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打破欧美垄断的5个核心技术,看我国科技发展,给科学家点赞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多年以来,欧美始终在一些领域处于垄断地位。但在诸多科研工作者夜以继日的努力下,中国已经在5个核心技术上打破欧美垄断。那么具体是哪5个核心技术呢?

核磁共振仪

核磁共振仪被称为医疗设备中的“皇冠上的明珠”,如同一面照妖镜般,可以清晰发现肿瘤等各种疾病,因此被医生和患者所认可。

但是,相信很多人都会发现,现在每到医院做核磁共振检查时,一次就要花费数百元甚至更多。

这一检查的价格之所以居高不下,恰恰是因为我国很多医院的核磁共振仪依赖进口。

过去多年以来,我国一直不具备独立生产这一顶尖设备的能力,很多医院只能花费数百万元甚至数千万元从海外进口设备。由于成本过于昂贵,患者检查的价格自然不便宜。

理论上来讲,核磁共振仪的原理并不复杂,相当于是通过施加外部磁场,让原本人体内四处分散的氢原子重新排列。

在这个过程中,设备可以根据接收到的电磁波信号描绘人体的画像,而根据画像的结果,医生可以判断人体是否存在病变。

尽管这不是多复杂的原理,但是想要运用到设备中去,就不是那么简单了。

比如,一台核磁共振仪的磁场,至少需要达到1.5T(特斯拉),即该台设备的磁场是地球磁场的5万倍。

如今全球主要利用超导磁体来产生巨大的磁场,但是这意味着磁体需要在-260 的环境中保持正常工作,可见生产这种设备的技术难度非常大。

因此,多年以来,西门子等欧美企业一直在这一领域中占据垄断地位,而这种情况导致我国只能长期花高价进口设备。

比如,单是购买一台1.5T的核磁共振仪,那就需要花费3000万元,这让很多医院倍感囊中羞涩。

不过如今好消息已经来了,我国已经在这一领域打破欧美的垄断。

早在2015年,中科院跟多家研究单位合作,成功打造出第一台拥有完全独立产权的1.5T核磁共振仪。

在实现从零到一的突破之后,中科院等多家研究单位并没有停下探索的步伐,现已成功研发全球第1款5.0T核磁共振产品,可见我国已经实现弯道超车。

火星探测器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便开始尝试揭开火星神秘的面纱。截至目前,人类已经进行过48次探索火星的任务,却只有57%的任务获得成功。

在这些任务中,最为关键和难度系数最高的自然是在火星实现着陆。

过去人类曾经有23次尝试让探测器等在火星着陆,但是成功率还不到50%。

多年以来,探索火星似乎一直都是欧美国家才会干和才能干的事情,但是在2020年7月23日,中国已经正式打破这一局面。

当天中国成功发射天问1号火星探测器,接着在经过202天的超长飞行之后,该探测器顺利抵达火星轨道。

此后又经过了三个多月,探测器顺利在火星表面着陆,而探测器所搭载的祝融号火星车也按照原定计划离开了所在平台,开始在火星地表启动出差之旅。

这一成果说明中国已经在深空探测领域打破欧美垄断,未来对火星的了解还将进一步加深。

C型密封技术

相信看到这几个字,很多人都会感觉到十分陌生,但简单来讲这是一种用于密封核电站、防止核泄漏的技术。

作为一种相对清洁的能源,核能获得很多国家的青睐,同时利用核能也存在一定风险,有可能会出现核泄漏。

为了提高核电站的安全性,美国制造了一种可以用于密封核燃料棒的C型密封圈。这样可以降低燃料棒出现核泄漏的可能性。

表面上来看,这似乎只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圆圈,但它却需要温度达到上千度的核反应堆中运行,还要保证寿命能够达到几十年。

在这过程中,除了扛住高温炙烤之外,还要保证密封圈本身材质不会和核反应堆中的其他东西发生任何反应。

可想而知,C型密封圈对材料等技术的要求非常高。

因此在过去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这一技术一直被美国垄断着,而美国则借此坐地起价,将成本只有几十万元的C型密封圈卖出上百万元的高价。

面对这一情况,我国也很快意识到,如果不独立掌握C型密封圈生产技术是万万不行的。

于是进入本世纪之后,我国很多企业都加入了C型密封圈的研发赛道。

2015年,在宁波天生密封件等公司的努力下,我国正式迎来首个独立生产的C型密封圈,这意味着我国又一次打破了美国的垄断。

目前我国一些国产的C型密封圈已经符合核电站的使用需求,一些参数已经达到全球领先水平。

潮汐发电技术

如今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很多国家都在积极发展清洁能源,而潮汐能也因此进入人们的视线。

大海潮汐涨退是一种自然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跟地球和月球之间的引力作用有关。

由于地月之间存在非常大的引力,每当海面靠近月球所在的一侧时,潮水就会开始涨动,而在月球反面的海水就会退潮,这就是我们可以看到潮起潮落的原因。

在退潮过程中,此时海水会经过从势能到动能的转变,而这种能量转换所产生的能量总和被统称为“潮汐能”,但是人类要怎么利用潮汐能呢?

