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入门:中医的七情内伤和饮食失宜

小王恭敬地点头:“谢老师,我想请教您关于内伤病因的问题。”

谢老师微微一笑:“内伤病因是指由于人的情志、饮食、劳逸等异常,导致气血津液失调、脏腑功能失常的致病因素。内伤病因在邪气来源、侵入途径、致病特点等方面均与外感病因有明显差异,主要包括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逸适度等。”

小王认真地记录下了谢老师的话,然后继续问道:“那么,七情内伤具体指的是什么呢?”

谢老师耐心地解释道:“七情内伤是指人的七种情绪,包括喜、怒、思、忧、悲、恐、惊。当这些情绪长时间过于激烈或不当处理时,会影响人体的气血运行,导致脏腑功能失调,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所以,七情内伤不仅是情绪过于激烈导致的,还与人体的生理状况和适应能力有关,对吗?”小王用自己的话总结着。

谢老师说道:“情志与人体的关系确实非常密切,它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心神和五脏六腑的功能。首先影响心神,心藏神,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神是生命的主宰。七情过激伤人发病,首先作用于心神,产生异常的情志反应和精神状态。

小王认真地记录着谢老师的每一句话,他的神态专注而虔诚。他听着谢老师的解答,心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中医理论的尊重。

谢老师继续说道:“情志的过度或不当表达,会损伤相应的脏腑。七情与五脏生理密切相关,是脏腑精气功能活动的外在表现。七情太过又可损伤相应之脏:心在志为喜,过喜则伤心;肝在志为怒,过怒则伤肝;脾在志为思,过度思虑则伤脾;肺在志为悲为忧,过度悲忧则伤肺;肾在志为恐,过恐则伤肾。

小王听得入了迷,他深深地吸收着谢老师所讲述的知识,感叹着中医理论的博大精深。他在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将这些珍贵的知识传承下去。

“易伤心肝脾,情志内伤,最易损伤心肝脾三脏。”谢老师继续解释道,“过于惊喜易伤心,导致心神不宁,可见心悸,失眠,健忘,甚则精神失常等症状;郁怒太过则伤肝,可致肝气郁结,可见两胁胀痛,胸闷太息,咽中如有异物梗阻,月经延后,甚则可见痛经、闭经、癥瘕等症状。思虑过度伤及心脾,可致心脾两虚,可见心悸,失眠多梦,食少腹胀,便溏等症状。

《类经·疾病类·情志九气》说:“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而总统魂魄,并赅志意。故忧动于心则肺应,思动于心则脾应,怒动于心则肝应,恐动于心则肾应,此所以五志惟心所使也。”

谢老师继续解释道:“除了易损伤心肝脾三脏之外,情志内伤还极易损伤潜病之脏腑。所谓潜病,指病变已经存在但尚无明显临床表现的病证。”、他继续说道:“七情内伤不仅易损伤心肝脾三脏,而且还极易损伤潜病之脏腑。比如曾患胸痹、真心痛、飧泄、头痛等病证的患者,虽临床症状已经消失,但遇有情志刺激,最易首先出现原病证的临床症状。

小王听得津津有味,他认真地记录着谢老师的每一句话,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小王还问道:“老师,我还想请教您关于脏腑之气的运动变化与情志的关系影响。”

谢老师微微一笑,点头道:“脏腑之气的运动变化,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情志活动产生和生命活动中,它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怒则气上,是指过怒导致肝气疏泄太过,气机上逆。”谢老师的声音温和而清晰。

小王听得入了迷,他迫不及待地把笔记本翻到空白的一页上,准备记录下谢老师接下来的解释。

在临床上,怒气过盛会导致头胀头痛,面红目赤,甚至出现呕血、昏厥卒倒等症状。”谢老师的话语中透露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小王认真地听着,他试图将理论联系到实践,思考着在不同的临床情境下如何应对患者的情绪问题。

如果肝气横逆,还会影响到脾胃,导致食欲不振,腹痛腹泻等症状。”谢老师补充道。

喜则气缓,指过度喜乐伤心,导致心气涣散不收。”谢老师开始解释道。

小王认真地听着,他心中泛起了对喜乐的新认识。他想象着这种情况在临床中的应对方法。

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包括精神不集中,神志失常,甚至出现心气暴脱的现象。”谢老师继续说道。

小王思考着这些症状可能给患者带来的困扰,试图寻找出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思则气结,指过度思虑伤脾,导致脾气结滞、运化失职。”谢老师的话语中充满了对疾病机理的深刻理解。

