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与自然遗产-颐和园

【遗产名片】

中文名称:颐和园

英文名称:Summer Palace

入世时间:1998.11

所属类别:文化遗产

所在省区:北京市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语:

北京颐和园始建于1750年1860年在战火中严重损毁。1888年,慈禧太后命人在原址上重新进行了修结。其亭台、长廊、殿堂、庙宇和小桥等人工景观与自然山峦和开阔的湖面相互和谐、艺术地融为一体,堪称中国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杰作。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全景素描]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郊,拥山抱水、气象万千,堪称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典范,也是北京清朝皇家园林“三山五园”中唯一保存完整的一处。(注:“三山五园”中的“三山”是指香山、玉泉山和万寿山。“五园”是指香山的静宜园、玉泉山的静明园、万寿山的清漪园以及圆明园和畅春园。清漪园为颐和园的前身,是“三山五园”中最后落成的一处皇家园林。)

乾隆年间,乾隆皇帝为了庆祝他母亲60岁寿辰而建清漪园,还将当地的名山瓮山改名为万寿山,将瓮山前的小湖瓮山泊改名昆明湖。咸丰年间,清漪园在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同遭毁坏。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禧挪用海军军费五万两,经过十年的时间修复成功,改名为“颐和园”。1900 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洗劫。慈禧从西安回到北京后,再次动用巨款修复此园。

颐和园规模宏大,总面积达290万平方米,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其中水面占全园面积的四分之三。慈禧三番五次修复此园的目的,是为了“归政”以后在此颐养天年。这片名为“万寿”的宝地自然成为她的首选。从1903年起,慈禧大部分时间都在这里度过。由于慈禧经常要在园内接见臣僚,处理朝政大事,为此在园林区的前部专门建置了一个宫殿区和居住区,建有各种形式的宫殿园林建筑3000多间。因此,颐和园是一个兼具“宫”“苑”双重功能的大型皇家园林。

[奇境珍藏]

颐和园共分三个大区:

一、勤政区:以东宫门内的仁寿殿为中心,包括西侧配殿和仁寿门外的南北九卿房。慈禧后半生的大部分时间就在此处理政务。

二、居住区:在勤政区的西边,以玉澜堂、宜芸馆、乐寿堂三大庭园为主,用曲折迂回的游廊沟通各大庭院,具有园林的风格。慈禧生前居住于此。

三、游览区:是全园的主体部分,也是全园精华所在,各种建筑主要分布在万寿山上昆明湖的四周,向北通过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直到山顶的智慧海,层层上升,构成了以琉璃瓦覆盖的前山主体建筑群。

重点推荐:仁寿殿、玉澜堂、昆明湖和十七孔桥、佛香阁、智慧海、颐和园长廊

仁寿殿

仁寿殿原名勤政殿,光绪年间改为今名,意为施仁政者长寿。仁寿殿是清朝末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在颐和园坐朝听政、召见臣属的正殿。两侧配殿是群臣等候上朝的地方。殿前庭院绿树浓荫,配以假山曲径,并有古铜宝鼎和龙凤麒麟。1898年,光绪皇帝曾在仁寿殿召见维新派领袖康有为,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自光绪十四年之后,慈禧加强了自己的执政权力,政治中心由紫禁城逐渐移至颐和园,仁寿殿似乎成了实际上的“金銮殿”。大殿中,陈设一如当年原样,殿中用紫檀木雕刻的地平床上陈放着象征封建皇权的九龙宝座。后面的屏风亦为紫檀木所制,顶部雕刻金色闹龙九条,中间玻璃框上刻画226个不同写法的“寿”字。

玉澜堂

玉澜堂在仁寿殿西南,临湖而建,是一座三合院式的建筑。正殿玉澜堂坐北朝南,东配殿霞芬室,西配殿藕香榭。三个殿原先均有后门,东殿可到仁寿殿,西殿可到湖畔码头,正殿后门直对宜芸馆。

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曾把光绪囚禁于玉澜堂,东、西、北三面通道均用砖墙阻隔,正南有慈禧所派的亲信太监在值房日夜监视。当时为防止光绪与外界接触,曾砌了多道墙壁,如今仍能见到些许痕迹。

