一旦失去廉,就会不知廉耻,而不知廉耻之人注定无好下场,有的还会丧命。

白居易为教育诸位侄儿曾作《狂言示诸侄》,其中三句有:“一裘暖过冬,一饭饱终日。勿言舍宅小,不过寝一室。何用鞍马多,不能骑两匹。”香山居士认为,生活物质够用就行,不必追求太多。这体现了诗人的廉,体现了很高的思想境界。

清代张聪贤的《官箴》中有这么一段话:“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这不仅是官员的守则,而且是其护身符。

“上有所好,下必其焉。”若上面的人贪,下面的人必定效仿,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若上面的人廉,下面的人就不敢贪。因此各级党委选用领导干部尤其高级领导干部时应注重考察其廉和公,一要为官清廉,二要办事公道,至于能力等还是其次的,正所谓“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廉和公属于德,能则属于才。

也许地球上最不缺的就是水,“用之不尽,取之不竭”。但如果人类太贪、人人争夺水资源,那么水也会严重不足,因此从这个角度论,人类该向偃鼠学习,满腹即可。人类科技已高度发达,生产力水平很高,物质非常丰富,但如果人类过分争夺、贪得无厌,那么也会严重不足,因此从这个角度说,人类该向鹪鹩学习,满足需要即可。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这是老子《道德经》里的一句话,深刻揭示了自然法则中的一个常理即公平公正,启示人类应向雨水学习,财富的分配应相对公平,追求共同富裕才是人间正道。

人们都喜爱清水,清就是水的追求,然而水不能太清,因为“水至清则无鱼”,江河湖海的水若清得连鱼都无法生存,则是不可取的。人们都崇尚清廉,清就是廉的追求,然而人不能太清,廉类似于察,“人至察则无朋”,同理人至清则无朋无友甚至无亲,因而也是不可取的。

正如清莲之生于清水,其根藕长于淤泥中,清水在上,淤泥在下,清水与淤泥之间有界面,其实淤泥不太污,清水也不太清,荷塘的水是不宜直饮的,由此可见,清水的清和清廉的廉都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只要适度即可。何为适度呢?即人们普遍接受和遵循的人之常情和社会常理。

也许前一段话过于抽象,可举一例阐述。例如若某人的老年父母去世,单位同事们去了几个人情,每个人情才一二百元,不及他们月工资的1-2%,况且办完丧事后几天就自觉全部退了,那么某干部已属清廉士了,实该表扬,而不该批评更不该处分的。

中国有个成语“清廉如水”,出自唐代魏征等主编的《隋书·赵轨传》:“公清若水,请酌一杯水奉饯。”显然古代没有纯净水,那清水肯定含有些矿物质或其它微生物。人类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体需要矿物质,因此人要饮水,还是饮用含矿物质的清水为好。

流淌于江河湖海的水不宜至清,至清则无鱼;生存于单位社会的人不宜至清,至清则难立。这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不可不晓,不可不悟。

(写于2024年3月2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鹪鹩   江河湖海   贪得无厌   清廉   淤泥   满腹   矿物质   庄子   散文   物质   哲学   人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