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东风坝随想-沐府鱼池,黔国莲池

早就听说东风坝了。

原本与东岸不相连的东风坝,被融创集团建了个七孔浮桥,连起来了,好事一桩!

红色直线即七孔浮桥,绿色直线即东风坝长堤

从融创后海进入,就看见土红色的浮桥,由一艘艘铁船“浮着”。没有风,走过浮桥,就踏上东风坝——相当于长堤,上世纪七十年代“围海造田”的产物。

长堤东连融创,西交高峣村,长3.5公里。

东风坝东端——融创文旅城后海

起风了,坝上行人不慌不忙,问返回的人,说不知道还有多远,他们只走到中间,就回返了。

我们决定走下去。

越往前走,人越少,景色越美。

路边栽着樱桃,果子已成熟,红的诱人,但是大家“素质很高”,无人摘吃。

桑葚果也红了。

七孔浮桥

大风吹来,看着荡漾的水波,远处的西山,我想起了当年沐英家族对草海的经营。

东风坝分割了半个草海,北望大观楼周边,正是明朝沐氏家族后花园——沐府鱼池或称黔国莲池——西湖所在。时称“水云乡”。

现今大观楼一带,亦名近华浦,因其濒临西山——太华山而得名,明朝沐英家族在此训练水军。因景色优美,风平浪静,也成为家族种藕养鱼,培植花木,邀游宾客之所。

《新纂云南通志》水云乡:“在西湖,明黔国公别业,一名西园,有楼名簇锦,山茶树四面簇之,故名。又有鱼池,前贤题咏最多<清一统志>。”

途中一段,可见远处西山

何景明《游鱼池》:

小岸城边上轻舸,一溪婉转向鱼池。

水藻濛濛荷叶暗,掉入中流总不知。

池边三十五亭台,个个朱窗向水开。

亭下扁舟荡双桨,打鱼送酒几回来。

半竿斜日疏蒲明,两岸人语凫不惊。

菱叶拂衣香袖举,秋风吹浪彩舟轻。

三阵五阵打荷雨,一点两点照水萤。

笙歌留客不知夜,灯火迴舟直到城。

文学家何景明生活在成化至正德年间,弘治十五年(1504)进士。弘治十八年(1505),奉命出使云南,有机会游览沐府鱼池。

他写的“一溪婉转”应指今大观河,从大西门或小西门登船,沿着今篆塘河、大观河进入近华浦今大观楼就望见沐府鱼池,开启旅游模式。荷叶、水流、亭台、朱窗、扁舟、斜阳、人、鸟、菱叶、秋风、雨点、笙歌、灯火,构成了景点、季节;打鱼、送酒、荡舟、留客、迴舟构成了互动。一派安静、和谐氛围。原来沐府鱼池水云乡有那么多亭台,此处也是沐氏别业,沐氏对此的偏爱,不亚于翠湖九龙池。

出城正当艳阳照,迴舟已是灯火明。

途中一段,快到西口了

弘治年间,时任云南提学副使彭纲在其《夏日同诸公游西莲池诗》描写到:

林圃水中央,亭台照水光。

乾坤遗好景,日月感他乡。

菡萏抽新雨,凫鹥睡夕阳。

湖山如有约,佳节此徜徉。

以林圃、亭台、菡萏、水鸟、新雨、夕阳写近华浦黔国莲池的夏日美景,赏玩不尽兴,流连忘返,还期待佳节再来。“诸公”除了布政司官员,文人,会否有沐氏某位?

嘉靖年间状元杨慎在其《次云楼上公韵五月十九日鱼池雅会》写到:

环衢窈窕锦亭东,珍树留春缀糁红。

鸟度屏风青瘴里,鱼窥明镜碧澜中。

宾宴邺下诗篇盛,军次渔阳鼓角雄。

独有白头虚授简,梁园应愧长卿公。

杨升庵这首七律,描写景物更多,角度更独特。

鱼池小路弯弯曲曲,一直连着锦亭。虽然是五月夏天,树上还留有春天不愿谢去的花红。芦苇森森,水鸟犹如健儿在青纱帐,池鱼悠然自得,在清澈见底的水中央。

能够被黔国公朝弼云楼大人邀请,宴游西湖鱼池,来的都是诗人官员,此时此景,能不诗兴大发吗?特别是云楼上公,身兼总兵官、征南将军,不小心就吟出了“渔阳鞞鼓动地来”似的雄浑诗篇!