简单来讲,人类利用潮汐能的方式就是让它转化成为电能,期间海水涨落可以推动水轮机运转,然后再促使发电机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人类对潮汐能的利用并不算晚,早在二十世纪初,一些欧美国家就已经开始尝试利用潮汐能发电。

但是,利用潮汐能发电的难度并不小。

首先,潮汐能的发电装置要长期浸泡在海水里,而海水具有高盐度和高腐蚀性,如何保障设备不被腐蚀是一大难题。

其次,在发电过程中,海水中的泥沙等可能会在发电装置中堆积,进而影响发电装置的正常运行。

还有每次涨潮退潮所带来的能量是不一样的,发电量会因为涨潮退潮而发生变化,这意味着发电量并不是特别稳定,甚至有时候还会出现间歇性断电。

欧美国家对潮汐能发电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其中美国、英国等少数国家在利用潮汐能发电方面已经掌握相对成熟的技术,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占据垄断地位。

相比之下,我国在潮汐能发电方面的研究起步比较晚,大概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开始研究利用潮汐能。

但是,在我国的努力下,我国已经成为全球为数不多能够开发利用潮汐能的国家。

在2016年,LHD海洋发电项目在浙江舟山海域发电并网,并在隔年实现全天候发电,这在当时是全球唯一一个可以做到24小时不间断发电的潮汐能利用项目。

但是,这里提到发电并网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讲就是在利用潮汐能发电后得到的电力会直接接入国家电网,然后再供给居民和企业使用,这实际上是商业化的表现。

据悉,该项目研发加攻关整整经过了8年,而这一成果也使得中国成为继美英之后,全球第三个真正掌握潮汐能发电并网技术的国家。

人造钻石技术

“钻石”是会让所有人为之心动的饰品,这也决定其价格一定是不菲的。

当然钻石不是一开始就这么贵的,钻石有今天的地位还要归功于一家名为“戴比尔斯”的矿业企业。

早在二十世纪初,该家企业就开始通过收购等各种商业手段,将全球八成的钻石开采量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实现这一目标之后,该家企业可以控制钻石的生产量。

本身钻石就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加上“物以稀为贵”,一下子钻石身价暴涨,逐渐变成遥不可及的模样。

随着时间的发展,很多国家都意识到,钻石不仅可以用于制作珠宝首饰,还可以用在计算机、航空航天等多个行业,因为钻石是世界上最坚硬的东西之一。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没有被打磨制作成为珠宝首饰之前,钻石被称为“金刚石”,这本质上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业生产原料。

但是全球金刚石分布并不均匀,主要集中在南非等少数国家,因此一些国家开始研究人造钻石。

人造钻石实际上不算是新兴技术,早在1953年就有瑞典企业成功人工合成钻石。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人造钻石技术一直被欧美国家所垄断,而我国只能从海外进口钻石。

但是,不是所有国家都愿意将这种工业原料卖出去,这使得我们越发意识到掌握人造钻石技术的紧迫性。

在1959年,我国正式尝试攻克人工钻石技术,而负责该项任务的郑州三磨研究所也十分给力,在短短4年之内就成功制造出第一颗金刚石。

经过多年发展之后,我国已经掌握非常成熟的人工钻石技术,再也不用担心受制于人。

事实上,建国以来,我国研究很多技术都是从一片空白开始的,但是已经攻克了很多核心技术。

相信在科学家的努力下,未来我国攻克的核心技术将会越来越多,在技术的加持下,国家将更加繁荣昌盛。

参考资料:

[1]北京科技报:实现国产量产!制造这颗“尖端医疗设备皇冠上的明珠”为什么难?

[2]中国新闻网:将“中国星”放在火星边 天问一号火星环绕器迎来环火三周年

[3]央视网:核电压力容器最后一个零件实现国产 打破美国垄断

[4]中国侨联:林东:跨界干成“不可能的任务”

[5]北青网:河南人造钻石产业“闪亮”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中国   火星   核磁共振   密封圈   潮汐   美国   科学家   钻石   欧美   我国   国家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