昆明湖和十七孔桥

昆明湖是颐和园灵气所在,也是北京近郊最吸引人的水域之一。昆明湖总面积有200多万平方米,比北京市内的五个北海还要大。根据水域的分割状况,昆明湖分为大湖、西湖和后湖三个部分,主要水面集中在大湖。昆明湖水域广阔,景色秀丽。每年夏秋季节,大量游人纷纷而至,在昆明湖上泛舟消暑。西望有玉峰宝塔立于青山之上,北看有佛香高阁处于翠柏之间。桥、岛、殿、阁倒映水中,充满诗情画意,使人兴味盎然。

十七孔桥是一座长150米的17孔联拱大石桥,飞架于南湖岛和廓如亭之间,乾隆时仿著名的卢沟桥所建。桥上石雕极其精美,每个桥的望柱上都雕有神态各异的狮子,大小共44只,两桥头还有石雕异兽,形象十分生动。据说,之所以建成十七孔桥,是因为桥正中的大孔,从桥两端数来正好是“九”数,而“九”称为极阳数,是过去封建帝王最喜欢的吉利数字。

佛香阁

佛香阁坐落于万寿山前山中部的山腰上,是一座八面三层四重檐的建筑,为原清漪园内的建筑。佛香阁高41米,依山而建,气势宏大。传说乾隆在修造清漪园时,原准备在此处建一座九层宝塔。当建到第八层时,乾隆下旨将已建好的八层拆掉,重新建造了一座八方阁,即佛香阁。当年的佛香阁犹如巨擘,将当时“三山五园”的美景提携于周围,使之成为一个大型皇家园林风景区。

原阁于1860年毁于英法联军之手,如今的佛香阁是光绪十七年(1891年)重建,1894年工。佛香阁内供接引佛,慈禧每月朔望在此烧香礼佛。

智慧海

智慧海并非海,也不是湖,而是一座宗教建筑,雄踞于万寿山之巅。 “智慧海” 之名的本意是颂扬佛的智慧浩如大海。该殿兴建于乾隆年间,因不用梁柱承重,全部由琉璃砖、石料拱券砌成,故俗称“无梁殿”。过去殿内设有佛龛,全部被英、法联军烧毁。殿外墙壁上饰有琉璃佛像1008尊,其中亦有许多被毁。殿前的琉璃牌坊,居高临险,异常壮美。牌坊的两面额和无梁殿的前后额,均是三个字的题额,连起来正是佛家的偈语:“众香界,祗树林,智慧海,吉祥云。”

颐和园长廊

长廊是颐和园中匠心独运的一大手笔,代表了中国园林建筑的高超水平。颐和园长廊东起邀月门,西至石丈亭,全长728米,共273间,是中国廊建筑中最大、最长、最负盛名的游廊,也是世界第一长廊,1992年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收录在卷。

颐和园长廊中间建有象征春、夏、秋、冬的“留佳”、“寄澜”、“秋水”、 “清遥”四座八角冲檐的亭子。长廊东西两边南向各有伸向湖岸的一段短廊,衔接着对鸥舫和鱼藻轩两座临水建筑。西部北面又有一段短廊,接着一座八面三层的建筑,山色湖光共聚一楼。这条彩带般的长廊,把万寿山前分散的景点建筑连缀在了一起。游人可沿途穿花透树,看山赏水,美不胜收。

【史海钩沉】

颐和园沧桑史

1750年,乾隆下旨兴建清漪园,历时15年竣工,成为颐和园的前身。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入侵北京后放火焚烧了圆明园乃至万寿山、玉泉山和香山的宫殿,清漪园至此终被焚毁。光绪十一年(1886年),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为大力修复清漪园做好准备。1888年,慈禧太后假托光绪皇帝的名义颁发上谕,宣称为太后“颐养冲和”而修复清漪园,并将清漪园改名为颐和园。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在颐和园大肆劫掠,使颐和园遭到严重破坏。1901年,慈禧太后从西安逃难回京,拨巨款重修颐和园,但是因为国库匮乏而只修了前山的部分地带。1911年发生辛亥革命后,作为优待皇室的条件,此园依然归清王室所有。1924年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离开北京,颐和园被辟为公园。

来源:《中国文化与自然遗产》(刘永升 主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颐和园   昆明湖   前山   仁寿   光绪   乾隆   联军   长廊   北京   中国   慈禧   自然遗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