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杀毒软件“消亡史”:为什么我们现在不再需要杀毒软件?

参考资料

中国新闻网.北京公安系统爆近年最大腐败案 于兵贪污千万.中国新闻网.[OL].2010.02.04.

百度百科.中国互联网不兼容案.[OL].

百度百科.腾讯360之争.[OL].

腾讯研究院.杀毒软件「消亡史」..[OL].2019-08-07 22:31

澎湃新闻.为什么我们现在不再需要杀毒软件了?..[OL]. 2021-12-27

电脑病毒就是可以自我复制的电脑程序,是有人模拟现实中生物病毒的繁衍形式,写出的可以在电脑网络间自我复制的程序。

既然有电脑病毒出现,那么为清除电脑病毒的杀毒软件自然也就应运而生了。

而且,随着电脑的越来越普及,以及电脑病毒的种类越来越多,杀毒软件的种类和更新迭代也跟着层出不穷。

照理说,电脑病毒和杀毒软件这对双生子,应该有足够条件一直不断的繁衍昌盛下去。

可是现如今却出现了另一番景象:不但用杀毒软件的人越来越少,就连以前隔三差五就会出现的新型电脑病毒也鲜有耳闻了。

这一现象的成因,究竟是因为电脑病毒正在逐渐在减少?还是因为杀毒软件正在逐步退化消亡?

一、电脑病毒的演变史

有人做过一个统计,2006年中国互联网安全报告中有记载的新病毒数量超过23万个,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熊猫烧香”病毒。

但到了2020 年,报告中仅“勒索病毒”一项,数量就已经超过78万个。其他如恶意程序等病毒数量,更是接近至4300万个。

同时,最近几年也爆发过几次大规模的电脑病毒事件,影响力并不亚于当年的“熊猫烧香”。

比如,2017年的“WannaCry 勒索病毒”,曾令150多个国家的30万台以上的电脑中招。

就连相对防守严密的中国国内的多所高校校园网、企业和政府机构网站也未能幸免。

另在2018年爆发的大规模挖矿病毒,也曾经悄无声息的侵蚀进千家万户的电脑,将其变成自己的挖矿机。

由此可见,电脑病毒从未减少、也从未远离。

相反,它在数量上则更为庞大,其危害性和破坏性也更为恶劣

但作为一般的家庭电脑用户,为什么会有一种“病毒已经不像过去那么猖獗了”的错觉呢?

这其实不外乎几个原因:

首先是原本电脑病毒制作者的目的,要么是为卖弄本领图人赏识,要么是因有利可图谋求钱财。

而这两个目的用在攻击普通家庭电脑设备上显然已不合时宜,且得不偿失。

因而病毒制作者纷纷开始转向专门领域的、明确目标的病毒制作以及攻击操作。

其实,电脑病毒说到底就是一种电脑程序,而每个病毒制作者本质上就是电脑程序员,或者更准确的说是电脑黑客。

在还是Windows XP用户的时代,相当多的电脑病毒制作者是希望通过传播病毒为自己扬名,进而为自己谋利的。

可现实是他们的技艺并不见得有多高超,屡屡得手的原因,不过是因为当时的Windows XP系统防御功能实在太弱而已。

既然单纯的炫技无法使其专业水平得到认可,那么很多病毒制作者就从盗取用户的财产信息入手、开始谋利。

然而,另一个残酷的现实是,病毒制作者在侵入系统成功后,虽说可以盗取该用户的账号以及密码等信息。

但谁也不能保证该用户的电脑信息一定会关联用户的财产,且谁也无法确保财产金额足以补偿病毒操作所花费的成本。

而与收益率和回报率的不确定性相对的风险率和危险性,却是千真万确存在着的。

一旦病毒制作者由于技艺不精或入侵时粗心大意,被有关部门截获自己的相关信息。

那么,毫无疑问,病毒制作者迟早会等来警方的抓捕,和不知几年刑期的牢狱之灾。

就像当年“熊猫烧香”病毒的制作者李俊,非但没获得任何机构企业的赏识,反而因为非法获利14万元而被判处4年有期徒刑。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看,这都是一场风险与收益极其不对等的冒险行为,不可能具有持续性。

也难怪所有的病毒制作者,都逐渐抛弃了这种针对普通电脑用户攻击的做法。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极少出现电脑病毒无差别攻击普通家庭用户的原因之一。

其次是后来的网络大环境,渐渐地对病毒制作者的生存形成了全面的碾压,迫使他们回归正途。

比如,随着中国的网络安全法律规范体系逐步形成,电脑病毒的“生存环境”也正在消失。

2017年正式施行的网络安全法,从执法、立法和司法三个层面加大了对病毒制作者的处罚力度。

另外工信部对互联网接入准则的规范,也使得诸多电脑病毒变得无处遁形。

病毒和病毒制作者生存环境的逼仄,自然大幅减少了电脑病毒大规模爆发的概率。

这也是大家感觉病毒“变少”的原因之一。

还有一点则是网络安全意识的普及,免费杀毒软件的出现,以及电脑操作系统防护功能的增强等,减少了病毒的危害。

比如,现在不管是电脑用户还是手机用户,对于一些不知名的链接和莫名其妙的下载软件,都带有较为谨慎和相对拒绝的态度。

大家使用互联网多年,不少人已经养成了一些基础的电脑和网络的使用知识,防范意识也增强许多。

此外,电脑系统也根据用户体验,在不断加强完善着自身的安全性与防御功能。

像Windows10往后,不但系统变得越来越稳定,而且还自带强劲的杀毒效果,能自动过滤病毒、有效防止恶意软件的入侵。

当然,以上三个原因绝不意味着病毒销声匿迹了,而是说明它们的生存方式发生了转变。

由于智能手机的普及,现在的网民绝大多数都是用手机上网,使用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的仅剩三成左右。