我杨慎白发上头,接受了用云楼公诗韵赋诗的任务,生怕拿不出像样的诗来,愧对当年司马相如。

快到西口,西山越发清晰

天启年间,黔国公沐启元邀请时任云南巡抚闵洪学游沐府莲池近华浦,同行者赋诗一首以记事。

《沐乾鉴黔国作水槛于昆明池中,邀同闵曾泉中丞燕集 》

作者 前人

万顷蒹葭万树烟,几番风雨夕阳前。

筵飞极浦宜延露,拍按停云湿采莲。

节镇雄谭秋水至,中丞雅咏石湖偏。

火城初漏传呼遍,西堰花津问钓船。

注释:水槛,临水的栏杆。

昆明池:此处指滇池。

闵曾泉:时任云南巡抚闵洪学,字曾泉。浙江乌程县晟舍镇(今浙江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人,天启二年至六年(1622-1626)出任云南巡抚。

沐乾鉴黔国:此时镇守云南总兵官,黔国公为沐启元,字德初。“乾鉴”为启元的另一个字。

燕集:宴会。沐启元天启五年1625——崇祯元年1628任职,袭爵。

一位是世袭镇滇的黔国公,一位是时任云南巡抚,一位是铁打的营盘,一位是流水的官。他们之间的关系很重要。

军务政务之余,这不就约上了,沐启元在莲池岸边新增了观景栏杆,就同巡抚来赏景宴游了。

时鲜的莲藕,肥鱼自不必说,现时从鱼池莲池打捞。

国公大人,巡抚大人乘着悠悠小船,甩开钓鱼竿。鱼儿真憨,清的见底,鱼水分明,纷纷咬钩,两位大人哈哈大笑。开心极了。

虽是秋天,草海西湖莲池一派生机盎然,国公、巡抚雅兴频起,好句频出。

“国公大人,感觉没玩够啊,天咋就黑了?”

“中丞大人,真是好兴致。下次再邀,如何?”

“哈哈哈哈!好。”

快到西口了,还有个航标灯

崇祯年间,徐霞客也来了。

《游太华山记》(见《滇游日记一》)写到:

“出省城,西南二里下舟,两岸平畴夹水。十里田尽,萑苇满泽,舟行深绿间,不复知为滇池巨流,是为草海。草间舟道甚狭,遥望西山绕臂东出,削崖排空,则罗汉寺也。又西十五里抵高峣,乃舍舟登陆。”

徐霞客乘船的地方就在古篆塘,游记中滇池草海,明朝又称西湖,沐氏家族在此建花园“水云乡”。徐霞客当年即从古篆塘码头乘船经大观河入草海后到达高峣码头。

他的船,行在平旷田畴夹恃的河里,田野尽头,就是水云乡。蘋天苇地,草海深绿,航道极窄。

波澜不惊

写的景物、人物层次最丰富的,我认为要数景泰年间云南总兵官沐璘的《滇池竹枝词》。

船中渔娃风韵多,画桨荡船长短歌。

茜衫过膝霞一片,鬓发盘头云满窝。

郎采蒲来依织蒲,织成大席哪忍铺。

青楼置作舞茵衬,识得侬家辛苦无?

细褶红裙马上姝,藤花帽子珊瑚珠。

堤边下马唤游舫,载酒与郎同泛湖。

白鸥波面半竿日,红蓼滩头孤棹风。

僰歌一曲过湖去,飞翠粉红迷短篷。

一竿一网作犁锄,朝去暮来常在湖。

侬家畎亩烟波里,只把鱼虾充税租。

黄茅冈口千丈水,碧凤山头尺五天。

天光水色互濡染,郎意妾情相荡牵。

马蜩聒聒夕阳树,鱼虎飞飞秋水洲。

当垆溪女酒新熟,招我门前来系舟。

买得棉花依自弹,夜夜纺线到更阑。

织成大布不自着,寄与戍边人御寒。

昨日烧香登太华,山中开遍报春花。

尝新僧供梁王菜,消酒客求湾甸茶。

此诗描写秋天乘舟游览滇池的画面:渔女、采蒲郎、女游客及其情侣、海鸥、民歌(僰歌)、港口、西山(碧凤山)、卖酒女郎、纺线女、太华寺敬香等;加之沐璘与文友的舟上唱和,岸上饮酒品茶,秋风送爽,风光明媚,一派盛世景象。

西口一座桥,过了桥就是湿地和高峣村

往事悠悠,我还想到洪武年间沐英驻扎海口里仁村,指挥万人疏浚海口河,沐春重修云津桥今得胜桥,景泰年间沐璘改建南坝闸,嘉靖年间,沐朝弼疏浚海口河,崇祯年间,沐天波捐资助建千步崖古道。

西口标识

西山峻秀,难忘黔国勋业。

滇池浩渺,深记沐家功劳。


白色直线为东风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东风   鱼池   水云   西山   西湖   亭台   巡抚   浮桥   云南   随想   年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