小王快速地记录下谢老师的话,他知道这些理论对于日后的临床实践至关重要。

脾气结滞会导致精神萎靡,反应迟钝,腹胀纳呆等症状。”谢老师补充说道。

小王心中一动,他试图从中找出治疗思虑过度引起的疾病的方法,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帮助。

悲则气消,指过度悲忧伤肺,导致肺气耗伤、肺失宣降的病机变化。临床常见精神不振,意志消沉,胸闷气短,懒言乏力等症。恐则气下,过度恐惧伤肾,致使肾气不固、气陷于下的病机变化。临床可见大恐引起的二便失禁,甚则遗精等症。惊则气乱,指猝然受惊伤及心肾,导致心神不定、气机逆乱、肾气不固的病机变化。临床可见惊悸不安,慌乱失措,甚则神志错乱,二便失禁等症。”谢老师接着解释道,他的声音深沉而温和。

“情志病,即因情志刺激而引发的疾病。” 谢老师继续解释道,“七情内伤多发为情志病,这意味着人们在面对各种情绪时,如果不能及时调适,就会影响到身体的健康。”

情志病包括:①因情志刺激而发的病证,如郁证、癫、狂等;②因情志刺激而诱发的病证,如胸痹、真心痛、眩晕等疾病;③其他原因所致但具有情志异常表现的病证,如消渴、癥积、慢性肝胆疾病等,大都有异常的情志表现。

小王听得入神,他开始明白情志病的病因和发展规律,心中对中医学的奥妙更加着迷。

情绪的变化对疾病的影响是双向的。” 谢老师继续说道,“如果情绪积极乐观,七情反应适当,就有利于疾病的康复。但如果情绪消沉,或者七情异常波动,就会加重病情,甚至恶化。

饮食失宜

小王心中略感激,便开始向谢老师提出了自己的问题:“谢老师,听说饮食失宜会损伤脾胃,导致各种疾病。不知道您对此有何看法?”

谢老师点了点头,深吸一口气,开始了他严谨而亲切的解答:“饮食是人赖以生存和维持健康的基本条件,是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精微物质的重要来源。但饮食要有一定的节制,避免因饮食失宜而内伤脾胃,影响健康。

他继续道:“正如张仲景《金匮要略》所说:‘凡饮食滋味以养于生,食之有妨,反能有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以此致危。’如果饮食失宜,可成为内伤病因,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或正气损伤而发生疾病。

小王专心聆听着,认真地记录着谢老师的每一句话,尽量保留下他的每一个观点和解释。

谢老师见小王认真的样子,心中暗自称赞,继续说道:“饮食物主要是依赖脾胃的纳运作用进行消化吸收,故饮食失宜致病,首先损伤脾胃。由饮食失宜引起的内伤疾病常称为‘饮食内伤’。饮食失宜主要包括饮食不节、饮食不洁、饮食偏嗜三种情况。

饮食过饱和过饥

小王记录着谢老师的每一个观点,心中对于中医的奥妙有了更深的理解。他继续问道:“谢老师,您刚才提到了饮食过饱会损伤脾胃,导致各种疾病。那么,饮食过饱具体会引发哪些症状呢?”

谢老师微微一笑,点了点头,继续解释道:“过饱,指饮食过量超过脾胃的承受能力,如暴饮暴食,或中气虚弱而强食,以致脾胃难于消化转输而引起疾病。

他细致地描述着:“轻者表现为饮食积滞不化,可见脘腹胀满疼痛,嗳腐吞酸,呕吐泄泻,厌食纳呆等,故《素问·痹论》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甚者,可因脾胃损伤,或营养过剩,而发展为消渴、肥胖、胸痹等病证。如《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高梁(膏粱)之变,足生大丁(疔)’等。

小王提出了另一个问题:“谢老师,您认为摄食不足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哪些影响呢?”

谢老师微微一笑,点了点头,接着说道:“过饥,指摄食不足,如饥而不得食,或节食过度,或因脾胃功能虚弱而纳少,或因七情内伤而不思饮食,或不能按时饮食等。

他细致地解释着:“《灵枢·五味》说:‘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长期摄食不足,营养缺乏,气血生化减少,一方面因气血亏虚而脏腑组织失养,功能活动衰退,全身虚弱;另一方面又因正气不足,抗病力弱,招致外邪入侵,从而继发其他疾病。

小王听得入了迷,心中对于中医的深奥之处有了更深的认识。他努力保持着专注,认真地记录着谢老师的每一句话,仿佛在为自己打下一笔宝贵的知识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8

标签:内伤   小王   饮食   脏腑   脾胃   病因   损伤   入门   中医   心中   疾病   老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