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中国近四十年改革之得失丨投资驱动带来的不良后果

本文1042字,阅读需3分钟

作者:王会成


问题一、如何看改革开放四十年带来的成绩?

问题二、如果单靠投资驱动会带来哪些不良后果?

其实对于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成绩,我们都有目共睹,确实可以写进历史。不过对于以投资拉动经济的增长方式,其在宏观经济上的表现确实也不乐观(这也算是自己给自己上了一课)。

首先表现为投资与消费之间的失衡(现实如此)。

因为这些年来国内的投资率不断攀升,而现阶段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已经接近50%(持续投资拉动的模式),它大大高于多数国家20%左右的水平(由此可见新兴产业一直未走到主流的位置,另一方面也说明,未来的改革仍旧任重道远)。

例如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在它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它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峰值、也从未超过GDP的34%(抛开某些敏感也因素,它确实可以作为一个案例去研究)。

而在国内投资率畸高的同时,居民消费的比重却已下降到GDP的35%以下(消费起不来和小视频里面说的好像不一样哦),其实这个数据,仅为很多国家的一半左右(因为拉动数据的主力是系统内投资,所以数字的背后可能有很大一部分在空转,这也就造成了数据很难真实体现基本的民生问题)。

而这种状况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会造成消费不足,同时会将居民的收入差距拉大(这里存在技术性问题)。如果从中长期看,投资效率肯定会大幅下降,那么随之而来的,银行体系中潜在的不良资产也将大幅增加(关于银行体系不良的问题,我们在其它文章中有详细的解读),如果控制不当,那么银行出现系统性风险将是大概率事件(这里可以参照信托破产)。

其次,这种强行拉动经济的增长方式也会造成内外经济的失衡(汇率风险)。

因为一味的靠出口拉动经济,势必会造成国际收支盈余的过度积累、而为了减缓本币的升值速度、那么央行就不得不大量收购外汇,之后就会造成本国货币超发。

其结果就是,大概率会造成国内持续的通货膨胀,最终使得金融市场的系统风险增大(别一味的看外汇储备,因为在这种模式下,外汇储备很可能也是欠债多少的指标)。

总结来说,瓶颈的问题,主要是因为体制缺陷在社会层面无解,而最终导致的消极后果(盲区现象)。

而随着这个社会漏洞被放大,寻租行为可能会变得越来越平常。因为绝对的权力、必然导致绝对的腐败。所以目前社会上存在的种种弊端还有种种偏差,从根本上来说,是源于经济改革还没有完全到位,这才使得权力不但顽固的不肯退出市场,反而强化了它对市场自由交换的压制还有控制,而它最终又变成了权利寻租的基础。

所以反思近四十年的改革得失,可以看出,单凭靠这种投资驱动去拉动整个经济,至少在当下看来、已经没什么实际意义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8

标签:概率   比重   得失   中国   改革开放   外汇储备   后果   确实   不良   风险   银行   国内   数据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