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我们给孩子怎么的教育

自OpenAI公司发布Sora后,朋友们聊天时常常会谈起:我们的教育该怎么办?我们的孩子该怎么办?

这也是我的困惑。

我第一次看到Sora生成的视频时特别震惊,脑子里下意识地闪过一句话:AI一定是今后最重要的产业,它将不可逆地改变世界,就像曾经的互联网一样。我马上意识到:应该第一时间和女儿分享Sora。我们用手机搜索Sora以及其他人工智能信息,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囫囵吞枣、走马观花地了解这类科技成果。看着女儿兴奋的样子,我说:“人工智能越发达,将来就可能有更多的人会失去工作,想起来好可怕。”她不以为然地笑起来:“你不用担心,人工智能也需要有人想出来啊。”女儿比我乐观,也许在她看来,他们的世界来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可问题恰恰在于:我们当下的教育是否能让孩子适应20年后的世界?

作为父母,我无法预知20年后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就像当初年少的我用DOS命令第一次打开学校机房的电脑时,未曾想到六年后自己居然拥有了一台电脑、十六年后就有了几乎无所不能的智能手机一样。以人工智能为引擎的社会发展,一定超乎大多数人的想象。

站在时代的黎明时刻,我们虽然看不清楚未来世界是什么样子,但可以确凿地回答:目前无上限内卷的分数教育将是无用的。原因非常简单,在刷题方面,人永远干不机器。

围棋一直被看做是人类最后的智力竞技高地。2016年1月27日,国际顶尖期刊《自然》封面文章报道,谷歌研究者开发的名为AlphaGo(阿尔法围棋)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在没有任何让子的情况下,以5:0完胜欧洲围棋冠军、职业二段选手樊麾。同年7月,在世界职业围棋排名中,AlphaGo以3612分,超越3608分的柯洁成为新的世界第一。在国内,高考是最重要的人才选拔机制之一。2017年6月7日,一家教育科技公司研发的人工智能机器人Aidam在高考数学科目中取得了134分的成绩,而且仅仅用了9分47秒的时间就完成了所有考试题目,与它一同考试的6位高考状元答题花了1小时,平均得分135分。这可是人工智能七年前的成绩!

想想其实挺荒诞的。莘莘学子没日没夜地寒窗苦读十多年,人工智能机器人只需要花上几十分钟便能妥妥考上985大学。我曾看过一组中考分析数据,整个图表呈“蘑菇云”状——无论题目有多难,依然高分成绩扎堆,所有学生都挤在“头部”。显然,学生以短跑的速度进行马拉松比赛,难分高下的分数背后是残酷的学业训练,其目的只是为了不掉队。在当下我不能说“卷”没有意义,只是觉得太可怕、太血腥。

那么,在AI背景下父母究竟该如何引导孩子学习呢?

父母要了解并完全接纳孩子的“天生特质”。

我是一名坚定的脑可塑论者,始终认为大脑在生命过程中拥有不断改变的能力,只要内驱力足够强大,大多数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通过练习收获学习的成功感。同时我也深知,遗传基因在学习中至少发挥着一半的作用,这就意味着在某些方面我们不能和人性对着干。有父母在孩子读小学时就对标重点高中的“清北班”规划学程,在数理学科上投入重金严格训练,企图把孩子打造成这一领域的“六边形战士”。如果孩子没有多少天赋,只是像木偶一般被动接受,那么这种做法对他来说就是“灭顶之灾”。现实中,很多孩子身上的“天赋”是他们的父母事先透过中考、高考的“滤镜”加以主观确认的,而这恰恰遮蔽了他们的双眼。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的智能,各种智能没有好坏之分,只有程度上的差异。父母需要了解这种差异并接纳孩子“就是这样的人”,然后因材施教,唯有如此孩子才会越学习越自信。

找到孩子的强项并充分发挥。

父母怎样才能找到孩子的强项呢?只要摘掉分数的“滤镜”,平时多加观察便能轻易发现。有个朋友的孩子,上学第一天便给老师提建议,电子白板有点小问题,他可以修理一下。上课时他不太喜欢端端正正地坐着听老师讲课,更愿意自己动手操作,以探究的方式学习新知识。很明显,这个孩子好奇心强,对科技非常感兴趣,有“理工男”的潜质,数学/逻辑能力、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应该是他的强项。但如果老师、家长认为他的这种学习方式效率太低而加以禁止,就有可能抑制了他的兴趣,并造成学习上的误导。

事实上,每个孩子都喜欢用自己最自然、最能够了解的,也就是自己的强项来学习,因为在他的强项领域里最能解决问题,也最能创造新的事物,因此也会获得巨大的成就感。父母要尊重并支持孩子用他们最轻松、最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这对他们智能的发展大有帮助。我的那位朋友,为了成就小小“理工男”的探索欲,把阳台改造成简易实验室,各种工具、材料摆得满满当当,孩子随时可以“开工”。再分享一个体育故事。陈烨是2023年杭州亚运会滑板冠军,他的爸爸妈妈为了陪他追梦,在没有找到合适训练场馆的情况下,租了一个200多平方米的仓库,自己设计、施工,建了一个标准的训练场,冠军由此产生。无数事实证明,只有基于孩子的强项,潜能才会得以最大程度地释放。

用强项联结、发展弱项。

在孩子的强项领域,他们愿意花更多的时间沉浸其中,而在弱项领域的表现则完全相反,有一定的排斥倾向,这就需要父母加以引导,用强项带动弱项的发展。例如,上文中那个男孩子在数学/逻辑能力上很突出,平时喜欢读《万物皆数》《漫画基因》等书籍,而对语文学科的一些活动不太感兴趣,那么就可以创造合适的机会,让他把读到的有趣的内容讲给大家听,找到TED演讲中实力大咖的那种感觉。在习作方面,少写故事性的作文,鼓励他写一写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类似于《十万个为什么》的说理性作文,以此带动语文学习。

清华大学彭凯平教授认为,在人工智能越来越强大的背景下,时代更需要的是有理想、有同理心、有美感、有创造精神的人。而这一切,都始于我们对人性、对孩子的正确认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滤镜   弱项   人工智能   强项   围棋   父母   领域   能力   孩子   时代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