因此,一些电脑病毒制作者的主攻阵地必然会从以前的PC端转移到如今的移动端。

以前病毒制作者总是会无差别攻击大量普通用户的设备,所以才给人一种大规模爆发的感觉。

现在由于个人信息的利用价值已经不大且费时费力,所以病毒制作者把注意力集中到了商业与服务器上。

最后一点则是,如今的病毒制作者不但聪明远胜前辈,而且十分懂得保持低调。

比起过去动不动制造大规模电脑中毒事件,从而导致病毒制作者自身也陷入危险的操作。

现在的病毒制作者更偏向于制造小范围的、针对性极强、更为致命的破坏。

这样既能达成目标,也不会引起社会轰动,从而相对容易隐匿、保障自身的安全。

既然如此,作为与病毒双生的杀毒软件,是否就注定消亡了呢?

二、杀毒软件的消亡史

中国最早出现的是一款叫“防病毒卡”的杀毒硬件。它是由北京瑞星电脑科技开发部在1991年研发出的新型防病毒卡。

但这种“防病毒卡”的硬件最大的缺点就是,无法在线上及时升级病毒库。

因此只要网上一出现新型电脑病毒,用户便不得不将硬件寄回厂家进行升级,不仅麻烦而且费钱费时。

于是在1996年创建的北京江民新科技术有限公司,也推出了一种叫“KV系列”的杀毒软件。

但KV系列中最早的KV6只能消灭6种病毒,很快就不够应对网络中的新生病毒了。

因此公司创始人王江民发明出“广谱特征码”,以添加新病毒特征码的方式对杀毒软件进行更新升级。

不过这种方式还是不能解决杀毒软件的滞后性,当时很多用户还没来得及了解新病毒特征码,就已经被病毒入侵了。

王江民跟着想出了另一套解决方法,即通过《软件报》的每周更新而公布新病毒特征码,以便用户及时手动添加特征码。

这一便利,使江民公司的KV系列销量很快便超越瑞星公司的“防病毒卡”。

短短三四年间,江民KV系列便占据了80%的市场份额,毫无悬念的成为行业老大。

不甘落后的瑞星想另辟蹊径,找到联想、方正等当时顶尖电脑硬件厂商合作。

让这些厂商将瑞星杀毒软件作为预装软件放入电脑,依靠硬件品牌为自己的软件品牌打造知名度。

当然,这招奏效的前提必须是,瑞幸杀毒软件的性能确实优于市面上其他杀毒软件。

正巧,1999年肆虐全球的CIH病毒,给了瑞星杀毒软件一个展现实力的机会。

当瑞星杀毒软件成为国内第一家可以成功清除CIH病毒的杀毒软件之时,便意味着瑞星能在四年后势必重回销量第一的宝座。

然而,杀毒软件行业的竞争向来激烈,金山毒霸的出现,以及它打出的高品质、低价格的销售策略,没多久便分走了市场的小半份额。

于是,在21世纪初,杀毒软件的黄金时代由此开启。

中国国内有瑞星、金山、江民等三家争鸣,国外市场有卡巴斯基、诺顿、麦卡菲等群雄逐鹿。

此刻的他们都没有料到360的异军突起,或者说他们都想不到黄金时代会这么快终结。

360本是2005年才成立的后起之秀,可是刚刚过了三年时间,它便宣布自己的杀毒软件永久免费。

在所有人在琢磨360的免费模式是怎么回事的时候,它已经将其他企业颠覆得七零八落了。

瑞星、金山、江民等,这些昔日的行业老大哥们都没搞明白360的意图,也看不清楚它的盈利模式。

其模式与传统经营完全相反:先通过给用户提供免费杀毒,再促使用户下载使用360浏览器、导航等产品。

这些产品会为自己带来巨大的网络流量,接着就可以用流量效应吸收广告。

然后再用广告收益维持杀毒软件的研发和维护,最后再以免费杀毒扩展用户群。

如此,360便完成了一个近乎完美的经营、收益、再扩大经营收益的闭环

等到其他杀毒软件企业反应过来,显然已经追不上360的步伐了。

如今的国内,不光是杀毒软件市场,就连页面浏览器、页面导航等产品应用市场,瑞星金山江民等企业,也难以插足了。

跟跑的金山在 2010 年宣布永久免费,原先的老大瑞星也仅仅多支撑了一年,便不得不彻底放弃收费模式。

后来也有人猜测,所谓电脑病毒,可能大多都是这些杀毒软件公司自己的手笔。

随着360的免费模式一开,他们的生路自然也就断了。又随着电脑系统和互联网技术的完善,杀毒软件也不再是人人必备的了。

归根结底,是时代在发展、人类在进步,过时的产品也必须与时俱进或被时代淘汰而已。

即使不用杀毒软件,但必要的网络安全常识和防范意识,还是不可缺少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杀毒软件   瑞星   熊猫   金山   制作者   电脑病毒   中国   特征   病毒   用户   电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