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江门“四邑民国日报”故址标字,感受江门民国骑楼历史文化

从常安路拐进来莲平路的不远处,是莲平路82号。一边走着一边抬头仰望左侧的一排排民国老式窗户,你会发现窗户下面的墙上,有几个黑漆大字,它们隐现在紧贴墙壁的电线之后。经过历史的冲刷,这几个大黑字痕迹斑驳,字迹看似“四邑民国日报”。这里是广东江门市蓬江区长堤历史文化街区,这一片区的骑楼墙上,有很多是民国时期遗留下来的标牌大字。像莲平路82号,冠以“四邑”开头的,是我第一次看见。

“邑”用作为县的别称。1848年,广东新宁(现称台山)、新会、开平、恩平四县的侨民在新加坡成立了“四邑陈氏会馆”。有观点认为,这是“四邑”这一地域概念的首次应用。然而,早在1178年,韩彦直的《橘录》中写道:“温四邑俱种柑”,这里的四邑是南宋温州四县永嘉、乐清、瑞安、平阳。

时间来到1851年,地理位置相近的新宁、新会、开平、恩平四县的侨民联合在旧金山成立“四邑会馆”,进一步巩固了“四邑”这一称呼。海外华人社群中,这个别称具有极高的认同度,并且逐渐传回国内,成为了地区代称。

民国元年即1912年至民国10年,江华里、阜元里、启明里、光尧里、光德里、江兴里等归侨、侨属聚居点相继建成。民国14年即1925年江门建市后,先后把新隆街、新市街、簪花街、莲平路、兴宁路、太平路、长堤等处的平房拆除,拓宽街道,并沿街兴建底层作商店、上层作住宅的2-4层带骑楼的楼房。综上所知,遗留至今的长堤历史文化骑楼风貌街,是民国时期的中西合璧的产物。

在民国时期,不少报社都集中在莲平路一带。从1912年创刊的《冈州日报》起,《四邑平报》《四邑新商报》《四邑民国日报》《复兴报》《霹雳报》《大华报》等不同立场的报纸都在附近设报社。

《四邑民国日报》是从《江门民国日报》易名而来。国共合作后,《江门民国日报》是国民党新会县党部的机关报。民国14年(1925年)11月12日创刊,社址设江门长兴街,后期在莲平路。当时任中共新会支部书记的陈日光任社长兼总编辑,报纸言论是为革命鸣锣开道。民国15年5月间,该报由国民党县党部把持,言论为国民党政府效劳。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事变后,《江门民国日报》易名《四邑民国日报》出版。

时日至今,江门莲平路82号骑楼上的标牌“四邑民国日报”这几个大字在历史的长河中保留下来。如今,“四邑”进一步变化成了“五邑”。而在这里的这六个字,可以说是一串历史文化符号,是江门在那个年代的历史文化见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9

标签:骑楼   江门   新宁   平路   恩平   历史文化   民国   开平   故址   日报   大字   发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