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钟响了,就该再睡一会儿

这是不是每天早上起床时的你?

七八个闹钟叫不醒

闹钟的作用变成了

换一个姿势继续睡

闹钟响了就起床

真的很反人类

每天早上闹钟叫不醒,日渐成了大家生活中的常态。2017 年的一项调查发现,赖床几乎是一个普遍现象,将近 70% 的 20 29 岁的年轻人闹钟响了之后都不能立刻起床。近期发表在《睡眠研究杂志》的一篇文章也报告了 69% 的受访者会使用“再睡一会”功能或设置多个闹钟。那么,为什么我们总是很难起床呢?

据了解,最常见的原因是“无法醒来/太累了”。每天白天的工作量已经让人精疲力竭,晚上如果再加个班、熬个夜,身体和大脑就会超负荷运转,几个小时不够睡。

其次,躺在被窝里的感觉令人愉悦。同时包括“担心醒不来”“需要更长的睡眠时间”“没有起床动力”“睡眠不足”等,也是大家赖床的常见原因。

闹钟响后再睡会儿

状态更好

最新的科学研究发现,闹钟响后再赖会儿床、再小睡一会儿,可能对我们的身体更好。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的研究团队经招募后分组进行实验,“小睡组”需要在起床前 30 分钟设置第一个闹钟,接着每隔 9 10 分钟闹钟响一次;“直接起床组”在闹钟响后立刻起床。

研究者发现,闹钟响后再小睡 30 分钟能显著改善认知能力,包括算数的速度、情境记忆和认知控制的能力。

小睡组的运算能力、情境记忆以及认知控制水平在醒来 40 分钟内得到了提高

小睡一会儿还会提高清晨皮质醇水平,让人在起床后更加警觉,心情更加愉快。让人拥有良好的心情,乐观的态度,敏捷的认知思维,再加上充足的精力。研究者解释,人从睡眠到清醒状态存在一个过渡期,这个过渡期被称为睡眠惯性。在这段时间内,人们会经历暂时的迷糊、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和记忆力下降,随着清醒时间的增加,这种状态会逐渐消散。

神经科学的研究发现,睡眠和清醒状态下我们的神经活动存在很大差异,当进行状态切换时可能会出现延迟。

从进化的角度来看,一定时间的睡眠惯性可以让我们在偶然醒来时快速入睡,帮助我们更好保存体力,而 30 分钟的赖床小睡时间可能有助于缓解睡眠惯性,并改善醒来后的认知功能。

醒来后会立刻出现睡眠惯性(绿色线条),并在约半小时后消失

换言之,我们的身体需要缓冲的时间,闹钟响了再小睡一会儿,不仅能提升认知功能,调节皮质醇水平,还能保持更好的状态和情绪。

如何“无痛”起床

根据实验,可以设置 3 4 个闹钟,温柔地叫自己起床。

第一个闹钟,尽可能轻柔一些,可以是 iPhone 的睡眠闹钟,音量循序渐进,旋律清新明快;可以是智能手表,用手腕上的震动唤醒;也可以是窗帘自动打开或者准备一个模拟日出光线的自然唤醒灯。

千万不要用 iPhone 铃声雷达,尖锐的音调生生把人吓醒,容易受到惊吓。每隔 9 10 分钟再设置一次轻柔的闹钟,让自己在最终清醒前再浅浅睡三次,以此减少被惊醒带来的不适感,这样更容易清醒。在起床的最后一个闹钟换一个同样温和的铃声,告诉自己真的要起床了。

如果担心最后一个闹钟无法让自己醒来,可以在最后给自己上点强度,比如,来个闹钟地毯,15 公斤以上,站立 10 秒钟,闹钟才会停止;或者试试花式起床 App,定点拍照或者做算术题才能关闭闹钟。

编辑:李玲

资料:科普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7

标签:会儿   闹钟   皮质醇   过渡期   惯性   认知   睡眠   清醒   状态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