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齐英杂文:只有最优秀的人,才懂纠正和调整自己的过错


【01】

最近,看到超市和马路上亚裔面孔骤增,我猜想这么多俊杰来到洛杉矶,无论是正规签证过来,还是冒险走线偷渡,正常的情况下漂洋过海来到异国他乡、无非实现两个目标或心愿;一是欣赏太平洋西岸高耸陡峭的海滨风景和沙漠戈壁大峡谷的壮丽景象;二是英勇无畏抛弃原先一切优越与富裕的物质生活,只身前往陌生之地探险的寻梦人,方配享自由的幸福生活。那些赴美的精英,理由是多种多样的,包括但不限于求学、工作、团聚、旅游、投资等。尽管发达的西方确实以自由、民主和繁荣富强的社会制度吸引无数豪杰前来,并非多数贤达渴望过上自由生活而选择来到这里。所以,不要简单判断奔赴西方的人,全都是追求自由与梦想的。

这是一个历史故事,发生在100年前,有位英国哲学家花了将近一年深入中国各地访学和考察,用理性和睿智的视角欣赏古老的东方文明,令他感慨万千声称不虚此行。回国前他给出一个客观的评价与结论,这位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分析哲学创始人,世界和平运动倡导者和组织者,就是举世闻名的伯特兰·罗素。他的著作有《西方哲学史》《哲学问题》《心的分析》《物的分析》等。他将自己看到和听到的种种经历写成一本书,称为《中国问题》,进行了一场跨越中西文化(既有碰撞又有融合)的心灵对话,他喜爱中华文明,也把西方哲学思想播撒到中华大地,给予文明古国高度的称赞和预期,为身处迷途的炎黄子孙点亮了一盏照亮前方的明灯。

铺垫了那么多的文字,只为叙述一个话题,即20世纪20年代,那时候,中国贫穷落后、内忧外患、外强侵略,风雨飘摇,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导人之一、中国近代的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梁启超力邀西方思想家和哲学家罗素来到中国,开展了一次意义非凡的跨世纪华夏旅行,在学术交流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哲学家非常喜爱中华的传统文化,虽发现某些人身上的劣根性,但很理性地没有公开揭他们的短。

【02】

中国人有一种非常优秀的品德,不说勤劳勇敢坚韧不拔,单表正视和改正自己的错误,这种向内刮骨疗伤的大无畏精神最为难能可贵,此乃几千年长盛不衰的根基。古话说,“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当时西方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与哲学巨匠伯特兰-罗素,用最聪慧的视角审视这个历史悠久的古老国家。当年“五四运动”如火如荼,优秀儿女苦苦寻找救国良策、百废待兴、维新除旧,爱国知识分子正在发动一场思想解放的历史性革命。罗素此时来到中国,无疑给东方古国的知识分子打了一剂强心针,为振兴龙族辉煌的主旋律注入新音符,这是功德无量的善举。

据记载,罗素游历了将近一年,先后访问了北京、上海、南京等著名城市,深入考察,体验了当时贫穷落后、岌岌可危、动荡不安、摇摇欲坠的中国社会问题。罗素曾以中国人的特质为题在北大进行演讲时,他指出中国人身上存在的缺点,他的评价十分中肯,致使许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志士仁人听完演讲之后都觉得振聋发聩、醍醐灌顶,发人深思。罗素总结了当时某些人身上的“三大缺点”,就是:“贪婪、胆小、冷漠。”这可是100年前罗素对灾难深重的龙族儿女的善意评价。

贪婪并不是某个国家独有的专利,这个拥有悠久文明史的民族,在各朝各代的末期都经历了惨痛的教训。历史上有些愚蠢的帝王没有能力节制自己对权力和野心的欲望,是导致国家一穷二白、内忧外患的根本原因,因为权力腐败和野心膨胀,使得封建王朝迅速衰败。1920年的华夏社会正处在贪官污吏横行、连年征战不断、烽火狼烟、民不聊生、国民经济衰败到了即将崩溃的边缘。所以罗素眼里的某些人所表现出的那种胆小怕事,更多的是怯懦不敢反抗。其实怯懦和胆小是同义词,确实是某些人身上最明显的一种毛病。

【03】

中国近代史上最悲催的鸦片战争爆发了,西方列强使用坚船利炮打开清朝大门,热爱和平的民族却无英豪领军迎战,无奈选择割地赔款、步步退让、忍辱负重。这种投降主义在战争年代并没有过分地辱没祖先?况且当时的清朝穷困潦倒、无路可走、只有逆来顺受,所谓民意早被投降派逼良为娼。当北大莘莘学子听到罗素引用胆小一词来形容统治者懦弱无能,自然诚恳地表示赞同这个合适的评价,因为这个王朝受到封建思想的束缚,做事恇怯不前、顾忌太多,缩手缩脚。

龙族已经到了危急存亡的关头,如果华夏儿女继续保持沉默、任人宰割,那就只能成为亡国奴了。关键在于,分析东方人胆小的根本原因,是基于龙族长期被封建思想道德的羁绊和束缚。封建时代,一个家族的兴衰,惯例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族人的一举一动都需要三思而行,因为个人的每一个决定都可能直接影响家族的颜面和尊严。在这种无形压力的约束下,家族之中任何一个人的表现都将受到全家乃至全族的监督,而这也是龙族封建社会稳定的根基。在这样的背景下,没有人会草率行事连累全家人,大多数聪明人面对动荡不定的时局时,常常避开是非之地。有鉴于此,鲁迅和胡适发起新文化运动,目的就是解放封建思想对华人的束缚与捆绑,鼓励勇者冲破精神牢笼并树立新思想,大胆突破道德藩篱,不再因循守旧、墨守成规。

当时的政局不稳,社会动乱不堪,如果守着封建的旧思想不变通,必然无法跟上历史发展的潮流,一时半会也找不到一条适合龙族发展的道路。所以第三个冷漠一词,之前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也曾写过文章批评这种冷漠,因为大多数俊杰都保持沉默不语,甚至有人守在刑场上等吃人血馒头。鲁迅和罗素两位大师持有同样的观点,认为那种冷漠不但缺乏同情心和人道主义精神,面对别人的灾难往往不是同情怜悯而是幸灾乐祸。当侵略者肆意践踏人性尊严的时候,普通民众完全熟视无睹并且将其看作跟自己毫无关系而隔岸观火,懦弱的人已经麻木不仁甚至冷漠无情,他们面对侵略战争只希望别毁掉自己的家园,就算当二等公民也在所不惜,至于割地赔款那都跟自己没有什么关系,无非是换一个统治者罢了,反正事不关己,可以高高挂起。

如果一个民族的斗志颓废到这种地步,简直无可救药,如此无动于衷的心态只有一种下场,就是彻底沦为二等公民,再也直不起腰,抬不起头。在大是大非、生死未卜、国破家亡的关键时刻,救苦救难的英雄豪杰终于现身,他们从来不会“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只有最优秀的人,才懂纠正和调整自己的过错,他们英勇顽强,艰苦奋斗,竭尽全力保持独立自主,维护国家安全和民族尊严,找到了兴旺发达的强国之路,并将沿着这条光明大道一直走向繁荣昌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新文化运动   罗素   鲁迅   华夏   思想家   哲学家   杂文   过错   中国   封建   胆小   冷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