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知识局|不是东南亚去不起,而是台山五丰村更有性价比

点击图片进入专栏

这里东接鸡笼山,南临南海,“看得见山、望得见海、记得住乡愁”。

这里异国情调浓郁,1.9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居住着东南亚13个国家和地区的归侨,被誉为“小小联合国”。

这里是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七彩墙绘、缤纷庭院、东南亚特色小食吸引八方游客,青山咀更是电视剧《狂飙》的取景点。

这里,就是江门台山市海宴镇五丰村。

五丰村景色秀丽。 南方+ 杨兴乐 拍摄

台山素有“中国第一侨乡”“内外两个台山”的美誉,约180万海外乡亲遍布全球,来自各国的归侨和侨眷让台山的文化多了几抹“国际范”。五丰村是其中归侨文化最为浓郁和集中的地方之一。

五丰村内,写着“东南亚风情村”几个大字的地标性建筑引人注目。 南方+ 杨兴乐 拍摄

为何五丰村会有如此特别的东南亚风情?故事要从60多年前说起。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受时局影响,东南亚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侨纷纷归国。1963年,为安置来自东南亚的归侨,五丰村的前身——海宴华侨农场应运而生,这是当时全国84个国营华侨农场之一。

与如今游客所见的秀美风光不同,60多年前的海宴华侨农场是一片滩涂,道路泥泞,加上土地盐碱度特别高,难以种植农作物。但海宴的归侨凭着“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在这样的环境中建立起自己的美好家园。

1967年,海宴华侨农场干部与青年合影。 海宴镇供图

不够田,就修筑海堤、围海造田。从大南山、英德等华侨农场抽调来的200多名归侨和从周边公社召集的5000多名群众,靠着渔民用的传统泥板,在滩涂上筑起海堤,把杂草丛生的盐碱荒滩改造成水稻田和甘蔗田。

没有家,就盖起楼房、以爱围家。农场中先是有了简易棚屋,再建起排列整齐的平房,种植的作物也从水稻甘蔗拓展到香蕉、龙眼、菠萝蜜、槟榔、椰子、释迦果等水果,生活条件一天天改善。

五丰村家家户户的庭院都经过精心设计,各有特色。 南方+ 杨兴乐 拍摄

缺工业,就白手起家、艰苦创业。1982年时,海宴华侨农场甘蔗种植面积已发展到400多公顷,甘蔗产量达到2万多吨,因此,海宴华侨农场决定推进蔗糖业的发展,建设日榨量500吨(后来通过技改日榨量为700吨)的糖厂。当地还成立了海宴华侨农场实业总公司,蔗糖产业实现产供销一条龙。在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下,海宴华侨农场还建起了复合肥厂、粮食加工厂、青饲料厂、电子加工厂等一系列企业,经济迈向多元化发展。

海宴华侨农场曾大面积种植甘蔗。 海宴镇供图

千辛万苦建家园,筑梦侨乡开新篇。近年来,五丰村打好“侨”牌,大力推动乡村振兴,以东南亚特色旅游资源为依托,开拓农文旅融合的发展模式,旅游集散、文化活动、特色展览、风情舞表演等综合服务配套空间拔地而起。

在这里,东南亚特色小食街汇集了斑斓奶茶、印尼春卷、越南捞粉等美食,东南亚风格民宿生意红火,托起村民的创业梦;在这里,湿地公园、花田驿站、码头游船、亲水平台、红树林湿地公园候鸟保护区等景点为游客提供遛娃打卡的好去处;在这里,13个国家主题庭院各具韵味,成为村民展示巧手的大舞台。

五丰村内的彩虹路,是不少游客“凹造型”拍照的好去处。 南方+ 杨兴乐 拍摄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纪念归侨艰苦创业的历史,归侨子弟还改造利用海宴华侨农场的礼堂,征集归侨在海外和回国后使用的生活用品、劳动用具、资料文件等,在2021年4月12日成功申办台山市南洋归侨文化博物馆。馆内1300多件(套)归侨的生活用品、收藏品、照片和书籍等,为参观者再现海宴华侨农场的历史。

五丰村内的台山市南洋归侨文化博物馆是江门地区首家非国有博物馆,该馆全面、系统地展示了归侨文化历史。 南方+ 杨兴乐 拍摄

美丽侨村扬美名。这几年,五丰村先后荣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国家级荣誉称号,去年还获评省“百千万工程”典型示范村,展现出勃勃生机。

【撰文】叶芷晴

【摄影】杨兴乐

【作者】 叶芷晴;杨兴乐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台山   东南亚   滩涂   台山市   江门   归侨   村内   甘蔗   农场   华侨   性价比   特色   知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