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提产能过剩?美元不降息,打残中国制造,美国惊天计划

这几天,我们反复探讨,耶伦访华,为什么要重点提产能过剩?按照拜登政府一贯搞阴谋的风格,这会不会是美国人蓄谋已久的事情呢?

结合各种信息和证据,仔细研究发现,这件事还真是非常有可能。耶伦访华,美国人的真正目标,也就很清楚了。

这件事情的源头,还是要从2022年3月美元启动加息开始讲起。

到目前为止,美元一共加息11次,累计幅度525个基点,加息步伐之快、幅度之大远超上次2015年至2019年的加息周期,在美联储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利率调控历史中也是首次。

然后,又差不多半年时间按兵不动,保持高利率。

从这个加息力度,我们就知道,美国人其实是很着急的,他们急切地想要干一些大事。

综合这两三年的市场分析来看,美国人想干的大事,最重要的有3件。

第一,美元必须进入强势周期,否则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就会下滑得更快,美国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外流,都会撑不住。

第二,美元要拉爆一些东西,然后寻找便宜的资产,收割全球财富,帮助美国度过危机。

第三,同时,美国要对付一些主要对手,特别是俄罗斯和中国。

历史上,美国通过美元加息,先后收割了南美、日本和东南亚。

这一次,美国人的一个宏大目标,就是要打残全球制造业,从而逼迫中高端制造回流美国,这可以说是美国的国运之战。

因为中美两个大国在经济和金融方面激战正酣,但是两个大国的经济都不平衡,都有大问题急切需要解决。

美国经济偏重金融和消费,轻制造;中国经济偏重投资和制造,国内消费没起来,又高度依赖出口。

所以,美国要拉平它的金融、消费与制造业的能力,就会获得重生,巩固世界经济大国的地位,它的霸权就能再延续30年,甚至50年以上。

如果要做到这一点,美国必须要打残全球制造业,重新分配能力和资源。

美元加息怎么打残制造业呢?

一方面,美元加息紧缩全球流动性,大家都缺美元了,沉重地打击了全球贸易。

另一方面,美元加息抽走了全球制造业中的很多美元资本,这就是直接抽血。

美国瞄准了哪些国家呢?这里面不仅仅是咱们中国,也包括日本、韩国,甚至德国。

日本和韩国是很清晰的,这两年遭到重大打击,都从贸易顺差大国,一下子成了逆差国,制造业能力急剧下滑。

德国制造业太强大,所以美国人不仅动用了美元加息手段,还加上了俄乌冲突制造欧洲动乱局势和能源危机,结果德国的制造业受打击是最大的。

但是,进入2024年,加息两周年了,美国人发现,我们的制造业出口不降反升,尤其是2023年“新三样”的强劲表现,以及2024年1-2月的出口迅猛增长。

美国人搞不懂了,也有些慌了,我们的制造业似乎满血复活了,真的还是假的?什么原因?

所以,耶伦访华来了,其中一个重大使命,就是刺探我们的经济和制造业的真实情况。

因此,我们才发现,耶伦竟然先到的广州,见了广东省长,去北京还见了北京市长,其中的意图已经非常明显了。

美国人可能担心这些都还不够,所以绞尽脑汁,想出了“产能过剩”这么一招。

中国制造高度依赖出口,只要拉着欧洲和日韩等盟友,一起打击中国的产能过剩,就能重重打击中国制造的出口。

所以美国人在搞这件事情的同时,美联储立马改口说今年不降息了。

很显然,今年一年,美元不降息再加上以“产能过剩”为借口的围堵,美国就能够继续打击中国制造,直到打残为止。

这些招式环环相扣,互相配合,非常狠毒和犀利。

我们不得不承认,美国在金融和经济方面,顶级经济学家和专家是全球最多的,他们水平确实非常高。

那么,美国人能不能达成目标呢?

或许会给我们造成一些困扰,但想要达成他们的最终目标,估计会很困难。

一方面,我们去年就对全球经济布局做了调整,重点围绕“一带一路”和金砖国家组织,以及全球发展中国家朋友圈,降低对美西方发达国家的出口依赖,提前规避风险。

这说明,去年的时候,我们高层对未来的困难就早有预料,并做好了预案。

另一方面,产能过剩这个借口实在是太蹩脚了,说服力不够,不仅欧洲未必会顺利配合,就连日本和韩国,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都未必会尽全力。

日本和韩国跟我们都有大规模的双边贸易,怎么可能斩断自己的贸易呢?

当然了,美国人做事情,也未必指望毕其功于一役,他们的策略是加强围堵,不断消耗。

所以,接下来几年,我们很可能要面临长期的严酷战斗,众志成城团结一致,努力奋斗才是唯一的出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美国   美元   欧洲   韩国   美国人   日本   中国   大国   制造业   计划   全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